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浦通仁忽然變了,能夠滔滔不絕,侃侃而談,輕輕鬆鬆就用語言將所有人都給說的沒話可說,然後家長誇讚,親戚朋友震驚,繼而對浦通仁態度改觀。

浦通仁雖然家境不好也沒人脈,高考也考的不好,但他就是上了清華大學。浦通仁雖然底子薄,小學初中知識幾乎一竅不通,但在宿舍裡只用了三個月自習就掌握了大學所有知識,超越了全年紀成績最優秀的學生。

浦通仁剛上學穿著品味很一般,談吐也一般,被所有女同學無視,透過不到一學期的努力,全校女生普遍覺得配不上浦通仁,包括全校的校花和美麗女導師。

在上學期間浦通仁解決了好幾個世界性難題,被校長看好,破格在大一結束就成為博導。

很快浦通仁參加了工作,浦通仁身邊的人天天日以繼夜的工作,升職加薪都是有關係的人才會有的,普通人只能夠默默地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又得不到自己期望的報酬。

這個時候,浦通仁一來就得到了老闆的賞識,把他提升到管理人員,一連提升了好幾個級別,工資也翻了好幾倍。

浦通仁的工作能力遠超常人,別人做起來非常困難的工作,他輕輕鬆鬆就能夠完成,一連幫著公司完成了好幾個重要的專案。然後,老闆給浦通仁加薪,同事投來豔羨的目光,就連平時可望不可即的女神也對浦通仁刮目相看。

浦通仁很開心,他覺得自己要轉運了,雖然浦通仁轉運了,但他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轉運。浦通仁雖然轉運了,但還是有不開眼的人不知道他轉運了,想要欺負他的朋友。

浦通仁成功欺負了要欺負自己朋友的人,浦通仁轉運了,但女神不知道浦通仁轉運了。浦通仁在女神面前成功裝逼了。女神對浦通仁情有獨鍾,然後劇情一轉,有人覬覦女神,想要為難浦通仁,沒想到浦通仁大發神威,將這些人一一壓服。

女神想要倒貼浦通仁,但是浦通仁遇到更美麗的女神

,女神想方設法的想要倒貼浦通仁,但是浦通仁就是不願意。

與浦通仁親近的,必定全都風光無限,和浦通仁作對的,必定全部死絕。幫助浦通仁的,浦通仁一定會十倍百倍地反饋,利用浦通仁的,往往會被浦通仁反過來挖到更多好處,所以在浦通仁身邊的人,一定要有先見之明,一定要眼光毒辣。

浦通仁一路升職加薪,情場得意,地位高漲,走上人生巔峰。浦通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對於他來說已經可以追求馬洛斯需要的最高階段,實現自身的自我實現。

金錢,美女,權勢地位一一攬入懷中,可謂是人們渴望得到的都得到了。某種意義上講,對這些東西的渴望已經融入人們的血脈當中。人類的祖先正是透過戰鬥捕獲食物和擊敗對手,透過收集資源充實實力,將自己的基因永遠流傳下去。

舊時的人們和今天一樣,同樣靠不斷的戰鬥、擴張和繁衍,才能得以謀求更長久的發展,因此這些題材往往能讓人們充滿最原始的渴望。

在生活中,有太多普通人,都活的非常痛苦。人們的慾望,很難得到滿足,而且看不到滿足的希望。強者都是在不斷的拼搏奮鬥,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最終他們也能夠成功。可是,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又實在太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網絡文學中的喜劇就給這些普通人,提供了一個在小說之中的世界,實現各種自己不能夠在現實世界實現的慾望。

當人們代入了浦通仁的身份之後,就能夠在那短短的片刻時間,脫離現實社會社會沉重的枷鎖,感到一點輕鬆。

喜劇讓人們快樂,幫人們發洩心中的憤恨。這樣的喜劇完美的遵循人們的內心的渴望,把人放在一個極為舒適的世界裡,這個世界沒有痛苦,沒有那些殘酷的現實,讓人忍不住要一直沉迷其中。這樣的世界當然是美好,只要付出就有回報,只要一個眼神,便能讓美女對自己傾心,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少有不能得到

。這便是喜劇。”

崔成劍有些感慨的說道:“如此看來悲劇的讓人逆心,而喜劇則是讓人順心。這兩種究竟有何高下之分呢?”

“悲劇和喜劇都是這世界存在的,悲劇是近距離看到的生活,喜劇是遠距離看到的生活。喜劇的目的在於使觀眾從中收穫喜悅。而喜劇給人的樂趣在於從他人的不幸裡產生優越感,從而獲得心理滿足。

人們很少對喜劇人物真正感同身受。因為若不保持距離,就無法心安理得地嘲笑那些出醜角色的愚蠢。

事實上只要我們湊近細瞧,就能看到許多喜劇人物在受苦。此時若真有了豐富的真實感,就難免會自我代入,喜劇中原本惹人發笑的災難就會變成悲劇。

如果說喜劇是在黑暗中邂逅絲曙,或在陽光下捕捉到暗影,悲劇則身處荒島,遍無生機,所有暖意都只能由自己來構想,一切信念都只得迴歸自身,再也無法期望別人的幫助。

幸福的理由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理由卻各有各的不幸。人只有經歷了黑暗,才能更好的去珍惜光明,追求美好。

悲劇和喜劇一個是自身與世界的衝突、一個是自身與世界的調和,很難說誰更有價值,悲劇正是因為離生活的本質更近,更坦誠直面,從而在人性的體察與思考上,更加堅實有力,喜劇也在於讓人們擺脫痛苦,忘記傷痛,具有現實的意義,因為在所有人身上這兩者都是糾纏在一起,分也分不清楚的。

人的複雜性大概決定了人必定同時需要這兩種東西,只是不同的人傾向性會不同而已。

方天行對崔成劍說道:“世間萬物本沒有善惡好壞之分,需要用智慧化萬物為已用,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崔成劍感慨的說道:“你說的很好,我受教了。”

“沒有美好未來的人生很難讓人憧憬,沒有考慮現實的理想也是空中閣樓,不管是悲劇還有喜劇都是人們的文化形式。”方天行繼續說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