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自從初世民一家從老院子分家以後,和兩個孫子見面的機會就少了好多,在加上初一初二都上學,放學回家後吃過晚飯,有時候還要在寫寫作業,然後早睡,固此平時老爺子基本上都是見不到人。

家裡養的兔子,現在李巧雲幫著喂飼料。老爺子也輕鬆了好多,可是對於老爺子來說真不是啥好事,天天閒著無聊,以前還經常去打打牌,下下棋。最近一段時間也不想出去了,可能是和身體狀況不好有很大的關係。

整個院子,現在就他們老兩口。老太太最近也有點悶,以前有李巧雲陪著,有人陪著一起說說話。現在一個院子就他們老兩口,平時就是,你望著我,我望著你。

週末,初世民還有初一初二兩個孩子,來到老院子,老爺子看到兩個孫子,精神頭一下子就起來了。

“孩子們,我們現在出去到處亂跑,也沒有啥好玩的!大家想想我們做的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老爺子突然想起來,打算盤,我可以幫孩子們學算盤!

關於算盤,其實就是中國使用的一種計算用具,一木框中嵌有細杆,杆上串有算盤珠,算盤珠可沿細杆上下撥動,透過用手撥動算盤珠來完成算術運算。

現在的社會,計算機已經早早在中國推廣起來。計算機應該可編程形成運算邏輯,即使是固定用途固化程式了,人也只要輸入一系列引數,然後等待輸出結果即可。相同的輸入應得到相同的輸出結果。

算盤提供了一個機械結構,運算邏輯由操作者自己提供,運算的過程操作者要全程參與,不斷默唸口訣手指上下翻飛。即使同一個人兩次算同一個算式都有可能算錯。

所以,算盤其實是提供了一個輔助儲存工具,儲存計算過程的中間結果。

我國的原子彈爆炸成功,其實就是科學家們用算盤給打出來,畢竟那個時候,計算機很少。

算盤是中國的國粹,珠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計算是人類較早的文明行為之一。我們祖先曾經歷過結繩記事、積石記事、刻石記事、刻骨記事、刻甲記事,草繩(藤)、石子、石板、獸骨、龜甲等都是人類早期原始的記錄和計算工具。

後來,西周時期開始出現了算籌和算珠,東漢時期算盤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人類主要的計算手段,直到上個世紀的中葉。

20世紀後期電子計算機出現並普及使用以後,算盤的地位遇到了嚴重挑戰。電子計算工具速度快、精度高的優勢是算盤所不能及的,但是珠算和珠心算也有開啟兒童智力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現在我們還要不要算盤?如何認識珠算的地位?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引起了較大爭議,特別是***總理一句“不要把算盤丟掉”的指示,使人們對珠算取捨的爭議更趨激烈。

珠算的魅力除了算盤製作工藝本身的價值以外,更多的來自珠算的運算技巧。

從運算技巧的角度分析,珠算講究指法和演算法。珠算之用,指法為先,珠算的指法與各地的習慣及傳承有很大的關係,也與算盤的大小、檔位的疏密、算珠的多少、算珠的形狀有一定的聯絡。

珠算器具簡單,成本低廉,技法實用,對學習者文化程度的要求不高,因而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經過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地繼承和創新,其技法逐漸呈現為百花齊放之勢。

老爺子從他年輕的時候就十分喜歡算盤,現在孩子們都在家裡,不如我幫著教他們學習一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