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期知道的,他從來不否認自己喜歡她,他喜歡程靈素,不是對小妹妹的喜歡,他是真的有對她生出男女之情,相思之苦。

李義山詩云: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一些感情境界確實十分美好,令人心向而往之。

但蘇公子只有在很小憧憬過,很久以前了,那時他還在相府深宅,除了讀書寫字,終日沒事可做,最多便是行風雅樂趣,還要防備婦人忌憚,內宅陷害。

雖然有名師教導,但蘇子期看得最多的還是詩詞歌賦,各樣雜學,論這內容挺能吸引人,但在世人看來,有趣歸有趣,卻大多不是什麼正經能上進的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也不在意,三四歲時字能認到千百,五六歲時便開始讀李杜詩篇,覽摩詰樂天了,偶爾與夏竦傳人學禮法經藝,更多是在聽他講史講人,從二十四史聽到中唐書,從戰國百家講到秦漢風骨。

蘇子期外表謹慎,人也被夏竦傳人教得十分成熟,或許在很多事上還很大膽,只是沒有人知道。

偷偷瞧過溫庭筠的“山月不知心底事”,讀過綺麗精工的花間詞,自然也看了一兩首李義山筆下的深情綿邈。

以前他不怎麼懂,只覺得讀起來甚是雅緻,用詞妍麗,但在大戶人家生活,本就容易見到更多,漸漸得,蘇子期也知道什麼叫“鴛鴦交頸”、“比翼雙.飛”、什麼是“金縷一雙紅豆,情通色授。”

那時,還面紅耳赤了好一會兒,好些讀過的詩詞突然都變了味道,匆匆走了,也沒多想。

再後來,他身體更好了,去國子監上學,課餘有夏竦傳人開小灶,偶爾還跟著韓侂胄,冷眼瞧著些權謀翻湧的事,旁觀他御下的手段,人就越來越冷漠現實了。

許多文人墨客的情詩,都是因為那事兒才寫的,豔情靡靡,而且事後就忘,哪裡有什麼真情實意,君不見元稹白樂天,還有李義山的風流往事嗎?

說不定李商隱寫下“何當共剪西窗燭”,懷裡還摟著一個美人呢,說什麼昨夜星辰呢,蘇公子從小見慣類似的事,便覺得男女之間那事兒沒意思了,只是對那等“心有靈犀”、“白頭偕老”還有一二分的念想,期待有這麼個女子成為他的家人,陪他走完一生。

他與慕容九很相配,也很相合,九姑娘很受用蘇公子的深情,雖然二人還沒有成親,但相處之時,柔情蜜意,確有“琴瑟和鳴”的默契。

但即使如此,蘇子期在慕容九身上,也從未生出心有靈犀的通透,更多是用心思去謀劃配合,以生出更深的感情。

斬不斷的,是他們在母親腹中就帶上的責任與聯絡,是九姑娘的四角俱全,樣樣合適。

也是因為蘇子期不想放手,難以剋制對命中註定之人的佔有慾。

蘇樓主何曾想過?與自己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女孩子,不是自己千般萬般掰正性子,算計成兩情相悅的未婚妻,而是洞庭湖畔的一個瘦弱姑娘。

程靈素側頭瞧他,笑魘如花,神情靈動興然,道:“所以我也是才知道,你的身份竟有這麼多個。真不知道以後叫你蘇樓主好,還是蘇宮主平南侯好。”

她俏皮道:“想想,我還是叫你蘇公子吧,已經叫慣了。”

蘇子期道:“哪有那麼多稱呼?你若不介意,不妨喚我‘行止’,我的朋友都叫我的字。”

——但那並不是一般的朋友,已是少之又少的親近。

韓家人能這樣叫他,世交長輩能這樣叫他,丁寧與連城璧能這樣叫他,除此之外再無旁人了,而慕容九愛用別的稱呼叫他。

病公子的眼光清凌凌,一時柔和,潺潺流水絳雪紛紛,似已留住少女的身影,眼中除她再無旁人。

一時之間,又如一汪寒潭,古井無波,收斂凝聚成了極致的淡漠冷靜,除此以外什麼都沒有。

造化弄人,如果韓侂胄沒有出事,他們二人或許一生一世都不會遇見,公子將理所應當地認為和九姑娘在一起就是最好,而醫女則會安然守在洞庭湖邊,直到遇見另一個真心關愛憐惜她的人,那是待她如親姊妹,卻生不出風月故事的人。

‘終歸是我對不住她,她這樣對我好,這樣真心愛我,可無論我怎麼彌補,都不能給她想要的,也給不了她最好的。’

醫女的眸子因喜悅而熠熠生輝,眼珠子轉一轉,小心地問道:“那我是你的朋友了?”

“你一直是我的朋友。”蘇子期微笑。

‘如果母親沒有為我定下妻室,我定會聘你為妻。’

可惜沒有如果。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