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的三個小組,現在是最忙的,他們要負責搞食材,其中第一小組是幾個女生,在家裡估計也是經常下地幹農活的,對野菜都十分瞭解。

在秋天,最常見得是野生江板菜,還有一個名字叫馬齒莧,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被譽為“天然抗生素”,整株均可藥用,具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利尿明目的功效。

江板菜莖葉肥厚多汁,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鈣、磷、鐵、銅等多種營養成分,但其味微酸,因此地道農家炒制的過程中,不會放醋,且會搭配農家鹹菜,使其更加有味。又滑又脆,咬一口肥厚的菜葉,鹹菜的鹹香味中透著江板菜的微酸,絕對的美味!

幾個女生,每個人手裡都拿著個小籃子,她們穿梭在農田裡,到中午的時候就基本上把籃子給採滿了,然後她們幾個把野菜歸攏一下,都放在一個袋子裡,由其中的一個給送了過來,剩下的幾個人繼續採摘。

還有一種植物的葉子其實在山東很多人吃,就是紅薯葉子,只不過吃法和野菜不一樣,人們把葉子採回來之後,清洗乾淨,然後和麵粉和在一起,放點鹽,有的在放個雞蛋,放在大鍋裡蒸著吃,蒸熟之後,可以在放進去一些辣椒油,也有的放蒜泥,這個蒜泥其實在山東,吃的比較多,就是把大蒜頭剝好後,搗碎,放上香醋,還有芝麻油。

幾個人在地頭歇歇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來摘紅薯葉子,畢竟全班人要吃,單單吃野菜,他們幾個人採摘的肯定不夠!到最後,她們又摘了滿滿的一大袋子紅薯葉子,如果不夠吃的話就可以做備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二小組的全是班上的調皮鬼,一個個全是捉魚摸蝦的好手。

在祝家集附近方圓十里就兩條河,一個是大堤河,一個是楊莊河,其中楊莊河近一點。他們幾個先是回家拿漁具,然後都騎著腳踏車去的楊莊河。幾個人也做了分工,兩個人負責用網網魚蝦,兩個人負責抓青蛙,還有兩個用釣魚竿釣魚!

那個時候用網網魚,其實根本也沒有多先進的技術,主要用的就是粘網,還有就是我們常說的紗網。兩個人到了河邊先是把粘網下好,然後在用紗網去網!

抓青蛙的其實是最不容易抓,這個時候,長時間沒有下雨,青蛙都上岸去農田了!抓了一段時間,兩個人看實在不好抓,就加入了釣魚的隊伍,他們從家裡拿了很多酒瓶,然後放一些饅頭進去,一邊用繩子栓好,甩到河裡,這種的釣魚方法是比較原始的,魚兒看到瓶子裡有吃的就會說著酒瓶口進去,可是一旦進去酒瓶,在想出來就難了,酒瓶的空間小,不容易掉頭,這樣的話就卡在酒瓶裡!

第三小組最熱鬧,他們沒有分工,都是一起。最先抓螞蚱,那個時候,農田裡的螞蚱很多的,可以說到處都是,大的小的,青的灰的。網兜,菜籃子,是他們的主要工具。一上午幾個人還真抓了不少,用個大罈子裝的滿滿的,送回了學校後面的大坑裡。

送回去之後,幾個人一合計打算去抓麻雀,其實抓麻雀的方法也挺多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晚上去抓,他們都藏在農村的樹林裡,還有茅草屋的屋簷上,用手電筒一照,麻雀就啥都看不到,一動不動,就等著人抓。可是現在是大白天這個辦法根本就不行。

初世民到時告訴他們一個辦法,就是用高度酒精,或者白酒,給小麥浸泡一下,大概半小時左右,然後把這些浸泡過的小麥,都撒在馬路上,或者經常有麻雀出沒的地方,一旦有麻雀進來吃,不要多久,就會醉倒,如果是貪吃的麻雀,到最後飛都飛不起來。

其實在那個年代,麻雀多的可以說成災,到處都是,根本沒有人會在乎。就像螞蚱一樣,遍地都是。

三個小組,到下午三點左右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回到學校後面的大坑裡集合,當初都是約好的三點四點之間集合!集合完畢之後,就開始做他們的晚飯了,這個才是他們的重頭戲!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