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附近。

一座新建大樓已經裝修完成。

傳奇網城!

樓頂巨大的紅色字型,醒目無比。

通電後,在夜晚也閃閃發光。

張若蘭領著一群人上樓,這群人相貌普通,穿著普通。有老人有中年有少婦,口音也各不相同。

看起來不起眼,這都是蓉城周邊一定規模網咖的老闆。

唐雪專門派人請了這些老闆來,參加“萬像網管”網咖管理軟件的發佈會。

張纓縵已經出院了,帶著行政部的小姑娘維持秩序。

傳奇網路公司的人員,今天全體出動。

興高彩烈地參加網城的開業儀式和軟體發佈會。

籌備了這麼久,終於等到開業這一天。

所有人都興奮無比。

前期三個多月,錢是一筆筆如流水般花出去,公司還沒有任何收入。

這樣的公司,藍圖畫得再好,員工也忍不住嘀咕。

誰都心裡沒底。

現在好了,公司軟件產品終於釋出了,公司網咖也開始營業了。

1998年12月12日,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

傳奇網城二樓。

200臺電腦一排排鋪開。

已經陸續有不少學生、青年、少年被吸引而來,開始了上網之旅。

更多的是一起玩起了遊戲。

至於開業的吵鬧聲,不存在的。

耳機戴上,只有遊戲的音效聲,哪還聽得到外面的人說什麼?

蓉城商報的記者曾婕,今天被邀請來。

當然不是報道傳奇網城開業。

一家網咖開業值得報道嗎?就算是規模巨大,前所未有的網咖,也不值得報道。

以為名字改成網城,就高大上了?

由於人們的種種誤解,網咖開得再大還是low逼。

但是報道傳奇網路新產品,“萬像網管”網咖管理軟件釋出,這就很高階了。

用葉風的原話來說就是:

“我們是高科技公司。”

“我們的產品是高科技軟體。”

曾婕上個月就丟掉實習記者的帽子,上次她採訪牛藝,牛藝沒有火,她卻火了。

這篇《神壇與跌下神壇從泥坑裡爬起是聖人,記廣源飲品董事長葉風的自我批評》的報道,沒有被媒體同行廣為轉載,卻在商界火爆了。

牛藝轉述葉風的一句句原話,在商界圈裡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在1998年,這個廣泛造神的年代,絕少見到葉風這種有自我批評精神的企業家。

相比各種被神化的企業家,葉風顯得更加真實和有血有肉。

報道引發商界、企業家圈內的陣陣熱議,在現在的大環境中,葉風就是泥石流中的一股清流。

曾婕這次受到邀請,聽說是葉風的意思,反而十分榮幸。

“好你個葉總,今天必須要好好採訪你~”

曾婕暗暗咬牙,從十月開始,她就一直努力採訪葉風,可是人家根本不接受採訪。這次的機會,必須抓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

在這群網咖老闆之中,曾婕看到了一個大金鏈子光頭男。

普通人要是見到這種人,一定是繞道走。

曾婕眼睛一亮,這種人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人。

揹著相機就跑了過去,亮出自已的記者證,把光頭男嚇了一跳。

“蓉城商報記者,曾婕?”

光頭男懷著對記者的敬畏,老老實實地講起自已的故事。

“我叫王家強,人稱強哥。”

王家強的網咖,論規模在蓉城網咖中只能算中等。

“從1995年到現在我幹網咖已經4年了。”

他用數字表明了他的老資格。

“1995年我在財大附近租了一間小屋,買了5臺電腦開了一間遊戲室。當時只裝了幾個非常簡單的硬碟遊戲,就可以招來不少人來玩。

“1997年,電腦遊戲室接通了網際網路,就更名為‘網咖’。這個階段主要用電話線接入調制解調器上網,收費標準從每小時5元至15元不等。”

王家強描述了網咖的發展軌跡。

“初期經營網咖的人,都賺了不少錢。”王家強隨口道。

曾婕在本子上飛快地記錄著,不時點點頭。

其他的老闆看到有記者採訪,紛紛圍過來,有入道較早的人,贊同王家強所說的網咖演化過程。

一位網咖老闆鄧彪接著說:“這個階段,政府部門的管理相對模糊。管理手段上基本是以罰代管。”

“遊走於政策和法規的邊緣,悄悄地賺取高額利潤。”

王家強接著說出了初期蓉城網咖賺錢方式:

“現在是網咖利潤極高的黃金時期,就說蓉城,基本每天開一兩家網咖,並從高校轉向中學周邊及小區蔓延。收回投資的速度好的是半年,差點的也就10個月。”

曾婕沒想到,一個普通的網咖,就能這麼賺錢。

看來,葉風不是隨隨便便就進入這個行業的,這是有備而來,這個網城,能賺大錢啊。

於是,她追問道:“這座網城,網咖經營面積達2746平方米,上網電腦600多臺,規模遠遠超出蓉城甚至全省目前所有正在營運的網咖。而且這座網城裝修檔次高,不僅有散座區,還有很多單人包廂、雙人包廂,甚至還有高檔包房。”

“你們對這家新建的傳奇網城有什麼看法?”

同行是冤家。

就算這次請的網咖老闆離傳奇網城都比較遠。

這些人說起來還是酸溜溜的。

王家強是老資格網咖老闆了。

他呵呵笑道:“現在4、5塊錢一小時的網咖消費市場,也不是很多少能消費得起的。一臺電腦哪怕全天候24小時利用也不過幾十元的毛收入,除去折舊、稅費等等,收入能有幾何?”

“事實上,哪裡會有全天候利用的電腦呢?根據我的經驗,上午基本沒人,過了晚上12點,費用基本得打折。”

“僅僅從成本支出上考慮,這家網城2700多平方米,光租金就是百萬元以上,如果再加上裝修、購置新電腦的費用,以及其它一系列相關的配套支出,絕對是一筆高昂的費用,我估計不下800萬元。”

“這筆投入,你算算要資金壓力得多大?”

其他網咖老闆紛紛進言,“強哥說得對,網咖開得太大,要是客人不夠的話,很吃虧的,像我們的小網咖在規模、環境方面比不上這裡,但是我們一般位於居民區,方便居民就近上網。客源方面,能得到保證。”

鄧彪最後搶著說,“我看,最難的還是管理。想想看,幾十臺電腦的遊戲更新、收費、上下機、會員、交接班等,我們都管得手忙腳亂,這上下三層,幾百臺電腦,這得多少網管、多少收銀人員?這人工的維護方面,絕對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依我說,網城老闆太冒進了,應該先開一家小中型網咖,熟悉這行後再擴大規模。這樣的網咖,就算能賺錢,也很困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