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諸葛大力說鵬達可以從內存條開始入手,那彭輝自然也就從內存條開始。很快,鵬達開始研發自制國產內存條的訊息,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出現在網路上。

水花嘛……

有,不過更多的是吐槽鵬達不務正業的,至於其他的情況嘛,大多數都是冷嘲熱諷的。

原因很簡單,目前為止,DDR4內存條雖然已經出現了差不多七八年的時間,但是國產內存條卻仍舊沒有出現過。

長期以來,國外對於華夏的科技技術都處於封鎖狀態。

既然要製作國產內存條,自然要開始從頭學起。

然後彭輝聽聞了有關國產硬體的一些讓人不知道應該笑,還是應該哭的傳聞。

據說早在千禧年的時候,伴隨著華夏國家實力的提升,官府也曾經鼓勵過國人生產自己的電子產品。

以當時那個年代優秀人員頻出的時代,自然也是有著極大機率製作出優秀的國產電子產品的。

然而……

很快,所謂的國產產品就出現了。

一時之間,國人的自豪感爆棚。

然而就在同一時候,國外的某公司表示對於所謂的華夏國產電子硬體感到不可思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就算是在歐美比較發達的國家,電子硬體也不是說研究就研究出來的。

更何況當時所謂的研究出來電子硬體的,是清華某磚家叫獸。

這就更加讓人感到奇怪了。

然後……

對方將所謂的國產電子硬體進行拆卸。

然後……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所謂的國產……

其實就只是國外產品磨掉標誌之後的產物!

換句話說,十幾個億資金全都砸了水漂!

不,別說水漂了,就連水花都沒有濺起來一絲!

更是丟人丟到了國外!

那些年,華夏在國際上更是被嘲笑了許久。

原因其實很簡單。

因為那位所謂專業的副教授,實際上只是一個學術渣渣,在拿到十幾個億的資金之後,直接跑去花天酒地去了,結果幾年之後,因為上級部門催的緊,可卻並沒有足夠的資金將產品研發出來,就乾脆想到了磨掉標誌,偷樑換柱這一招。

也正是從那一次之後,國家就再也沒有由公家牽線研發出任何電子設備。

也就是這一點之後,國內就再也沒有了任何電子硬體研發的機構。

很多人寧願去購買幾萬,幾十萬的國外裝置,也不願意再去花費十幾個億,去研究一個不一定能夠研發出來,也沒有任何資金幫助的專案。

你看前世那個什麼傑克馬好像鼓勵公益,弄出了所謂的綠色森林的計劃。

就比如說你透過APP在某地養了一棵樹,然後這一顆樹你在地圖上也能夠找到。

乍一看好像是一件十分不錯的好事。

但實際上呢?

要知道相對於綠地,沙漠的地皮是十分便宜的。

而我們國家的政策裡,防沙固沙達到一定年限之後,這片林地就可以轉化成果林、綠地!

比如一些原材料,因為不可複製,所以只能透過消耗大量的土地進行栽種。

等到綠地改善成功之後,所謂的綠地就會變成某些商業產品的栽種地,然後阿里名下其他栽種地就會逐漸取消掉,然後轉換成一些工地廠房之類的東西。

這樣一來,阿里就完全可以一邊收穫各種稱讚、好評,另一邊又可以擴大規模,解放原本十分擁擠的土地,擴大廠房,擴大“地盤”。

一舉兩得。

而且這就跟《賣拐》裡那個被忽悠瘸了的範煒老師一樣,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不得不說,真是莫大的諷刺。

而阿里有那麼大的資金產業鏈,為什麼不去做硬體呢?

因為做出來先且不說別的,這銷量就是一個問題。

是,阿里具有很大的平臺,但是國產記憶體雖然被真正研發出來,可真正能夠實裝的機器上哪找?

不是說你研發出來一款內存條就成功的,你的內存條是需要能夠適配現如今所有市面上的主機板才可以的!

然而你找不到合適的主機板。

更何況電腦並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一個完整的整體。

有了內存條,你還需要適配顯示卡,適配主機板,適配電源。

這些都需要研發。

一個專案幾個億,十幾個億說實話不多。

但是一臺電腦有多少專案呢?

最為基礎的,就是顯示卡、主機板、記憶體、電源、硬碟、散熱、機箱和顯示器、等外設。

就算你這些都由實力研發,可這些研發出來如何銷售呢?

要知道國產電腦不可怕,可怕的是就連系統也都是國外的!

國內使用最多的系統,非Windows系統莫屬。

然而這是國外的。

想要全部實現國產,路途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再說,一般人家配備電腦無非就是兩種。

要麼就是觀看影視劇、查資料,要麼就是為了玩遊戲、直播。

前者少,後者多,而絕大多數的遊戲,都支援的只是Windows系統,就算國產電腦系統出現,可真正走上市場,做到相容其他系統的遊戲,並且能夠達到實裝效果不俗的階段,還有著很長一段路要走。

畢竟對於很多人而言,Windows雖然並不符合國人的習慣,但是國人卻早就已經用習慣了這種操作方式。

反倒是所謂的適應國人習慣的國產系統,恐怕才會出現國人不適的感覺。

不得不說,想要破局,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不過不著急,反正以現如今鵬達的資金儲備,想要做到全領域太難,但是想要做到某一個零部件的行業標準還是可以的。

慢慢來吧。

至於外界的唱衰,彭輝倒是並不在意。

如果是在製作內存條之前,彭輝難免心中有些忐忑。

畢竟這和他之前的行業不一樣,這個行業是一個全新的行業,而一般面對這種全新的行業,彭輝的想法就是完全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不過作為老闆,總要瞭解一下自己產品的引數。

所以彭輝也著實補了一下內存條的各種專業知識。

然後很意外的是,他發現了一個很稀奇的事情。

內存條,或者說絕大多數的電腦硬件,其實單純以技術方面來說的話,其實都差不多。

如果單純從無到有去研究一款硬體的話,顯然會花費太長時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