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巡府姓李,四十有二年齡,文質彬彬的氣質讓初次見面的人都以為他是一個正直的官員,然則知人知面不知心,李撫臺有一外號,“李有錢。”只要有什麼事需要李撫臺經手的,有錢就順順當當,沒錢門難進,還會找些由頭對百姓商人敲骨吸髓,他也精明,從不去招惹有背景的士紳地主,只要沒有強硬的靠山,不管誰都會被刮一層油,整個洛陽地區幾年來怨聲載道,但他上頭打點的好,還穩穩當當地坐著他的撫臺。

本來幾日前收到的聖旨說什麼華夏帝國來大明移民,他沒當回事,剛剛報信的士兵說人已經到洛陽了也沒當回事,但是當自稱華夏帝國外交部官員的樊林送上5萬銀光閃閃的銀幣還和半人高的玻璃鏡以後,他態度大改,何況一個移民給他二銀幣,只要他派人監控著華夏帝國駐地,按登記的人頭收錢,洛陽周圍流民沒有百八十萬也有四五十萬,只要上交一點點,剩下的他就能揣入懷中,輕輕鬆鬆的就能收入上百萬銀幣,十來年的收入一朝就收到了,他想想就美得發瘋,眼神中帶著瘋狂的銀光,仿如銀幣的銀光。流民賣沒了,他還可以派人下去強制遷移,反正大明別的沒有,賤民到處都是,以後的收入會是多少?200萬?還是500萬?

當樊林要求他配合移民的宣傳,他馬上吩咐下去,各個衙役迅速的奔向四周,敲鑼打鼓的宣傳開來。

而他親自陪著樊林來到城門口,配合著吳遜他們宣傳,為了閃閃發光的銀幣,他積極性空前高漲。

“大人,大人,我這麼老能去嗎?還有我老伴兒媳婦還有兩個孫子孫女?”

終於一位老者帶著一家四口顫顫畏畏地來到吳遜擺放的桌前問道。

“大叔,可以去的,我們不管你們是多大的年齡,只要是漢人,我們都收,田地都是按人頭分配,不管男女都有10畝,去了就能分到,前期官府還會發放口糧農具耕牛棉衣,保證你們能過得舒舒心心。”吳遜急忙上前扶著老者坐下才回道。

“大叔你兒子呢?”

“今年旱災,糧食減產,一夥土匪入村搶劫,我兒為了護糧被砍傷,沒辦法只能賣了兩畝薄田給我兒子治傷,但是沒救過來,只能帶著家人出來乞丐為生。”老者說著說著便和老伴媳婦哭開了。

吳遜急聲安慰道:“大叔,別哭,只要孫子孫女還在,香火肯定能傳下去,生活還有希望。我們陛下對自己的百姓非常仁慈,只要到了華夏帝國,你就安心的享一輩子福吧,孫子孫女還能入學,以後說不定還能入朝拜相呢。”

“大人,農村娃兒哪能當官,只要他們能平平安安長大再給我生個曾孫子我就心滿意足了。”老者急忙擺手道。

“大叔,華夏帝國小孩子都必須上學,以後肯定能出息,上學的錢還不用你們自己出,陛下全包了,孩子以後肯定出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吳遜拍拍老者肩頭安慰道。

“那就把我們一家登記了,我們在大明已經沒有活路,出去未必不是一條路,麻煩大人了。”

老者起身鞠躬道。

吳遜扶起老者,吩咐手下道:“小李,馬上給大叔登記,儘快安排大叔一家去吳松。先給大叔一家拿上件棉衣,不要凍壞了。”

按吳遜的吩咐,手下迅速的拿上三大二小的棉衣,小女孩的還是紅棉襖,穿上頓時喜慶多了。

老者一家眼含淚水,一個勁地說著謝謝。

由於有了官府的保證,還有老者一家的表率,陸陸續續的流民一戶戶的上前,登記、領棉衣,再安排帳篷住下,等有上萬人了再向沿海出發。

樊林更把一包包的糖果拆開,每個登記過的孩子手裡都塞上一把,頓時帳篷區一片熱鬧,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個個孩子都把糖果塞進父母長輩的嘴中,一片其樂融融。

這時代,糖是奢侈品,地主家都不一定能常吃到,何況還是各種果味的晶瑩糖果。

只讓一旁看著的李撫臺酸氣沖天,“賤民哪配享用這麼好的糖果,一群賤民。”

這就是大明帝國的讀書人,生來就高人一等。

銀錢開道,隨著後續工作的展開,樊林留了兩個手下繼續主持洛陽駐地的工作,而他和吳遜繼續向西進發,一直到陝西,建立一路的補給站。

松江府,華夏帝國先期抵達的艦隊這兵在海邊建立了一個巨大的港口,邊上營地林立,房舍一排接著一排,港口內戰艦、運輸船擠得密密麻麻,遠處海灣外還有艦隊在巡邏。

中原到松江人口眾多,移民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孫間還呆在北京城和大明的各路官員打交道,松江只能交給柯立封負責。

隨著時間的流逝,各處的移民陸續的到來,營地裡慢慢地匯聚了越來越多的人口,隨著大明各級官府的收錢宣傳,大半個大明都已經知道了華夏帝國,還知道移民華夏帝國所受到的待遇。

為了自己的錢包,各級官員不管轄下貧民或是流民願不願意,更多的是強制性的遷移到松江,然後收錢走人,松江府的官員更是以就近的便利,還有些地區的訊息不靈通,派人進入山東山區強制性的遷移貧民。

來到營地的百姓由初期的不適,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的適應下來,營地每天都能保證三餐,以前不要說三餐,兩頓都不能保證,何況午餐還能見到一塊肥肉,現在就算是趕他們走都不會走了。

柯立封每天都會巡視一遍營地,移民是帝國的千秋大計,不能絲毫耽誤,松江更是重中之重,天津和廣州只有各一百艘運輸船,剩餘的300艘全部在這裡,如果條件差些,一艘船運輸2000人計,300艘裝滿需要60萬人口,目前營地已經超過了二十幾萬人,超過三十萬以後就安排移民登船,先行派遺一半運輸船回帝國,這幾天人口就能滿足,馬上要安排移民登船了。

看著營地外興高彩烈玩耍著的孩童,柯立封彷彿看到了他們的未來,遠離了貧困和疾病的他們將成為帝國的基石。

1625年1月10日,裝載著30萬大明移民的艦隊起航出發。天津和廣州的運輸艦也各50艘起航迴歸華夏帝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