每個剷車有一間房子那麼高,四個橡膠輪子高過了人的脖子,前端的鏟子和輪子一樣高,大概在兩米寬左右。剷車鏟得很吃力,伴著發動機的轟鳴,和輪胎摩擦地面的聲音,像頭巨大的公牛,用犄角在拼盡全力地頂著其中一個“土包”。頂了半天,“土包”上才出現了幾道火紅色的裂縫,然後鏟子向上一撅,裂縫越來越大,最終把“土包”鏟成幾個像燒得通紅的岩石一樣的“大塊”。

“這也沒有勞改犯幹活呀?”凌風隨口問了句。

“現在已經都幹完活收工,去洗澡了,那輛卡車上下來的那些勞改犯,一會就會過來這裡扒爐。”馬軍像個導遊一樣邊走邊說。

凌風看到遠處一排庫房門口,停著一輛軍綠色的大卡車,後面的將近十米長的車斗是用軍綠色的帆布包成的包廂,包廂裡依次下來四五十個勞改犯,整齊地站成幾排,幾個獄井站在他們前面。

“扒爐就是扒這些大塊嗎?”

“對呀!”

“我看都是用剷車鏟啊!也用不著人扒啊?”凌風接著問。

“剷車把這些大塊鏟起來,運到兩臺破碎機周圍。然後那些勞動犯還是兩人一個堆,把這些大塊用大錘砸小塊,再裝進小推車,一車一車地運到破碎機料口破碎。”

“這個就是破碎機嗎?”凌風指了指過道旁,一個一米多高、兩米寬的凹形鐵板問。

鐵板是立起來的,如果從上而下俯視,就像一個“凹”字,下邊有幾根大螺栓將鐵板的地腳固定在水泥的地基上。鐵板中間是一個不到一米寬,和鐵板等高的凹槽,凹槽底下有一個與凹槽等寬的長方形料坑,坑中有兩塊上下咬合的厚鐵板,一塊為四十五度角的斜坡,另一塊垂直立在料坑內,將料坑變成一個長方形的“漏斗”,兩塊厚鐵板的形狀像一個側立起來的洗衣板。靠“凹”形鐵板一面的“洗衣板”在“咔”“咔”“咔”地顫動,顯然是被整個“凹”形的大鐵板後面的一臺大電機帶動。

“對,那邊還有一臺。”馬軍指了指三十多米的遠處另一臺同樣的裝置說:“這是破碎機的進料口,所有的大塊都要透過這兩臺破碎機破碎成雞蛋大小的小塊,再透過傳送帶運送到上面的電篩,把燒結礦和返礦分離出來。(返礦是指沒有充分溶煉成晶體的燒結礦。)之後用卡車把這些料塊運到鍊鐵分廠,分離出來返礦用咱廠的小翻鬥車運回到後屋重新加工。”馬車繼續介紹說。

破碎機進料口最下面顯然有一條地道,地道從料口貫穿於整個破碎機,在破碎機後面有一個地道口,一條傳送帶從地道口以與地面成三十度角的斜線向上延伸。傳送帶的兩邊是用水泥砌成的兩條一米高的牆,傳送帶在一個由低到高三十多米長的大鐵架上面傳動,最終到達兩個三層樓那麼高的大型料倉上面,料倉口正有一輛大型工業翻鬥車在接料。

凌風雖然此時沒看到勞改犯“扒爐”的場面,但勞動量和勞動強度已盡現眼前。他曾在幾部電影或連續劇中看過勞改犯幹活,不過是幹些挖挖樹坑、抬抬土,或是收割莊稼之類的活。在他印象中,不過是像“勤工儉學”一樣,只是失去自由,並沒有那麼累,萬萬想不到真正勞改犯幹的活會是這樣。

“這麼大一堆大料塊,都得砸成能送進破碎機裡的小塊,還很一塊塊地搬上小推車,再往破碎機料口送,兩人幹一個班,能幹完嗎?”

“反正得緊著幹,偷點懶都幹不完。”

“幹不完得捱揍吧?”

“我就看過一次管教揍人,用三角帶抽,但聽說不是因為幹活,回勞改隊揍不揍就不知道了,最起碼得要關幾天禁閉吧?”

“關禁閉不是挺好嗎?不用幹活呀?”

“把你關進一個小黑屋裡好幾天,一天到晚除了送飯的都看不到人,你能受得了嗎?還不如出來幹點活呢!反正我單崗快一個月了,一個班八小時,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我都快受不了了。”

“剛才我看到這些‘土包’

都是小泥球堆起來的,小泥球燒完以後,就成這樣的料塊了嗎?”凌風又想到一個新的問題問。

“對呀!這些料塊就是燒結礦。”

“小泥球燒成這樣,應該全都溶化了,像岩漿一樣啊!這‘土包’外形咋一點變化都沒有呢?”

“這和配料有關係,焦粉加多了就會化爐,焦粉加少了就燒不透,產生大量返礦,只有焦粉加得正好,才能燒成這樣的料塊。咱分廠就配料崗位算技術活,配料技術也決定產量,厲害的配料員燒出的堆返礦會特別少,工段的產量也會提高。”

“哦。”

第一次參加工作的人,總會在無形間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聽完馬軍此番話,凌風的鬥奮目標漸漸有個雛形——有朝一日,我能否成為一個配料員?想到此,他問:“配料崗位都得是大學生吧?”

“哪呀?跟我一樣,都連初中都沒畢業,也都是臨時工,只是幹時間長了就會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麼重要的崗位,掙得肯定多吧?”

“嗯,比咱多掙二百多,咱前屋除了班長,配料員掙得最多,不過一般人可去不上。”

“沒有學歷限制,也都是臨時工,一般人咋就去不上呢?”

馬軍像聽到一個很幼稚的問題一樣笑笑說:“呵呵,看誰捨得花錢唄!”

凌風看出馬軍對自己的嘲笑,也知道這個話題肯定涉及到不便直說的“潛規則”,便不再發問,但心裡有了一個從前不曾想過的概念——要想幹技術活,就要捨得花錢。但錢要對誰花?怎麼花?花多少?卻沒有答案。

穿過了“培燒”“扒爐”的廠區,便看到了廠房。廠房面南背北,有三層住宅樓那麼高,佔地面積在五百平米左右。廠房的正前方有兩個相隔二十米的大門,剛剛穿行在“土包”周圍的翻鬥車,正從其中一個門口進進出出。進去的是空車,出來的載滿了一車斗的黑泥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