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他們還不佔理,隋國佛門藏匿和氏璧這一條,就足以將整個佛門拉下水了。

“神侯放心,此事、是我佛門出了賊子,貧僧等人一定以最快的速度、給神侯、大明一個交代。”方證馬上開口,語氣極為堅定鄭重。

“請神侯放心。”玄慈緊接道。

“好,本王等你們的交代,希望你們不要讓本王失望。”古玄不動聲色的淡淡道。

沒有再多說,古玄讓方證他們回去開始辦事。

有南北少林插手,隋國佛門是別想有餘力插手隋國大事了。

這就是內部爭鬥的好處。

隋國的佛門勢力、影響力都很大,讓其他人來對付,哪怕是他,現在也事倍功半,很難重創他們。

唯有南北少林這等同屬佛門的勢力才可以。

畢竟天下佛門是一家,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

彼此之間,他們最瞭解隋國佛門的手段。

而且他們是內鬥,外部勢力也不好插手,隋國佛門在隋國的影響力,就發揮不出來了。

如此一來,即使南北少林不能將隋國佛門怎麼樣,也足以讓他們無力做其它事情。

而且千萬別小看南北少林,它們在古玄面前老老實實,但他們的實力底蘊絕對強的驚人。

隋國佛門看似很神氣,但論及高手、佛法方面,它比不了南北少林合力。

畢竟大明、宋國承平多年,安心發展。

隋國才立國多少年,以前也一直在爭鬥,隋國佛門安心發展的時間不長。

影響力和底層方面是強大,但論及佛法和高手方面,它比不過南北少林合力。

而且南北少林所屬的禪宗,在隋國佛門中也是大脈之一,影響力頗大。

至於這樣的目的,很簡單。

不讓隋國佛門插手隋國事情,利用它們的影響力,扶持起一個強大的政權。

跟他吩咐那些早就投靠大明的隋國世家之事一樣。

大明剛吞併宋國,需要時間消化。

楊廣也還沒死。

現在不宜出兵。

第一世的記憶告訴他,李淵政權就是明年這個時候左右起兵造反,極短的時間就拿下了北方,又短短數年統一了全國。

這毫無疑問,是關隴貴族、各大世家以及佛門的鼎力支持。

他要做的,就是讓這個政權發展的速度慢下來。

至於說現在出手滅了李家,的確可以。

但沒必要,那樣做,會導致隋國境內所有的政權全部一致針對大明。

而且李家崛起了又如何?

還不放在他眼裡。

他只需要讓李家崛起的速度慢下來就可以了。

最主要的,是他也需要李家一定程度的崛起。

只要這樣,才能將其背後的那些關隴貴族、世家大族一個個都給釣出來。

大明可不需要、也不容許世家存在。

除此之外,對於和氏璧這一至寶,他也是很有興趣的。

還有那邪帝舍利、他都很有興趣。

不提古玄繼續忙碌國政,方證、玄慈二人出了護龍山莊後,就是一陣凝重的商量。

這是涉及到整個佛門的事情,彼此間的勾心鬥角也可以暫時放在一邊。

詳細的商量了一陣,兩人分開,各自返回寺中。

五天後,一隊數十位的大和尚各自從南北少林走出,由方證、玄慈親自帶隊。

他們最弱者也有先天的境界,宗師高手各有十幾位。

北少林的三渡都出動了,南少林也走出了五位看上去都殘了的老和尚。

一隊西去,一隊北上。

目的地,自然都是隋國佛門。

隋國。

幾天後,一寺廟中,方證帶著北少林群僧求見。

不多時,方證等人向一位老和尚行禮:“見過師叔祖(師叔)。”

“不必多禮。”那老和尚抬手、神色有些嘆息,似乎是明白了什麼。

頓了下,沉聲道:“你們決定了?”

“回師叔祖的話,如今大明一統天下之勢、勢不可擋,明皇英明,鐵膽神侯無雙。

隋國遲早被其一統,隋國佛門再如此,一定會為整個佛門帶來大劫的。”方證沒有猶豫,雖有嘆息,卻堅定無比地說道。

身後三渡、了結、了空、澄觀等北少林眾人沉默,顯然極為認同。

雖然以前很少聯絡,但隋國佛門是什麼樣子,他們又怎麼可能不知道。

佛門內部分為多個流派,禪宗如今無疑是最為昌盛、最為強大的,其代表就是南北少林寺。

他們禪宗一脈最長者、也就是面前這位道信大師,可就一直在隋國活動。

是隋國境內的四大聖僧之一。

也就是說,他們禪宗在隋國的勢力,其實並不小。

“罷了。”道信嘆息一聲,“既然你們決定了,那便去做吧。

至於三論、華嚴、天台那邊,我也不能確保他們會如何選擇,只能盡力勸告。

禪院、靜齋那邊,也需你們去勸說。”

“如此足以,多謝師叔祖。”方證行禮,姿態頗為自信。

他也有自信的底氣,隋國佛門在其它勢力面前是一個龐然大物。

但對南北少林寺合力而言,就不是那麼難以對付了。

畢竟他們完全可以從內部切入,瓦解隋國佛門。

就比如現在,隋國佛門有六家最為強大。

禪宗、三論、華嚴、天台、以及慈航靜齋、淨念禪院。

禪宗不必說,三論、華嚴、天台的當家人和道信並稱為四大聖僧,交情頗好。

當然,不是說交情好,就能讓他們支援的。

只是可操作的餘地就多了。

他們有自信,說服其餘幾家。

沒有多耽誤,方證繼續向下一個目的地而去。

同時,玄慈帶領的南少林也在做同樣的事。

近兩個月後。

淨念禪院中,這一天,禪院閉寺謝客了。

大殿中,隋國佛門最大的六家當家人,悄然匯聚在了這裡。

南北少林的眾人也到了這裡。

這就是他們努力了兩個多月後的結果。

隋國佛門五家要與他們在這裡商量事關整個佛門的興亡大事。

一番簡單的客氣,坐了數十人的大殿安靜下來。

絕大部分人臉上,都透著凝重。

數息後,方證率先開口,肅聲道:“幾位大師、了空師兄、梵師妹,不知你們可否思索好?”

彼此的刻意之下,雙方關係看似頗為不錯。

嘉祥、帝心、智慧、了空、梵清惠這五位當家人沒有立刻回答。

餘光交匯間,都看得出對方的猶豫。

最終似乎達成了一致,雖已五十多歲,卻仍是清麗脫俗、美麗絕塵的梵清慧開口:“方證師兄、玄慈師兄,可否讓師妹詢問幾個問題?”

“自然,師妹請問。”方證點頭溫和道。

“請問師兄,如果我佛門支援明國,那明國會如何對我佛門?”梵清惠鄭重道。

其中意思眾人都很明白,問的是如何對待隋國佛門?

“自是一視同仁。”方證平靜道,雖然沒有跟古玄談這方面的事,但這種回答他相信古玄一定會滿意。

梵清惠、了空等人微微皺眉,這意思是跟對待少林一視同仁。

這、有些不合他們的心意。

畢竟少林的地位,在明國中可不多高,朝堂上也插不進去手。

對經歷過數次滅佛情況的他們來說,這種情況會讓他們產生不安全感,讓他們遲疑。

而且從儉到奢易,從奢到儉難。

到大明後,沒有現在這種地位的話,想想就覺得不舒服。

“是否可當明軍進入隋國前夕,我佛門再站出來、代表天下正道支援明國?”梵清惠又問。

方證、玄慈等少林眾僧眼角直跳。

同時也不得不感嘆,不同的環境,出了不一樣的佛門。

這樣的話,現在少林是絕對不敢想的。

明軍進入隋國前夕,代表天下正道支援明國,這是什麼意思?

是一定程度上與明國平齊。

是捆綁隋國正道站在一起。

是想代表隋國、正道、民間等與明國談判。

是想高高抬起自己的地位。

這等無比出風頭、犯忌諱的事,他們想都不敢想。

果然,隋國佛門已經走上邪路了!

少林眾人目光交匯,無盡的嘆息湧現。

“阿彌陀佛!梵師妹,出家人、當遠離紅塵方是,怎可代表正道插手紅塵?”方證肅聲道。

梵清惠凝眉,謹慎道:“方證師兄,出家人以慈悲為懷,當為國為民,以天下百姓為己任,我們既有能力,為何不做?”

“善事當做,但太過插手紅塵之事,就不是一位出家人該做的了。”方證語氣更重了些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話中絲許的警告之意,在場眾人也都聽出來了,情緒各異。

“師兄之言,師妹不敢認同,對天下百姓有利之事,我等應全力而為。”梵清惠正色道。

方證、玄慈等人心中嘆息,這話其實並沒錯。

話中的核心意思,他們都清楚。

是想插手更多大事,讓自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管哪一個勢力,都想這麼做。

人之常情罷了。

可現實情況,他並不允許。

大明、鐵膽神侯會容許佛門這麼大的影響力?

會容許佛門能代表正道嗎?

會容許佛門插手那麼多事嗎?

當然不會。

所以,這些話就只能是錯的,沒有商量的餘地。

(多謝支援,看了不少書友說個人武力強大的世界,人人平等不可能,仙人殺人償命不可能。

我感覺很奇怪,身在前清、民國那個人吃人的世界之時,恐怕也沒人相信會有新zhongguo這個人人平等、殺人犯法的時代出現。

不管是不是真的每個人殺人都要死,會不會有人逃脫法律制裁,但起碼法律上是這樣的,也沒人敢明目張膽的殺人,告訴我誰敢?

我是真想不通,現在三觀都怎麼了,真以為身懷武力就會隨意殺人?現代教育這麼多年了,殺人對我們絕大部分人來說,真的很容易嗎?即使身懷武力,就真的能輕易殺人?

生命就這麼不值錢嗎?那是活生生一條命,小說看多了,臆想的吧。)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