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前世很有名的影視劇中的臺詞來說。人們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就連今生鵬達為了能夠拓展受眾,都為此付出了不小的心血,更何況是其他?

要知道鵬達為了成為真正的影視劇製作公司,或者說,在人們的認知之中,成為一家優秀的影視劇公司,都前後製作了多部青春偶像劇。

這才稍稍扭轉了一下業內對於鵬達的初印象。

然而距離鵬達徹底扭轉形象,成為影視劇製作公司,還有著很長一段路要走。

而傳統戲劇在如何宣傳自己這方面,顯然更加無能為力。

本身傳統戲劇就具有排他性,一個地域有著一個地域的特點。

某些傳統戲劇,也只是在本地域才能夠得到流行,換了其他地域,未必能有多少受眾。

再加上華夏傳統戲劇講究的是手藝。

什麼叫做手藝?

傳承。

舊體制下的古法傳承,才是手藝。

而這,也就是一直制約傳統戲劇逐漸走向滅亡的根本。

其實在彭輝看來,就算是在近代,那些所謂的傳統戲劇,也都是經過各種地域戲劇型別融合才走到盡頭的。

單純認為傳承就要傳承的原汁原味,才是顯得見識淺薄。

雖說在華夏古代和近代之中,都講究留一手,也有說什麼“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是所有的傳承技藝,都是經過無數先輩們修習之後,帶到祖國各地進行開枝散葉的。

傳統的東西並不見得都是好的。

但是也不見得都是差的。

說起這個,彭輝偶然間想起了一件前世的趣事。

在一次忘記具體是什麼事情裡面,一個女教師,被一位還算有名的大V稱呼為“女先生”。

結果一群田園女拳就跳了出來,各種指責大V不應該叫女先生,而是應該叫女士。

認為“先生”是用來稱呼男士,是大V看不起女人……

當時彭輝的臉就跟地鐵、老頭、手機是一模一樣的。

在華夏古代,對於女老師的尊稱就是“女先生”。

先生本身就有著“達者為先”的意思。

雖然如今是現代,雖然如今先生一般代指男性。

但是稱呼一位女教師為女先生,也並沒有任何錯誤的地方。

可偏偏這群只知道女拳的田園狗們,非要如此咬文嚼字,那和前世的美國所謂的政治正確有什麼區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偏偏這種人在華夏很多。

其實想一想也能明白。

3個多億的美國人,都能夠冒出一堆種族主義者,那十幾個億人的華夏,有這樣的人太正常不過。

尤其是現如今伴隨著網路的興起,以前的那些奇葩全都一個賽一個的冒出來,不得不說,前世同樣的時候,那麼多的爛片出現,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前世業內有一句名言。

爛片讓國內的傻叉觀眾和普通觀眾區分開。

這句話乍一聽有些不對勁,可你想一想,這爛片也的確將原本因為千禧年之初,那些受限於訊息傳播速度緩慢,而不能影響到別人的腦缺們紛紛跳了出來。

其實都說現在的戲沒有以前的戲好。

但是當我們回顧所謂的童年經典,卻發現一部又一部的經典劇,都變成了讓人極其辣眼睛的作品。

有些戲,以現如今的眼光去看,當然是各種讓人吐槽。

但是在當年,我們卻偏偏看得津津有味。

不得不說,80後、90後這些人承受了太多太多。

彭輝雖然有心復興國產戲劇,但是卻並不是盲目的復興。

因為許多傳統戲劇的三觀本身就有問題。

而且想要真正意義上的復興,就需要做到讓傳統戲劇能夠盈利。

這一點上,其實在古代就已經有了標準。

什麼標準?

那就是遊歷天下。

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如同德雲社一樣,在全國範圍內成立戲劇社,然後透過劇場演出的方式,進行傳統戲劇的傳播。

當然,這很難。

就不說如何培養了。

就只說如何盈利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最好的方式,在彭輝看來,就是融合。

比如設定一到N隊成員。

每一隊成員擅長的戲種不同。

按照一週五天到七天的時間進行演出。

每一場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曲目。

當然,這些曲目可以少,但一定要精。

至於到底有多少劇種的話……

那就看到時候有誰願意加入了。

招募和培養可以聘請專業的老師。

至於所謂的地域偏見什麼的……

沒必要。

對於觀眾而言,花上一筆錢去看戲劇,並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事情。

前期主要是吸引觀眾,差不多燒個十億就差不多了。

工資按照業內普通標準的1.5倍開。

願意拖家帶口來的,那就給予一定的照顧。

解決孩子上學的問題,解決住房問題。

別的不說,先把人才留住。

等到第一批戲劇演員將觀眾吸引過來,第二批也就差不多好了。

可以組建全國範圍內的兒童戲劇社嘛。

一方面可以培養當地孩子的興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用來培養好的苗子。

其實說實話,傳統文化為什麼始終無法拓展開?

原因就在於一些老派的人的偏見。

對於他們而言,傳承知識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的東西永遠不過時。

其實說白了,現如今的戲劇界,基本上也和相聲界沒有什麼區別。

都是一群尸位素餐、行將就木的傢伙們把持著上面的話語權。

就算年輕人想要改革、想要進步,想要有所發展,也往往會被各種打擊。

前世關於德雲社,有著這樣一句玩笑話。

相聲界沒有德雲社,已經“黃”了。

相聲界有了德雲社,變得更“黃”了。

不得不說,華夏的語言文字有著太多太多的魅力。

同樣的一個字,卻完全有著不同的含義。

而老郭的德雲社之所以被打壓,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舉個例子。

當一些所謂的相聲前輩積極想將相聲搬到電視熒幕上,卻發現相聲和電視熒幕完全不搭,最終相聲已經竭盡燈滅。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直被業內排擠,始終無法進入所謂的“主流”相聲圈的老郭,卻喊出了和所謂“主流”相聲圈完全截然相反的口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