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裡有一段話,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可是現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大多數人看到這句話,可能第一想法就是,北大的學生的前途怎麼可能是中專生或售貨員可以比擬的?

職業是沒有高低貴賤,富裕也並不是人生的終極要義,但是很多讀者等級較低的人只能在大門之外徘徊,沒有機會見識到更高的世界。要麼覺得自己天生就低人一等了,要麼自大自傲,停止提升讀者境界,主動關上奔向精彩世界的大門。

方天行並不打算強行改變讀者的命運,他希望眾生能夠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其實根本不需要太多所謂的捨己為人者,只要各司其職就足以應付大部分的問題。

方天行回到學校,只覺得是經過兩個世界,在學校是一個世界,外面是另一個世界。網路作者必須要體悟眾生的悲歡離合,感知時代的變化。

從而用自己的文字書寫出時代變化和人們的悲歡離合,告訴人們在今天的時代下應當如何自處,如何堅守自己的底線,如何生存下去。

每一個時代都是一篇史詩,在時代的大環境下,每個人都只是小蝦米,身不由己。

方天行放飛自己的思緒,不停的思考,他的神識高飛天外,來到星空之上,越飛越高,就連遠處的星球也變得渺小,在這裡生活著億萬的民眾,他們不停的為自己的生活奔忙。

“在這世上,原來我們這麼渺小,相比於浩瀚的星空,誰又不是螞蟻呢。”方天行感慨的說道。

方天行的神識迴歸本身,如同行進了千里一般,有些疲累,方天行細細的品悟之前的感悟,只覺得自己的境界更凝實了,碼字的時候每一個文字都變得飽含歲月的味道,帶著一股時代的滄桑感,比起之前更加的充滿質感。

碼了一會字,方天行沉沉睡去,第二天早上方天行醒來,和同學們一起去上學,今天上的是歷史課,講的是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化。

曾經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很少有人想要去學歷史文學生

物這些看起來沒用的學科,現在想來,那個時候的人們真的是窮怕了。在那個物質豐富精神貧窮的年代,凡事都問個用處,問個價碼。儘量去讀那些有用的東西,能帶來豐厚的收入,過上更好的生活,比如所謂的成功學,名人的心靈雞湯。

似乎學習歷史文學,可能就不是那個社會階段,那個時代普通的社會階層應該考慮的事情。即便是對那時候的中產階級來說,都有點太奢侈了。

對於物質生存的極度渴望讓人們變得不光是資產貧窮,而是在精神上的貧瘠,不肯做那些看起來沒用的事,整個社會無法包容存在更多的可能性。捨得給孩子不停地上補習班去提高成績,卻不捨得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情,不敢讓孩子學習歷史文學,研究世界的真相。

農村孩子多學工科,城鎮孩子學醫學計算機,而大城市優越人家的孩子,則無一例外在學金融。我們只看到勉強夠得到的樹枝,我們只敢做比較穩妥的選擇,就連稍微的關心一下與成功無關的事都變成了荒廢人生。

古人重史,大概識文斷字的人本就不多,書籍是給士大夫以上階層準備的,這些人天生就是管理者,有田賦,有俸祿,有世襲的特權,他們關心的不是普通百姓關心的柴米油鹽,而是時代興替,滄桑變化。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歷史對真正的智者來說就是掌握世界的鑰匙。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說社會更迭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遊戲,那麼歷史就是不同版本下的日誌。玩家收集裝備、打怪練級,再厲害也不過是在別人設定好的指令碼下。

真正的遊戲製作者,所站視角完全不同,他不關心任何一個角色的數值,而是在整個程序設計程序中反思,考量。每個歷史就好像各個版本的更替,有的版本刺客吃香,有的版本射手崛起。歷史是真正強者的遊戲,普通人覺得歷史無用,只是因為受限於自身角度太低,視野太窄罷了。

還有一些人抓住歷史大勢,藉以改變命運,更換階層,跳出所困的藩籬。歷史並不是萬能的,就像孫悟空翻不出五指山,被困在難以改變的命運之中,無法改變。

比起空間的侷限,在時間上的窘迫就更加明顯,隔著生死的關隘,我們親歷的時

間只有數十年,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讀歷史,瞭解這世間曾經發生過的事,無論是一國一城池,還是一花一世界,它讓人領略時間維度上的美,讓我們活得更加從容。人總是急於爭辯,可是淡然下來想想,一時之短長又如何?任何一個在當下看來醜惡不堪的人,在他的時間之上,他的人生歷史之中,必定有值得體諒的地方。

而赤裸裸的歷史永遠是超出人類想象之外的,又殘酷又浪漫,充滿徒勞又無可奈何的夙命感,一方面歷史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不可改變,不可毀傷。

歷史就是時代另一端的線,它超越所有想象,又讓想象落地。歷史不是無根之萍,它御風而行,挾裹著命運和人性,那個終點既已知又無常。

它代表了事物的發展規律,也意味著千變萬化後的不變,方天行細細的思索,網絡文學的發展史又何嘗不是一次歷史的變局呢。當年網絡文學剛剛誕生,面臨著極大的突破和發展,網文初期的經典網絡小說,有《赫氏門徒》《異人傲世錄》《幻魔戰記》等不錯的作品。

可是之後的時間裡,小白文盛行,越來越多的人把網文當作爽文,當時不明白的人總喜歡問,為啥小白文火,為啥那些寫小白文的作者能那麼火。偏偏深刻走心的作品反而不溫不火,無法得到讀者的青睞。

站在二十三世紀的眼光來看,這一切再簡單不過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二十一世紀的網絡文學,看起來的確很是粗糙不堪。那個時代的人們雖然物質生活提升上來了,可是經濟發展太快,精神文明方面還是很匱乏。大體來說,廣大普通網民的文學素養並不高,決定了網絡小說的文學素養的水平也維持才較低的程度。

與網絡文學對應的是傳統之學,與網絡文學貼近群眾不同,最初的傳統文學是精英文學,從來都是給極少數社會精英看的,他們才會關心社會的發展,真正的理解這一切。

那個時候剛誕生的網絡文學是一種包容性很強的文化,不論出身如何,人人都可以參與進去。人人都可以參與,那也就是說,包羅萬象的作者水平肯定也參差不齊,既有粗俗不堪的小說,也有像蕉姐,月關,烽火等各路大神那樣的佳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