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軒有時候,甚至會忍不住去幻想。如果八國聯軍發生在秦朝秦始皇在位時期,那結果又會怎麼樣呢。雖然武器裝備落後了一個時代,但是秦朝軍隊在歷史上卻是鼎鼎有名的存在。

秦軍方陣是指秦軍擁有一種步兵方陣,手持七米長矛,將它端平,靠它很長的優勢刺傷敵兵。

秦朝的弩,有效射程可達一百五十米,是當時世界上最精準的武器,甚至還擁有一套自己的瞄準系統,秦人在作戰時,在沒有短兵相接的時候,就透過秦弩重創敵人的主力,是秦國集權管控和強力軍事制度的集中體現。

方陣中弩、步、車、騎的規則分佈,讓人聯想到現代企業的組織結構圖。根據地形地勢,敵我方力量優勢對比,方陣的統帥擺陣布兵,時而嚴陣以待,時而機動靈活地調整著陣法的變換,以最有效的方式調集著內部組織資源。

秦軍的步兵方陣中,長矛手起到拒敵的作用,利用長度優勢殺傷敵人,抵抗戰車——當時主要的突擊部隊。

鈹手在長矛手身後,當長矛手的陣型被打亂的時候,以較小的突擊陣型,利用極強的突刺能力將突入的敵人推出去;戟手則是在方陣陷入混戰時,以單兵為單位加入戰鬥,肅清陣內之敵。

不論發生什麼情況,這些士兵都要挺著長矛向前走,前排倒下,後排立即補上,保持方陣不變。

可以想像為了將幾千人、幾萬人變成一個銅牆鐵壁的方陣,士兵們必須要進行嚴格的訓練。從武器和作戰方式來看,長矛手是殺傷力最大的步兵兵種。槍頭如林,方陣如山,巨大的衝擊力不可阻擋。

哪怕是面對近代的列國軍隊,應該也擁有一戰之力。

其實明朝的火槍火炮也不弱,晚清的火槍有些甚至還不如明朝的火槍。只是清朝的統治者們,太過於昏庸無能。手握神州大地卻不思進取,一個個機會都沒有珍惜。

英使馬格爾尼送乾隆的火槍最為先進,但被鎖進倉庫。直到英法聯軍入侵時才被其發現。英法吃驚不小。認為如乾隆仿製,英法必受重創。

而且明朝的火銃挺不錯的,而且還有佛郎機炮。這類似現代的迫擊炮,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火炮。但這些清朝都視而不見,對國外的局勢也沒有過多瞭解。他們依舊沉浸在滿人弓馬天下無敵的思想中,做千秋萬載的白日夢。

當時清朝的火槍,主要是從外國引進的。子彈是球形彈丸,一百米之內命中目標的機率僅僅大於零(不是打不到,而是瞄不到)有效射程不過三十米,而且不能連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清朝曾有人發明過機關槍,一次可連發28發子彈。

公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自福建起兵進犯浙江,響應吳三桂叛亂。

康熙皇帝派遣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率清軍赴閩浙征討耿精忠。戴梓欣然棄筆從戎,隨軍出征。他向傑書獻上了自己發明的“連珠銃”。“連珠銃”又稱“連珠火銃”,一次裝填之後能貯存彈丸28發。

“連珠銃”的機關設計十分巧妙,可以將擊發和裝填彈丸兩個步驟連動進行,從而簡化了裝填手續,大大提高了發射速度。“連珠銃”在當時是一種很了不起的發明,遠遠領先於西方國家的火器。

由於其原理與現代的機關槍類似,也有人稱之為“世界上第一種機關槍”。

三藩之亂平定後,戴梓因功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見,被任命為翰林院侍講。

康熙二十五年,荷蘭遣使來華。在荷蘭使節帶來的禮品中,有“蟠腸鳥槍”。奉康熙之命,戴梓很快就仿造了十支,並由康熙回贈荷蘭來使,令後者大為吃驚。

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曾向康熙誇耀他們國家發明的“沖天炮”(又稱“子母炮”)威力無比,但他花了一年時間也沒造出來,而戴梓只用了八天就造成了。

康熙親率大臣觀看試射。試射之時,戴梓監造的“沖天炮”火力威猛、彈無虛發。

康熙十分高興,把這門炮封為“威遠將軍”,並下令把製造者的姓名鐫刻在炮身上以示紀念。“沖天炮”在日後平定噶爾丹叛亂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於成功試製“沖天炮”,戴梓在無意中得罪了南懷仁(耶穌會傳教士)。

南懷仁嫉恨在心,伺機報復,他在康熙面前誣陷戴梓“私通東洋”。

結果康熙輕信讒言,將戴梓流放到了盛京(今瀋陽)。在那裡,戴梓艱難地生活了三十多年,被迫以賣字畫為生,“常冬夜擁敗絮臥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飢”。

直到戴梓七十七歲時,他才被皇帝赦免,不久後便因貧病交加,溘然辭世。戴梓死後,他發明的連發火器並沒有成為清軍大規模裝備的武器,只能“器藏於家”,至乾隆朝後便逐漸失傳,給中國人留下了極大的遺憾。

不過在周軒這裡,到是不存在這種問題。

他兵工廠的武器製造技術,可以說領先這個世界一百多年。桑尼資料庫裡從最開始的漢陽造步槍,到現代的自動步槍、戰鬥機、軍艦等等都留有詳細資料。

不管防範的多嚴密、多保密的資料,只要是儲存在連線了網路電腦裡,那就桑尼沒有找不到的。他的資料庫裡包羅萬象,可以說是應有盡有。他們可以精心挑選,最合適目前情況的熱武器。

其實目前最符合他們情況的武器,就是製造類似於漢陽造步槍型別的槍械。

漢陽造步槍是由中國漢陽兵工廠生產的槍支,原型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

由於該槍存在著裝彈退彈困難、抽殼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問題,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該型步槍遂轉售給土耳其、非洲一些國家和中國的清政府。

基於清政府的洋務派對“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為毛瑟步槍,成功地將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賣給了清政府。故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

可以說,沒多久德國就要賣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只要周軒有錢,那就可以搭上這趟順風車。不然從零開始打造這些現代化機械,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