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革命改造,自然是蘇大為取法後世,針對倭島的情況,所做出的一番設計。

要知唐軍在倭島上屬於客軍。

而且滿打滿算,登島的唐軍,一共也就兩千餘人。

這還不算各種原因的減員。

在蘇大為與高市在築紫野的決戰,以及安文生後續對四國和本州用兵,唐軍那兩千餘人,已經全部散下去做基層和中層的將領。

以唐軍為骨架,大量吸收倭人加入軍中。

以倭治倭。

如此,這場征服之戰,才有可能打得下去。

但如果只是把這些投靠來的倭人當做僕從軍去用,遲早會生出禍患。

大唐徵調僕從軍的前提是,唐軍自身的實力足夠強,壓得住那些異族僕從。

這一點,在倭島上,以唐軍兩千人的實力,是絕對不可能辦到的。

至於增兵……

百濟這裡都只有萬餘唐軍,徵兵就別想了,洗洗睡吧。

這個問題不解決,接下來必然會引發一系列的惡果。

要麼,就是在唐軍的幫助下,倭國本土勢力覺醒,最後叛軍四起,將唐軍趕下海。

要麼,就是軍事譁變,大量的倭人,會將那點唐軍給侵蝕,吞沒。

最後提前幫倭人實現農民起義,建立農民政權版的大和國。

圖啥啊?

為他人做嫁衣?

蘇大為瘋了才會這麼做。

為了解決這件事,他在離開九州前,真的是幾天幾夜睡不著。

最後,終於想到了辦法。

那就是取法後世,用革命改造之法,改造倭人。

具體的方法是,以都察寺探員和帶去的不良人為骨幹,迅速搭建起一個新的機構,暫以“不良人”為名。

建立的機構,實則是一個嚴密的組織,類似後世黨派。

在倭人僕從中悄然推行。

只有作戰最勇猛,最唐軍最忠臣的倭人,經過層層選拔,才有一定機會能加入不良人。

加入了不良人,相當於就加入了唐軍在倭國的高層,得以參與核心議事。

並且共同制訂策略。

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除了金字塔的層級,這個機構也將榮譽推到無以復加的境界。

不過倭人就吃這一套。

所謂萬世一系,武士道精神,與大唐建立東亞共融,為大唐天可汗獻身,忠於不良人,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做一個有意義的人,高極趣味的人,本質上並無區別。

人首先滿足物質需要,其次便會昇華到社交需求,和精神需求。

經過這種方法,在極短的時間裡,已經拉攏了一批倭奸和死忠份子,投入“不良人”之列。

並且心甘情願,百死無悔。

每個加入者,還要對著大唐都督蘇大為的畫像宣誓,此生對大唐奉獻用命,絕不背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整個儀式那叫一個虔誠。

沒能加入的人,都還不高興,急得跳腳。

不讓加入還不成。

削尖了腦袋都想加入。

除了這些積極份子,更多的則是俘虜。

大量原本屬於武士、貴族、外藩和倭王的私兵,在戰鬥中,成為唐軍的俘虜,這部份人,與普通的農戶不同,屬於敵對力量。

這就涉及到一個心理改造的過程。

這是一個的系統的工程,絕非一句話,就能簡單的令這些人投誠的。

而蘇大為留下的方法,也十分管用。

首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糾正這些倭人俘虜錯誤的觀念。

列數倭王及上層貴族,向天下共主,天可汗的唐軍發動白江之戰,是錯誤的,是不顧兵卒死活的。

純為私慾而讓兵卒們去送死。

光是這麼宣傳,很難讓這些倭人俘虜從心裡認可。

這就涉及第二件事。

將之前加入“不良人”做為骨幹的倭人,將他們陪送成政治工作的幹部,讓他們去向那些倭人俘虜做思想工作。

這些骨幹裡不少人原本就是地方的貴族武士。

如新右三郎。

有他們現身說法,再加上唐軍蒐集的一系列資料證據,終於令倭軍俘虜改變了想法。

他們本來也只是底層的士卒,打仗送死有份。

真正的富貴,他們也享受不到多少。

反而被上面的貴族欺凌的事,時有發生。

這就涉及到第三件事,那便是“訴苦大會”。

透過倭人骨幹細心耐心的引導,透過訴苦大會上,從投靠的骨幹到地方農戶的聲討,到倭軍俘虜中,有人主動站出來歷數那些倭國舊貴族對下層的欺壓,凌辱。

這場變革,已經從星火燎原,化作熊熊烈火,一發而不可收拾。

過去壓在人心上的貴族大山,開始崩塌了。

這是倭國從舊王室,到貴族,整個上層階層,系統性的崩塌。

做完這些還不算。

之後還有許多配套的制度。

比如倭人骨幹下去,做政治教員。

唐軍將士下基層,與底層士卒同吃同住同訓練,並不斷強化加入唐軍和不良人的好處,榮譽、願景。

實現軍中有團,有不良人組織,有支隊,有小組。

保證唐軍對基層絕對的領導。

發展加入不良人積極份子。

並且每訓練幾天後,加入對舊貴族的控訴,對地方貴族吸血的訴苦運動。

此外,將俘虜的倭軍,分批接受教育改造。

發展積極分子留用。

大多數輪換教育。

其中死硬分子進行清洗。

並對倭軍中有才能的,破格提拔,不吝封賞。

不斷開展榮譽和唐軍紀律教育。

還有說歷史,講故事,大講自古以來。

最後是以戰養戰。

在戰鬥中,將這些俘虜完成最後的淬火轉化。

經歷唐軍這一套手段下來,在極短的時間裡,便消化吸收了大量的俘虜,並將之轉化為立場堅定的唐軍士卒。

並且發展出一大批倭人不良人。

還有更多等待加入的積極分子。

這個結果,別說安文生、高大龍沒見過。

甚至連聽都沒聽過。

最近幾個月下來,之前投靠的兩萬倭人僕從,已經大半轉化為唐軍直屬戰兵,而且忠誠可靠。

進攻本州島,就是以這些人為主力。

此外還有從築紫俘虜的倭軍近兩萬人,也已經改造了大半。

按這個效率,唐軍邊打邊改造,只怕年底打下倭國列島後,安文生手裡就會有一支數萬人的精銳“唐卒”。

確實是精銳。

雖然不是真正的唐人。

但精神和身份的認同,榮譽感和晉級制度的打造,“不良人”組織的入駐。

使得這樣一支軍隊,遠比現在的大唐府兵,紀律更強,也更忠誠。

蘇大為看完這些,合上信後,心潮久久不能平靜。

最後只說了一句:“這是偉人的力量啊……”

他這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想想今後這些平均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倭人士卒,扛著比身體還要長的竹槍,口裡喊著守護大唐榮耀,共建大東亞樂土什麼的,想想還挺帶感的。

倭人性子單純啊,這些人雖然個人身體素質遠不如唐人。

但思想改造更加容易。

蘇大為想了想,大筆一揮,給安文生回了一封信。

信裡讓安文生在安定了本州的形勢後,抽調一萬人的倭軍來百濟。

如今百濟的熊津都督府,雖然有一萬府兵。

但其中大半都是劉仁軌的麾下。

接下來是要抽調入遼東戰場徵高句麗的。

也就是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蘇大為手裡可用之兵,可能也就三千餘人。

還要協助李勣在大同江一線,牽制高句麗人。

牽制……

手裡沒兵拿什麼牽制,難不成用頭去頂嗎。

唐軍的援兵是不用指望了。

李治陛下對於軍隊的福利待遇是越來越苛刻。

從今年開始,大唐百姓參軍,再也不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負擔,提著腦袋賣命還得不到任何封賞。

今後逃兵役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這方面是不指望了。

也只能從僕從軍上想想辦法。

若不是為此,蘇大為也想不起要狠敲新羅人一筆竹槓,硬是要了一萬人過來。

雖然如此,但新羅人畢竟沒那麼可靠,將來也是要還回去的。

倭人就不同了。

經過思想改造後,倭人恨不得身為唐人,一個個以加入大唐熊津都督府,和魔改後的不良人為榮。

暫且,就這樣辦吧。

抽調一萬倭人,或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說不上為何,蘇大為就是有這種直覺。

時間如梭,進入十月底。

所有的訊息都呈現在蘇大為面前。

而大唐對高句麗新一輪的戰事,終於拉開序幕。

大唐的戰爭機器,雖然疲弱,但依舊隆隆的開動。

整個半島,整個遠東,乃至更遙遠的西陲吐蕃,所有的藩屬國,臣服於大唐的小弟,又或者是敵人,都在默默關注著這場戰事。

想知道,如今的大唐,武德究竟還有幾分。

李治一朝,徵高句麗不論大小戰事,這已經是第四回了。

若此次還是無功而返。

不說天可汗的面子掛不住。

只怕唐軍武德充沛,戰無不勝的旗幟也要不牢靠了。

李勣說過,大唐之強,在於以最少的人口,達成最盛的武德,打下最大的疆土。

但這樣的後果是,大唐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手,去鎮守這些疆域。

若不靠著唐軍不敗的金字招牌,如何威服四方?

這塊招牌,丟不得。

廣闊無垠的青海,故吐谷渾之地。

論欽陵抽打著戰馬,高聲喝叫。

在他身後,數以十萬計的吐蕃鐵騎,沿著青藏高原的高山,向著東方,傾瀉而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