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起婦女的積極性之後,李牧對‘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就拿挖井這件事說罷,如果是以安置村的名義,下派的任務,即便是給了工分,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做。因為相比其他同樣工分的工作,挖井實在是要累很多。

但是,如果提出這個要求的是他們自己的女人呢?

不管他們累或者不累,他們都得幹。而且還得高高興興的幹,除非晚上不想上炕睡覺了。

李牧本以為,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影響之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但是實際上,男尊女卑更多的是書籍裡體現出來,或者高門大姓才如此。對小老百姓來說,討一個老婆都很困難,能不寵著愛著?她給你洗衣做飯,她給你生兒育女,敢不拿人家當回事,敢不聽話麼?

而且,女人的攀比心,可是不分時代的。在李牧的宣傳攻勢下,幾乎所有婦女都認同了。得喝井水,不能喝河水的想法。衛生不衛生的,倒是其次,主要是這種生活的行為,區分了檔次。

什麼人喝河水啊?

從前在草原上才喝河水呢,風餐露宿的才喝河水呢,衣衫襤褸要飯的,才喝河水呢!

現在住在安置村,有家有業的,還喝河水?

這種感覺就類似於後世,鄰里鄰居的都住樓房了,而自家卻住在平房一樣。即便住樓房也未必有住平房舒服,但‘大部分的人’都選的,就一定沒錯。我如果不那麼做,就顯得很奇怪……這樣的思想下,對樓房還是心嚮往之的。

而男人們,相比婆娘的囉嗦嘮叨,幹點活兒不算什麼。

眼見著效果這樣好,李牧自不吝再加一把油。他頒佈新的公告,表示如果安置村的防疫工作做得好,會考慮成立婦委會。婦委會可以向縣衙反映婦女的意見、建議和要求,代表婦女參與村務等。雖然不是正式的官職,但是也會按照功勞多少,予以表彰。

在權力和榮譽感的雙重加持下,婦女們瘋狂了。尤其是在探聽到,此次防疫工作的表現,會直接影響是否當選的小道消息後,無論有任何指示,完全不用動員,一個比一個更積極。

甚至李牧沒有要求的事情,她們都想到了前頭,除了打井之外,她們還到處填平坑窪,挖掘排水的溝渠,撿石頭鋪路,雖然活兒幹得不如男人快,但進度竟然也是十分可觀。

重點是,農場不用給工分,形成不了任何負擔。

孩子們幹不了什麼活兒,但是可以捕釘螺。為了避免感染,李牧特意定做了一批長柄的架子,可以不用手接觸,就把釘螺抓到。全程無接觸,自然就不會感染了。孩子們可以用釘螺換到糖塊、米麵,甚至臘肉,只要付出勞動,最少也能有塊糖吃,對孩子們來說,已經是莫大的幸福了。

孩子們發動起來之後,釘螺的末日也就到了。所有安置村加起來,孩子足有上萬人之多。每天每個孩子抓一個釘螺,那可就是上萬的數量,釘螺再多,也經不起這麼抓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從最開始每個孩子一天都能抓個幾十只,到後來,一天能抓十個八個都是罕見了。眼見著釘螺即將滅絕,李牧不忍浪費孩子們的積極性,對老鼠發出了通緝令。

老鼠可比釘螺難搞多了,而且它還有攻擊性。不像釘螺,一動不動在那兒等你抓。但是已經吃上糖塊的孩子們,怎麼可能願意回到解放前?在食物的誘惑下,孩子們的腦力極速地開發著,他們挖坑設卡、掏洞埋籠,掘地三尺,用柳條編夾子,任何好用不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可憐的老鼠們登時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眼見抵擋不住,可憐的老鼠們也紛紛攜家帶口,趁夜搬家……

到了後期,因為實在找不到老鼠,孩子們結伴上山去找,但是山鼠和田鼠長相上還是有分別的,可瞞不過分糖的小吏,嚴厲呵斥之後,這種不良之風才算是稍微遏制了一點。

李牧還要求她們定期彙報所在村子的情況,發現有忽然生病的百姓立即上報。江南第一醫院會第一時間派遣醫官去診治,若是傳染病則立即隔離。然後根據大夫的判斷,不單會隔離單個病人,還會視嚴重情況,將病人全家乃至密切接觸過的一干人等,全都隔離起來診治觀察。

雖然這樣,會讓江南第一醫院的公費開支增加不少,但是這部分的錢,是李牧願意花的。在未來的海運貿易中,有專門的份子,用來支出這些公共開支。雖然江南望族們,都覺得這部分錢花得有些冤枉,可是畢竟李牧自己沒佔份子,這部分的錢,他們也只能捏鼻子認了,就當是給李牧的孝敬錢了。

在兩人或者說兩個半人多管齊下、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下,非但疫病迅速被撲滅,安置村的村民們的健康狀況和精神面貌,也在肉眼可見的好轉。

還沒來得及擴散的疫情,在全員發動的戰術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結束了。雖然疫情耽誤了工程的進度,但讓李牧高興的是,透過這次疫情,他找到了組織群眾的辦法。這些得到了實踐的成熟方案,也被他寫了下來,快馬呈交給李世民。至於李世民如何安排,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

李世民回到長安已經有一個月了,在揚州過了一個冬天,有李牧這個苦力在,不用理會奏摺,雖然有些驚嚇,但日子畢竟過得舒心愜意,回到長安之後,又是堆積如山的奏本,李世民就像是放了寒假又回到學校的孩子,整個人都不好了。

他照例把長孫無忌找來幫忙,但是卻感覺怎麼都不是那個味兒了。

從前長孫無忌幫他看奏摺的時候,給出的意見,李世民都覺得還算中肯。可是如今,長孫無忌一樣給出意見,他竟然處處都覺得不合心。李世民雖然沒有直說,但是他時不時皺眉,已經暴露了他的心思。

長孫無忌也察覺了,所以他說話的時候,愈發地小心。他不知道自己哪裡說錯了話,這才是最可怕的。如果知道哪裡出問題了,還能改正,可這不知道哪兒出問題了,怎麼改?

“送國舅……”

殿外傳來高公公的聲音,

李世民回到長安已經有一個月了,在揚州過了一個冬天,有李牧這個苦力在,不用理會奏摺,雖然有些驚嚇,但日子畢竟過得舒心愜意,回到長安之後,又是堆積如山的奏本,李世民就像是放了寒假又回到學校的孩子,整個人都不好了。

他照例把長孫無忌找來幫忙,但是卻感覺怎麼都不是那個味兒了。

從前長孫無忌幫他看奏摺的時候,給出的意見,李世民都覺得還算中肯。可是如今,長孫無忌一樣給出意見,他竟然處處都覺得不合心。李世民雖然沒有直說,但是他時不時皺眉,已經暴露了他的心思。

長孫無忌也察覺了,所以他說話的時候,愈發地小心。他不知道自己哪裡說錯了話,這才是最可怕的。如果知道哪裡出問題了,還能改正,可這不知道哪兒出問題了,怎麼改?

“送國舅……”

殿外傳來高公公的聲音,

李世民回到長安已經有一個月了,在揚州過了一個冬天,有李牧這個苦力在,不用理會奏摺,雖然有些驚嚇,但日子畢竟過得舒心愜意,回到長安之後,又是堆積如山的奏本,李世民就像是放了寒假又回到學校的孩子,整個人都不好了。

他照例把長孫無忌找來幫忙,但是卻感覺怎麼都不是那個味兒了。

從前長孫無忌幫他看奏摺的時候,給出的意見,李世民都覺得還算中肯。可是如今,長孫無忌一樣給出意見,他竟然處處都覺得不合心。李世民雖然沒有直說,但是他時不時皺眉,已經暴露了他的心思。

長孫無忌也察覺了,所以他說話的時候,愈發地小心。他不知道自己哪裡說錯了話,這才是最可怕的。如果知道哪裡出問題了,還能改正,可這不知道哪兒出問題了,怎麼改?

“送國舅……”

殿外傳來高公公的聲音,

李世民回到長安已經有一個月了,在揚州過了一個冬天,有李牧這個苦力在,不用理會奏摺,雖然有些驚嚇,但日子畢竟過得舒心愜意,回到長安之後,又是堆積如山的奏本,李世民就像是放了寒假又回到學校的孩子,整個人都不好了。

他照例把長孫無忌找來幫忙,但是卻感覺怎麼都不是那個味兒了。

從前長孫無忌幫他看奏摺的時候,給出的意見,李世民都覺得還算中肯。可是如今,長孫無忌一樣給出意見,他竟然處處都覺得不合心。李世民雖然沒有直說,但是他時不時皺眉,已經暴露了他的心思。

長孫無忌也察覺了,所以他說話的時候,愈發地小心。他不知道自己哪裡說錯了話,這才是最可怕的。如果知道哪裡出問題了,還能改正,可這不知道哪兒出問題了,怎麼改?

“送國舅……”

殿外傳來高公公的聲音,

李世民回到長安已經有一個月了,在揚州過了一個冬天,有李牧這個苦力在,不用理會奏摺,雖然有些驚嚇,但日子畢竟過得舒心愜意,回到長安之後,又是堆積如山的奏本,李世民就像是放了寒假又回到學校的孩子,整個人都不好了。

他照例把長孫無忌找來幫忙,但是卻感覺怎麼都不是那個味兒了。

從前長孫無忌幫他看奏摺的時候,給出的意見,李世民都覺得還算中肯。可是如今,長孫無忌一樣給出意見,他竟然處處都覺得不合心。李世民雖然沒有直說,但是他時不時皺眉,已經暴露了他的心思。

長孫無忌也察覺了,所以他說話的時候,愈發地小心。他不知道自己哪裡說錯了話,這才是最可怕的。如果知道哪裡出問題了,還能改正,可這不知道哪兒出問題了,怎麼改?

“送國舅……”

殿外傳來高公公的聲音,

李世民回到長安已經有一個月了,在揚州過了一個冬天,有李牧這個苦力在,不用理會奏摺,雖然有些驚嚇,但日子畢竟過得舒心愜意,回到長安之後,又是堆積如山的奏本,李世民就像是放了寒假又回到學校的孩子,整個人都不好了。

他照例把長孫無忌找來幫忙,但是卻感覺怎麼都不是那個味兒了。

從前長孫無忌幫他看奏摺的時候,給出的意見,李世民都覺得還算中肯。可是如今,長孫無忌一樣給出意見,他竟然處處都覺得不合心。李世民雖然沒有直說,但是他時不時皺眉,已經暴露了他的心思。

長孫無忌也察覺了,所以他說話的時候,愈發地小心。他不知道自己哪裡說錯了話,這才是最可怕的。如果知道哪裡出問題了,還能改正,可這不知道哪兒出問題了,怎麼改?

“送國舅……”

殿外傳來高公公的聲音,

李世民回到長安已經有一個月了,在揚州過了一個冬天,有李牧這個苦力在,不用理會奏摺,雖然有些驚嚇,但日子畢竟過得舒心愜意,回到長安之後,又是堆積如山的奏本,李世民就像是放了寒假又回到學校的孩子,整個人都不好了。

他照例把長孫無忌找來幫忙,但是卻感覺怎麼都不是那個味兒了。

從前長孫無忌幫他看奏摺的時候,給出的意見,李世民都覺得還算中肯。可是如今,長孫無忌一樣給出意見,他竟然處處都覺得不合心。李世民雖然沒有直說,但是他時不時皺眉,已經暴露了他的心思。

長孫無忌也察覺了,所以他說話的時候,愈發地小心。他不知道自己哪裡說錯了話,這才是最可怕的。如果知道哪裡出問題了,還能改正,可這不知道哪兒出問題了,怎麼改?

“送國舅……”

殿外傳來高公公的聲音,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