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生的話停了下來。

帳內一時安靜。

蘇大為手裡端著酒杯微微晃動,細細思考安文生所說的內容,推演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的戰略。

他本來倒也不是特別關注軍事,只是眼下在軍中,又初經了戰陣,被安文生把話提起來,就免不了去多想一些。

而阿史那道真則皺著眉頭,時而搖頭,時而攢拳,不知在想些什麼。

安文生吃了口羊肉,又喝了口酒,這才開口道:“道真還有什麼難解之事嗎?”

“你方才說的大略我都懂,我看《三國志》裡提到,馬謖違亮令,失街亭被斬,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阿史那道真舔了舔唇,兩眼光芒閃動,顯得躍躍欲試。

“不妨說來聽聽。”安文生笑道:“看書必得有自己的思考,若看過不加思考,看過就忘,那便等於沒看,你現在有想法是好事,對錯先不論,只要在想,便是進了一步。”

得了他的鼓勵,阿史那真舉起酒杯又放下,似是鼓起了勇氣道:“街亭那邊地形,我查過地圖,倒是十分開闊,兩邊有山,北邊陡峭,南邊是個土丘,地勢要緩一些。

有人說馬謖率軍上山,不聽王平之勸,是為了佔據地利,上山後,魏軍援軍若是不拔除馬謖軍,便會被威脅後路,若是攻擊,便是魏軍仰攻,而蜀軍向下俯衝,事半功倍。”

停了一停,阿史那道真加重語氣道:“我以為,此乃腐儒之見。”

“何以見得?”

“你看啊,假如你我站在馬謖的位置,丞相命我們守住街亭,抵擋住魏軍援兵,我先猜街亭這裡應該是城池殘破,或者就沒有可堪防禦之用的城牆,如果在平地上,蜀軍皆山地步卒,而魏軍以騎兵為主,正面對決,蜀軍很難抵擋。

而上山,佔據山勢,確實能將魏軍優勢降到最低,將蜀軍優勢放大。

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為何蜀軍會被斷水,做為蜀軍主將的馬謖,跟隨諸葛孔明多年,不會是無智之人。

除非他突然發瘋。

那麼只有一個解釋。”

“是什麼?”

蘇大為被他的話引起了興趣,忍不住發問。

阿史那道真狠狠一口,將一杯酒飲盡,乘著酒興道:“我的推論有三點,第一點,街亭主道上無險可守,無城可依,做為步兵,難當魏騎軍衝擊,所以不得不上山。

第二點,若是上山,假設馬謖思路正常,不可能不考慮補給和水源,我查過地圖,山上無水,不知能否掘井,這個暫且不論,要想喝水,就得下山,山下附近有兩條河。

馬謖上山時不會不想取水的問題。

所以,我得出推論,就是,上山是迫於無奈,不得不上山。

為何?

因為平地上守不住。

為何守不住?

因為沒有城防,沒有城防步軍擋騎兵就是個死。”

阿史那道真用力一拍桌面:“但這裡面還有個問題。”

“別賣關子了,快說。”

蘇大為催促道。

“就算沒有城防,但步兵還可以修工事,木欄,拒馬,陷馬坑,土牆,總之,並不是無法可想。

但是這一切,從結果來看,蜀軍似乎並沒有做。

要麼,就是魏軍來得太快,蜀軍根本沒有完成自己的防禦工事。

要麼,便是修了防禦工事,也難擋張郃的騎兵衝擊,被迫移軍上山。”

阿史那道真滿面紅光的道:“這就是我從《三國志》蜀漢篇裡,看馬謖失街亭這一節想到的,阿彌,你說我想的有沒有道理,其實馬謖挺冤的。”

“有道理。”

蘇大為有些驚訝的看向阿史那道真。

雖然平時覺得阿史那道真有些太輕率,有些不靠譜,白長了一副好皮囊。

但這一刻,蘇大為覺得自己錯了。

這廝最多是情商不高,可絕不是笨蛋啊。

剛才這番見解,便頗有些見地。

很多史書上的記載的一些內容,看起來有些反智,頗不合理。

但一些不合理之處,恰恰藏有許多秘密,如果依此反推,真能挖出不少東西來。

似乎,眼前的阿史那道真,便無意摸到了這個門徑。

安文生在一旁撫掌笑道:“道真說的頗有些意趣,雖不中,亦不遠矣。”

“哎,這是我想了好久才想出來的,還有不對嗎?”

阿史那道真看看安文生,再看看蘇大為。

那意思是,我都把你捧成兵法高手了,怎麼也得指點一二,來點乾貨吧。

對此,蘇大為臉不紅心不跳的把手一揮:“文生,你跟他說說,究竟是怎麼回事。”

說這話的時候,他腦子裡閃過的是《神探狄仁傑》裡那句經典的:元芳,你怎麼看?

看來當老大的身邊是得有幾個捧哏才行,不然顯得有點跌份。

安文生沒多想,開口道:“其實馬謖街亭之戰,只是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中極小的一環,雖然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我來大略說一下蜀漢第一次北伐的戰略……”

魏明帝太和二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用“暗渡陳倉”之計,布疑兵調動魏軍主力固守斜谷。

曹軍中計後,諸葛亮親帥六萬大軍猛攻祁山。

魏其轄區的南安、天水、安定等地相繼降蜀,此即隴西三郡。

後來馬謖街亭敗績,蜀軍撤離漢中,魏軍曹真率張郃等人又收復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首先要說明一點,韓信“暗度陳倉”的戰例不可複製。

秦末漢初時,漢水流經整個漢中地區,韓信是靠陳倉水道運糧的。

而後來漢中發生過一次地震,這次地震導致漢水斷流,變成了不同流向的兩條河。

不僅如此,三國還處於小冰河時期,甚至東漢末年的饑荒、瘟疫都與這次冰河期相關,所以,三國比漢朝前幾百年,都更缺水。

陳倉水道變淺枯竭,諸葛孔明基本是沒法指望水運運糧了。

但要北伐,首要解決的便是糧道問題,此事不解決,北伐只是空談。

山區作戰,對糧草和後勤的需求,以那時的生產力來說,幾乎是地獄級別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也因此,蜀軍北伐的成本很高,而魏國防禦的成本很低,只要拖住幾個月,蜀軍自然因為斷糧而無法繼續。

所以諸葛亮數次北伐,都在試圖解決山區運糧問題。

如果選擇天水替代漢中作為基地,從街亭沿張郃進軍的路線反進軍,只需幾十公裡就能達到河谷地帶,如果急行軍,兩天就能進平原,徹底解決蜀軍被堵在山區打消耗戰的難題。

到了那時,蜀軍可以因糧於敵,還可以任意選擇合適的戰場。

這樣魏軍就變得極其被動,防禦難度大大增加。

從距離來看,魏國如果要防禦隴西,戰線將會被拖長。

比起防守陳倉、斜谷和子午谷,要多出幾百公裡。

另外天水遭到蜀軍襲擊,訊息要傳回長安,路程也要多上一倍。

諸葛孔明的計劃裡,最關鍵的一環,便是打個時間差。

先故布疑兵,將魏軍主力調往斜谷、子午谷一線,然後主力迅速突進天水,趁魏軍反應不及,迅速拿天下水等隴西三郡。

然後儘快解決三郡中魏軍的據點,拔除魏軍勢力,實現對三郡的全面掌控,隨後整合三郡的資源,做為前進基地,為蜀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

如此,進可攻,退可守,方為長久之計。

儘管如此,諸葛亮進攻天水仍是地獄級別難度。

這條路線,對魏軍遠,對蜀軍則意味著要跋涉幾百公裡的山路,更遠。

時間極度緊張。

所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要想成功,是建立在成功策反了三郡當地豪強,有內應帶路的基礎上。

諸葛孔明的計劃裡,應該是趕在魏軍援軍趕到前,掃平隴西三郡,然後佈防街亭,在街亭與魏國援軍打一次陣地戰。

將援軍打退,其後依託地利建城。

新建之城,便是第二次北伐的.asxs.。

從此處出發,十天就可以抵達長安城下。

解決糧食問題,打下一個前進基地,為第二次北伐做準備,這才是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的戰略意圖。

但是,結果這次未能成功。

根本原因,是因為此時蜀漢已經丟了荊州,無法像諸葛亮《隆中對》裡計劃的一樣,從荊州出兵牽制。

魏國只用防著隴西一面,應對起來,更加容易。

蜀軍唯一的機會,便是佔住隴西,在街亭建起一座新的城防,依託此城,蜀軍可以繼續向西,進入涼州。

蜀國缺馬,北方平原作戰不可能不靠騎兵,佔據雍涼才可以組建騎軍,然後反攻長安。

總體來說,魏國是被諸葛孔明前期一系列迷蹤拳給迷惑了,誤以為蜀軍不會打隴西的主意,所以在隴西之地軍力相對薄弱。

因為從紙面上看,蜀軍靠兩條腿翻山躍嶺去天水,怎麼都要比靠馬趕路的魏軍吃力。

中間隨時可能會斷絕後勤補給。

而諸葛亮之所以敢這麼幹,是因為他暗中已經策反了隴西三郡當地一些豪強。

這就是雙方在博弈,諸葛亮暗中藏了一手王炸。

史書記載“三郡望風而降”,這裡指的是當地世家大族投靠了蜀軍,而不是魏國留在當地的軍隊和官員。

有了世家大族的投誠,蜀軍才可能在隴西取得糧食補給,才有了繼續作戰的能力。

如果不把隴西三郡掌握在魏軍手裡的城池給拔除,那麼諸葛亮一轉身,魏軍就會來一次地方上的勢力清洗,繼而斷掉蜀軍的後勤補給。

所以諸葛亮必須在徹底搞定三郡魏軍勢力後,才能進軍街亭。

在此之前,派馬謖帶上蜀軍三分之一的人馬先前往街亭,便是做蜀軍之盾,牢牢守住街亭這個門戶。

“蜀漢丞相第一次北伐的戰略,是極高明的,但可惜,他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用錯了馬謖?”

“當然不是。”安文生微微一笑,一派智者謀士的風度。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