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家看完日出,大家漸漸的發現了一個群體,這個可以說在泰山上比較普遍的一個群體,那就是挑山工。

此刻,太陽暖洋洋照在山坡上。初世民和大家在山頂遇見了挑山工的包工頭,初世民很好奇,就和他聊起開來。這個人叫喬廣武,家在離泰山數公裡處,他自己包了四畝山地,種點核桃、板栗,養一群山雞,過著踏實的日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給了泰山。十八九歲上山,從打掃衛生、擔糞曬糞幹起,直到後來包產到戶,強壯、倔強的陳廣武成了挑山工的頭兒,一直幹到現在五十多歲,還沒有退休。

前幾年,泰山建索道的時候,單件大輪盤重達5000多斤,只能人力扛抬。誰來扛?怎麼扛?來自各地的包工頭,一個個被投了不信任票。有勇有謀的陳廣武勇敢地挑起了這副擔子。

山路陡且窄,大件重且長,百多名挑山工齊上陣摩肩接踵,稍有不慎事關人命!

喬廣武深知責任重大,那時他也不知道啥叫狠抓落實,就是認個理兒,接了活就得研究透、幹紮實:需要多少橫槓,多少順槓,怎麼拐彎,多少人抬槓,多少人拉縴,多少人外圍服務。

“我站在那個5000多斤的大輪盤上,拿著喇叭指揮100多人,指揮平衡!”眾漢子艱難行進在山道上,聽從喬廣武發號施令:這裡高點!那裡慢點!穩住!

回憶起那個“高光”時刻,喬廣武說:“下面100多人,誰都不許說話,就我一人指揮!只能前進,後退就是槓毀人亡!”陳廣武說,挑山工沒工夫說閒話,一說話就洩勁,就得認準方向,一步一個腳印,不達山頂不罷休。

他這個帶頭人,是用心幹出來的。喬廣武當時被譽為“輪盤上的將軍”。最多時,他一次性指揮450名挑山工,那是抬4釐米粗、1000米長的鋼纜上山。這麼多人,他是怎麼聚起來的?在他旁邊,喬廣武的侄子說:“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他為人好!”

當時窮,喬廣武給發的工資高、結款快,誰家遇急,他還能預付工資,很快有了口碑。

有的挑山工農忙時回家幹活,喬廣武就騎著腳踏車,跑到周邊的下港、上港、長清、歷城,給人家去送工錢,還吃個飯,喝個酒,聊聊家長裡短,心滿意足地回家。

一個好漢三個幫。喬廣武不識字,但是抬大輪盤上山時,卻有兩個“會計”幫他測算方案,“我負責說,他們負責算!”喬廣武自豪地說。

今年,7000斤的油壓柱上山。150多人上陣耗時四天,過雲步橋時拐彎最急,上面的人下肩、下面的人舉槓過頂,油壓柱搖搖欲墜。“急得落下了心臟病!”廣武說,油壓柱底下幾十條人命,稍有差池,怎麼給人交待!

喬廣武還救過別人的命。那年正是立春後,火情發生,林場張隊長被嗆倒在地。挑山工喬廣武趕來,把他連抱帶拖弄出火場,讓張隊長透氣。張隊長當時已經50多歲,快退休了,十分珍重這位救命恩人,倆人成了好朋友。

後來大家都圍著他,聽他聊著,這麼多年的生活經歷,都很佩服他的傳奇挑山工生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