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來,大家自然開始查詢起口碑來。然後……

發現其他電影還不如《美人魚》呢。

那怎麼辦?

總不能再看一遍吧?

好,就算這群人裡面的一部分再次進影院看了一遍,然後呢?

只有可能不到原來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人才進去看第三遍。

那麼這個時候,其他電影的口碑稀爛,只有《美人魚》及格、不錯。

那麼隨之了而來的是什麼?

是一種對於好電影的渴望啊!

很多人看電影,都是喜歡比較的。

比如某部電影裡面有誰誰誰,哪部電影裡面導演是誰,編劇是誰,演員是誰,根據什麼改編,原創又是不是好看……

反正就是對比。

那麼……

當一群人觀看了《美人魚》之後,感覺這個電影還不錯,屬於口碑不錯的,這時就出現了一個矛盾。

一部電影是兩個小時,然而一天中,上午四個小時,下午四個小時,晚上四個小時的場次,就決定了你如果就這樣回去吧,既沒有到飯點,也顯得無聊。

就想著再找一部電影看看。

然後就開始比較了。

然後比較來,比較去,明星更多,口碑更好,更加關鍵的是搞笑、逗趣,甚至還好玩的《極限挑戰》大電影,就這樣出現在很多人面前。

固然,有些三刷、四刷的人已經看吐了。

但這些人畢竟是少數。

很多人都是只看一遍的。

那麼這個時候,時隔半個月,絕大多數人能夠清楚的記得電影裡面的一切場景麼?

恐怕不行,就算這部電影再好,也不行。

那麼這個時候,一部好笑,看過一遍,但可以排解心情的電影。

和一批口碑不怎麼樣,網上各種謾罵抵制,鼓吹《美人魚》的訊息,都讓很多人自發的走進了電影院,然後買了一張《極限挑戰》的票。

為什麼?

什麼什麼效應忘記了,不過大概意思就是一種記憶的短暫留存性。

舉個栗子。

當你看過一部電影之後,讓你在短時間之內看第二遍,有著近8成的人是會拒絕的。

1.5成會去看第二遍,只有0.5成的會看別的電影。

說白了,就是山珍海味好吃,但一下子吃撐了,你就想吃點健胃消食的了。

很不湊巧的是,在整個春節檔裡面,唯一有此作用的,就只有《極限挑戰》大電影。

你說它票房很高麼?

在整個春節檔過程中,它才一共收穫了7個億的票房。

嚴格來說,在這個檔期之中,成績並不耀眼,只是僅僅只比其他電影多一些而已。

但是……

這7的前面,還要加上一個3!

三十七億票房的總成績,自然讓人震撼!

那麼為什麼16年的情人節,也就是大年初七這一天的票房一下子又爆了呢?

因為《奔愛》。

這部電影的S操作太狠了!

一開始,宣傳是LGBT片子,剪輯的預告片裡,將丫丫和小黃鴨兩人當成了宣傳主要物件!

尤其是……

將兩人拍得那麼澀情!

女百合!

別說女的,連男人都興奮!

然後……

當抱著不可描述的心態打算走進影院去好好觀看一部兩個女孩子談戀愛的故事的時候……

卻發現兩個人竟然只是其中一個故事的主角,而且兩個人……

竟然是情敵!

還是原配和三之間的關係!

噁心!

這和把狗騙進來殺有什麼區別?

喜歡LGBT的,未必會喜歡異性戀。

不喜歡LGBT的,又被這部電影的宣傳片嚇跑。

可以說這部電影的發行商,上演了一幕教科書一般的反向宣傳!

直接導致了所有人都憤而離場!

在這樣義憤填膺的狀態下,很多人都需要一部喜劇片去緩解心情。

有人選擇了《美人魚》。

它的確搞笑。

但……

更多的人卻選擇了《極限挑戰》!

原因很簡單,《美人魚》,是一部星爺風格的環保宣傳片。

也許它是喜劇,也許它足夠可笑,但其中卻強行灌輸你環保的概念。

這種做法本身並沒有錯,可錯就錯在,人們之所以走進影院去看電影,不是看被說教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尤其是在發生了《奔愛》這種事情之後!

更是肺都氣炸了。

這個時候你對他們說教……

你怕不是要被人打死。

所以很自然的,明顯更好笑,也明顯沒有那麼多大道理,有著足夠讓人感動的一切,也有著讓人開心的力量的《極限挑戰》大電影,就這樣出現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巧合。

對,本身高票房的電影,都是因為巧合。

《戰狼2》的爆火,就是因為薩德入韓的事情,民眾們急需一個情緒突破口。

《戰狼2》也許並不完美,它也談不上多麼優秀。

但……

這部片子足夠的燃!

足夠的鼓舞士氣!

足夠的讓民眾發洩心中的鬱悶、煩躁!

所以這部電影的票房就炸了!

然後是《流浪地球》。

國內科幻元年的開山之作!

雖然有些誇張,也有很多BUG。

但不得不說,這對於國內電影工業化,有了一個很好的展現!

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硬核科幻!

這種濃濃的民族自豪感,自然而生!

認同,也就成了這部電影高票房的原因。

然後是《哪吒之魔童降世》。

嚴格來說,《哪吒》的走紅之路,還真的要感謝一下滕導的《上海堡壘》。

科幻大作,結果撲街到死!

民眾們群情激憤,甚至有了“《流浪地球》開啟了國內電影硬核科幻的大門,然後讓《上海堡壘》關上了”的說法。

憋屈啊,真的憋屈!

然後更加讓人無奈的是,其後的一段時間之內,甚至沒有一部電影成為爆款,很多人心中就彷彿壓著一團火。

越壓越旺!

然後……

《哪吒》出來了。

同樣的道理,《哪吒》也不完美。

但《哪吒》這個IP,卻是眾所熟知的,很多人都知道《哪吒鬧海》的故事。

這就有了群眾基礎。

然後……

整個故事的存在,就是顛覆!

哪吒不再是靈珠子,而是魔丸。

敖丙不再是壞人,而是好人。

申公豹成了嫉賢妒能的口吃。

太乙成了四川方言的胖子。

殷夫人從柔弱不能自理的小婦人,成為了巾幗女將。

老版之中懦弱、膽小怕事的李靖,也成了大愛無疆的嚴父。

魔丸欲滅是命。

然而這部電影的主題,卻又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真正意義上的老少咸宜,大人喜歡故事,孩子喜歡人物,劇情本身也沒有什麼惡劣的BUG,人設也討喜,種種之下,票房爆發也就成了必然。

就更別提什麼《紅海行動》、《唐探》三部曲之類的作品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