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宋福生正帶著他閨女種田呢。

宋茯苓今兒真是漲了見識,學會了許多以前完全不懂的知識。

首先弄懂的就是:地窖和地窩子的不同。

地窖,是垂直向下,從地面向下挖,直來直去的挖的很深,站在地窖口向下看,入眼就是一個黑幽幽的大深洞。

每次去地窖取菜前,老爸說了,也得先把地窖蓋子開啟,散一散空氣的,才能爬梯子下去取菜。

因為地窖裡是沒有通風口的,裡面缺氧氣。

人要是直接下去,會不行。

同樣的,種菜也需要氧氣啊,所以直來直去挖出的地窖,不能種菜。

地窩子就不同了。

地窩子不是一直垂直向下挖,是挖的像防空洞似的,像地道似的,挖出那樣的形狀。你家需要多大的地窩子,就挖出多大塊地道。

說白了,就是家裡的房子一般都蓋在地上面,而地窩子就是在地下,挖出個像地道似的家,家在地底下。

咱們正常家裡什麼樣,能搭炕,能做飯,有廚房,人家地窩子似的家也能弄成那樣。

地窩子裡也有通風孔,所以不需要像去地窖似的得每次提前散一散,所以這裡能種菜。

“爹,這裡為啥又有地窖,又有地窩子,誰挖的啊?”

宋福生不瞭解任家村老秀才和任裡正的恩怨,但是他會猜。

他憑著地窩子裡剩下的那幾塊破磚頭,估計這裡曾經搭過炕,後來又給扒了,猜測這裡曾有一夥人,可能也是大冬天搬到這的。

冬天,北方不能蓋房子,因為地面上凍了,沒法打地基。

然後這夥人就挖了幾個地窩子對付住。

可能人口還挺多,一大家子一大家子的,地窩子挖的就挺大。

然後在這裡對付住到了開春,就蓋起了他們現在住的那一片茅草房。

宋福生猜的很準,當年確實是這樣。

宋茯苓又問:

那為什麼地底下會暖和啊?怎麼沒房住就挖地道,這是什麼原理?

為什麼地底下,不燒火取暖也會比咱地上家裡的屋子暖和?

為什麼菜和水果放在地窩子或者地窖能儲存時間長?

宋福生告訴女兒說:

“這該怎麼形容呢,它不是暖和不暖和的事兒,它是能保持恆溫。

夏天,外面甭管多熱,打比方,外面零上三十度,地窖裡是十八度,人家地窖不受外面天氣影響,還會是十八度。

同理,冬天,外面是零下三十度,地窖裡照樣還是十八度。

恆溫,就是差不多能一直保持到那個溫度。

所以從古至今,夏天還好說,要是大冬天蓋不起房子的,咱人類就會挖個地窩子住,因為即便缺柴火不燒火,最起碼在地窩子裡面也凍不死。永遠十八度嘛。

在上面蓋房子就不行了,上面的房子要是不燒火取暖,那可是會受到外面天氣影響,屋裡能凍死人的。”

另外,宋福生還像嘮嗑似的小聲告訴女兒:

“現代五六十年代,建設兵團到北方也好,還是什麼也好,反正外地人冬天來了北方,沒房子住,人太多,就挖地窩子。

你姥爺家前院那老房子,院裡就不像別人家似的是直來直去的地窖,就是地窩子,就是建設兵團以前在那挖的。

所以你姥爺家能種蒜黃,別人家就不行,他受人嫉妒就被舉報了嘛。”

這是宋茯苓起早起來幫老爸幹活,瞭解到的第一個知識。

第二個知識就是真的種田了。

田園生活,雖然不是在地上,但是那也真的很田園。

地窩子裡,宋福生一邊手不停幹活,一邊小聲教女兒栽蒜。

只看,眼下地窩子裡的土地已經耕平了,必須先耕平才能種。

“爹,蒜頭為什麼要先放在水裡浸泡一宿再栽啊?”

“得讓蒜頭吸收水份氧份,它好成活,選蒜種也得選個頭大的,發芽快。其實,要按咱平時,種的少量的話,隨便插土裡幾頭也不用掰開,也不用浸泡,根本不需要費這勁。但是咱這不是為掙錢嘛,一頭蒜也要好好算計,最好每瓣蒜都能長出苗,才這麼費勁又泡又咋的。”

“噢。爹,我知道蒜苗,綠色的,那咱這蒜黃和蒜苗又有啥區別?”

“沒啥大區別。唯一區別就是,蒜苗是種在地上,得讓陽光照,它才能變綠。

咱眼下沒那條件在地上種,地上種得搭大棚,扣大棚的油紙太貴了,還得在地上屋子裡給燒火,讓蒜苗暖和才能長高啊,所以咱種蒜黃。

一是地窩子裡暖和,二是蒜黃沒那麼嬌貴,它在地底下沒有陽光照也能生長。

為啥叫蒜黃啊,沒陽光照,葉子變不了綠,它可不就黃,所以叫蒜黃。”

宋福生又給閨女演示,教宋茯苓,讓把浸泡過蒜頭掰開,整齊的種。

“咋種?”宋茯苓湊近學。啊,是這麼種的。將大蒜頭朝下,根系朝上,插進土裡。

只這簡單的種蒜,差點沒給宋茯苓累死。

因為這整個地窩子裡,只留出走路能澆水的地方,剩下要全部種植蒜。

也就是說,一個挨一個,儘量不要留出空隙,要整齊的將蒜插進土裡。

一趟一趟又一趟,土裡密密麻麻都要種上蒜。

蹲在那,宋茯苓腰都僵了,蹲的腿麻,彎腰撅在地上重複做機械動作,沒一會兒就累的不行。

累的不行也不能一屁股坐地上,不是地上涼,是容易不小心坐在插進土裡的蒜上。要知道一屁股坐下去,那可就是坐一大片,該白種了。

宋福生彎腰前進,聽到後面閨女都發出吭哧吭哧的喘聲了,他憋不住笑,回眸問:“累了吧?累了就上去吧。這裡黑呼呼的,你知道咋種菜就得,解了稀奇就上去歇著吧。”

宋茯苓用胳膊蹭蹭腦門汗,“不累,活沒幹完,我還不知道都種進土裡後,下一步要幹啥呢。”

當四百斤蒜種滿了宋福生他們所在的地窩子,下一步,就是壓平,壓平後,大郎他們從山上挖回的土就派上了用場。

山上樹根下的土,有勁。

怎麼證明呢,宋福生說:“你看那些種嬌貴花的,種什麼大牡丹大蘭花啥的,花農都會特意去山上挖土,就是因為樹根下的土,它有勁。你想啊,這土,栽花都能成,栽咱小蒜黃是不是得更給力?”

宋茯苓聽完就笑,小臉上是東一道西一道黑泥,笑著衝她爸說:“恩,是能更給力。”

宋福生將山上挑下來的這些給力的土,均勻地撒在所有的蒜上。

這也是個細緻活,宋茯苓用鍬揚土就不行。

她揚的,不是這一片的蒜上撒的土太多,給蒜埋得很深,就是那一片的蒜上沒蓋上土,所以宋阿爺看不下去了,也勸著:“胖丫啊,上去歇著吧。”

“不用,太爺爺,我不累。”

接下來才是灌水。

將四百斤蒜全種土裡了,得澆水啊,不澆水,它能長高嘛。

宋福生告訴女兒:“頭遍水有講究,你甭管種啥菜,基本上第一遍水都要澆透。之後就不用可勁澆水了,你看它有點幹了,你再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澆蒜黃,灌水的時候要從旁邊慢慢灌,這是技巧,這是老錢家,現代錢老爺子得技巧,錢佩英告訴宋福生的。

不能從上面呼嚕嚕澆水,那不行。水量也要把握住,正好夠淹沒蒜頭的水量就好。

宋茯苓這個活能幹。

女孩子嘛,不是那麼特別費力氣的活,總會比男人們幹的細緻。

種蒜黃的最後一步,澆完了水,澆透了,再往上撇一層沙土。

“完了?”

“完了。”

“那,爹,它啥時候出芽啊?”

宋福生逗閨女,著急啦?你看著吧,過不了多久就能出芽。

又衝地窩子裡幹活的大家夥笑道:“咱這第一波蒜黃,我指定得給我閨女留一把吃。我閨女可是出了大力氣的,得讓我閨女嚐嚐自個種的菜是啥味兒。”

大家夥就笑,說要得要得,到時候給胖丫炒一盤吃。

宋茯苓就嘻嘻笑,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吃自己種的菜。

大丫二丫和郭老大家的倆閨女,也在地窩子裡幫幹活來著,幾個女孩子面上跟著笑,心裡卻疑惑地想:

至不至於啊?怎麼種個菜成了不得的事了。

她們以前就是負責家裡種菜的,家裡的菜園子從種到收都是她們打點。她們只是沒種過蒜黃而已。

到了胖丫這,瞧三叔那樣,好像胖丫出息的不得了似的。

也就是在這時,宋金寶在地窩子口大聲喊道:“三叔,富貴叔說,有個姓隋的,介紹來幾車賣倭瓜的,要賣咱倭瓜,給便宜。”

沒等宋福生問,宋金寶又喊道:“姓隋的沒來,就賣倭瓜的來了。”

“曉得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