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送陣,最為基礎的傳送陣,那也必須滿足兩點,出入之門必須存在,一處進入,一處離開。

進入之門常被稱為天門,在極天之上,天壁相對薄弱,而離開之門常被設定於地心之中,堅實難毀,常被稱為地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絕大多數的傳送陣,都是單向的,若是雙向,那麼所需要耗費的資源,是前者的數倍。

而六塵觀擁有的傳送陣,便是一道雙向的傳送陣,隱於雲端深處,輕易不可見,即便是見到了,不得正法,也是可見不可觸及。

隨智度眾主來到天門之外,他自寬袖之中取出一道墨黑如鐵之物,鐫刻有時空真意,是定位之物。

智度眾主頗為鄭重地提醒道:“這是傳送令,即便是途中遇上時空亂流,天魔亂舞,也千萬不要輕易捨棄此物,否則會迷失在時空之中,難以回返。”

聽他說得鄭重,吳毅也是小心翼翼地接下,道:“一定。”

袁絨衣眨巴眨巴著水靈靈的大眼睛,暗示智度眾主是不是忘了什麼,但是最後等了一個寂寞,看來直到到達五詔之前,自己都無法與這傢伙離開了。

看來還是要從這傢伙手裡拿到傳送令才是,否則若是自己哪一天想要離開五詔,到時候還要找到這傢伙,麻煩死了。袁絨衣心中如是想著。

智度眾主又是提點幾句,便與吳毅及袁絨衣辭別。

吳毅與袁絨衣先後進入天門之中,就好像來到了一道漫長淵深而又絲毫不見盡頭的道路一樣,若不是手掌中的傳送令逐漸變得火熱,與周遭環境發生感應,吳毅可能要懷疑這是不是一道陷阱了。

吳毅看向身後的袁絨衣,伸出手來,意思明確,我手上有傳送令,若是跟丟了,迷失在這個空間之中,可不要怪我。

袁絨衣看著吳毅的手,似乎想起了之前被吳毅抓住手,還被甩走的場景,哼了一聲,心中頗為不滿,竟然如此對她,衣袂飛舞,裹緊吳毅的手臂,就是不與吳毅發生肌膚之親。

傳送令發出嗡嗡的清鳴之聲,玄光外顯,包裹住吳毅與袁絨衣,這是防護手段,智度眾主在來時已然說明,以吳毅和袁絨衣而今修為,想要進行長距離傳送,巨大的撕扯之力,能夠瞬間將他二人撕扯成為碎片爛肉。

玄光如墨,除了能夠感覺到自己確實是在移動之外,根本看不清外界景象,待在如此狹窄的環境中,氣氛說有多尷尬,就有多尷尬,只能夠沉默無言,消磨時間。

但是,也不知道途中撞擊到了什麼,整個玄光壁激烈震顫,而內中的吳毅與袁絨衣也無法獨善其身,能夠站直身軀就不錯了,經常一個搖晃,就將對方一起撞倒,靠得很近,能夠感受到彼此延綿不絕的呼吸聲。

類似這樣的事情,屢有發生,狹窄的環境下,平添一分旖旎,但是無論是袁絨衣,還是吳毅,對於此情此景,都不甚滿意。

對於吳毅而言,經常是袁絨衣將自己撞倒,但是被罵的卻主要是吳毅,頗為無奈。

這樣的撞擊,應該是遇上時空亂流,或者說撞擊到了殘存的天外虛空的隕石。

這等危機,至少有玄光壁保護,但是無處不入的天魔,才是最防不勝防的。

經常吳毅一個抬頭,就看見袁絨衣面紅耳赤,吁吁微喘的景象。

這樣的場景自然是假的,是天魔幻化出來的,倒是“合乎情理”,若是等閒弟子,說不定真的就被迷惑了,一旦沉浸在心魔建設的場景中,就像是湯池裡面的青蛙,直到被煮熟之前,都無法再甦醒過來。

袁絨衣乃六塵觀聖女,對心路的磨鍊可不必吳毅少,怎麼可能如此輕易中招。

暗中動用幽冥法眼,吳毅一口氣將潛入體內的天魔給吞噬乾淨,世界才重新變得清淨下來,看見袁絨衣身周,一道難以言明的神光繚繞盤旋,保護袁絨衣不受心魔干擾。

這道神光頗為神異,本於六塵而又超脫六塵,蘊含諸多大道真理,造化玄機。

“難不成是傳說中的第七末那識?”吳毅喃喃自語,如此猜測,倘若這個說法為真,那就可以解釋袁絨衣為什麼看起來其貌不揚,修為在同輩之中,也算不得超拔,何以成為六塵觀這等大派的聖女了。

讓吳毅露出震驚之色,袁絨衣得意道:“不是,這可是第八阿賴耶識,我可是生而掌握之,一個界域之中,也未必有一個我這樣的人。”

見吳毅一副不解之色,袁絨衣繼續道:“此識含藏著產生世界一切現象和事物的種子,性質有染有淨,雜染種子為輪迴三界的依據,無漏淨種子為出世解脫的依據,所以此識又被稱為“藏識”或“種子識”。”

許是袁絨衣之言勾起了吳毅許久之前看見的對佛門八識介紹,記憶自心底深處湧現,不待袁絨衣繼續言語,就道:“據說此識含藏的種子永遠不會消失不見,所以又被稱為“無沒識”。”

“而且,”吳毅繼續道:“據聞此識能夠按照前世所作的善惡等行為(業)引發出後世的相應報應,保證精神主體永恆相續,並且以不同形體與身份生存於特定環境之中,所以又被稱為“異熟識”。”

袁絨衣鼓掌,笑道:“現在你知道我的厲害了吧!你要是真的敢殺了我,我之下一世一定會找到你,了結因果。”

(作者注:文章之中,你看不懂的文字,都是散人抄的,來自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與佛教研究室聯合編訂的《中國佛教基礎知識》中關於法相宗經義的介紹,雖然說是基礎,但是散人覺得寫寫小說也夠了,比起某度上找到的,要完善上許多。

八識理論是法相宗承襲印度瑜伽行派的理論,用以論證“唯識無境”的中心教理。後世還有九識的說法,但是不入正統,散人不取之。

再閒扯一句,法相宗的傳立者,就是玄奘,也就是西遊記裡面的師傅原型,因為玄奘住在大慈恩寺,所以這一流派也被稱為“慈恩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