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好多感覺好像扯的有點遠,其實我最想說的事情就是指男女之間的矛盾,男女之間的矛盾是從小就形成的,也就說他們小時候如果沒有發生過一個融合然後互相適應的情況之下,那麼早晚有一天他們是需要互相適應。

也就是說最終這個矛盾還是要解決的。

剛開始以為兩個小團體的原因導致這種矛盾沒有凸顯,最多的矛盾就是生活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比如說男和男,女和女,這種雞毛蒜皮基本上矛盾很快就可以解決。

最多就是你打我一下罵你一句贊之類的矛盾

但是真的有一天在弄這個矛盾需要開始解決的時候,尤其在剛開始融合的時候,比如說初中或者是高中吧,事實上也確實是在這個地方或者是在這個時間段開始融合 。

其實我們能夠明顯的發現在初中或者是高中的這個時間段上產生了巨大的矛盾,男女之間的吵架次數也變多了,而且我們也可以經常的去見過那些不乏有動手的。

這種情況的出現幾乎就是不是很罕見。

這個就是矛盾的剛開始接觸的地方,我覺得這個矛盾還不算是特別的深刻,畢竟這個矛盾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學習交流上,至於說生活交流上還是比較少的。

但是等到了早戀或者是真正談戀愛的時候,我覺得那個矛盾的面就開始變大了,也就是說接觸的矛盾就會變得越來越多。

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點和點之間的觸碰,但是越來越往後的話就變成了面與面之間的碰撞,甚至再往後的話就變得更加的尖銳了起來,這個尖銳就可能變成了一種立體的碰撞。

產生了立體上的碰撞了之後他們只有兩個結果,要不融合要不兩個都破碎,也就是都受傷了,等到自己把這個東西慢慢的都粘起來的時候,再慢慢的找一個吸引自己的物體繼續碰撞。

其實我覺得所謂的熱戀期應該就是在這個階段碰到之前發生的事情,還沒有產生碰撞的時候,兩個相互吸引的東西發現對方是一個挺美好的事物,這兩個人慢慢開始即將接觸的時候,這種對未知事物的幻想,一支形成在這兩個立體的東西之間。

有的可能比較聰明一點,提前降低自己的希望然後產生一些防備,但是大部分的都是在自己的幻想當中快速前進!

希望能夠儘快的接觸到對面的那個吸引自己的事物,結果被碰到稀裡糊塗的,這就是第一次接觸到這種事物產生的一種後果。

大部分的都已經破碎了,等到融合的時候在行進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另一個吸引到自己的立體事物,不過這個時候的好奇心就沒有那麼大,所以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也沒有那麼重。

這個時候即使被吸引了也是慢慢地過去,而且過去的時候不會被矇蔽住雙眼,仔細的觀察對面的這個東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仔細的觀察這個東西到底好不好會不會傷到自己。

終於有一天他們開始慢慢的融合,融合的過程中可能有些部位也會被碰到,也就是說有些部位可能也會確實受傷,但是總體來說過程還是好的。

他們形成了一個更大的立體的東西。

產生了一個更強大的力量。

不過這是大部分的情況,還有很多情況的出現。

就比如說當一個東西碰到粉身碎骨的時候他再融合起來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於是乎就放棄了在前進的過程中被東西吸引的能力,也放棄了吸引別的立體東西的能力。

一個人孤獨的在這條漫無邊際的道路上前進,或喜或悲,但是一直這樣走下去,直到走到盡頭。

有的在融合成一個更大的力量之後,卻又被另一個東西吸引到,但是內心當中是有兩個想法,也就是他們並沒有完全的融合成功,只是說它們在形狀上已經融合成功了,在思想上還沒有融合成功。

另一個東西的吸引力更大的時候,原先的在這個更大東西的思想開始慢慢的分離,思想控制形體的分離,結果就從這個更大的東西中分離出來,至於說從這個工大東西得到的比例就根據兩者的思想鬥爭來決定。

我怎麼感覺自己說的好像有點玄幻了,不過我覺得我解釋的挺好的,這樣的話就能夠體現出來兩者的矛盾了。

其實這種矛盾我只是想說明一下帶著鑰匙串的那個男生,它很容易和我們產生矛盾,最主要的原因我覺得在於他從小的時候就是一個自己的小團體,無論是男是女,他都接觸的很少。

也就是說他連小團隊之間的矛盾都沒有真正的解決過,沒有真正的解決過的話也就不知道如何去融合,這個傢伙也就產生了自我的行為,並不是說他這個行為是一定是錯的,甚至說在他的感官上他會感覺到自己做的是對的。

這種事情的話還是要經過激烈的碰撞,要不然的話是沒有辦法快速明白,現在慢慢地明白的覺得很晚很晚的事情了。

以前的時候每次聽到這個傢伙的鑰匙串的聲音,我都想揍他一頓,但是一直沒有實現這個願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逃課的次數越來越多了,能夠聽見這個聲音的次數也是越來越少了。

還有就是吳漪麗了,男女生之間的觀念的問題,這種觀念上的問題我覺得到老也不會被偏袒,或者是到盡頭的時候也不會因為對方去修改。

畢竟底子已經打好了,除非是重新推掉然後再蓋樓,要不然的話這個樓的最終的性格特點也沒有辦法進行一個過多的修改。

我們雙方一直不理解對方所產生的一種事情的原因,就像女生不理解起揚為什麼非得吹個頭之後才出去,也不理解起揚為什麼每天都要洗頭。

我們也不理解女生為什麼非得化妝才出去,當然了現在透過類比的方法也有可能有一定的理解了,只是說以前的時候理解的還是比較少,就算現在的話如果遇到緊急的情況還是對這種情況不太理解。

就是無論再緊急的情況他們好像也得化了妝之後才出去,當然在高中這個地方可能還不是特別的明顯,因為復讀班嘛,最主要的精力還是在這個復讀的身上,如果心思都不在這個身上的話肯定不會來這裡了。

但是我感覺我們兩個人,不對,應該是我們四個人好像除外,我們四個人的心思,好像都不在這個復讀的身上,也就是說都不帶這個學習的身上。

吳漪麗的心思在什麼身上我不能夠確定,但是我能夠確定我的心思不在高考的身上了,至於說小風的話他可能在高考的身上,但是他的目的的話也是不一樣,就是和這些一起復讀的人目的是完全不一樣。

至於說起揚就不需要了,起揚完全是被逼迫來的,這一點的話我倒是很清楚,但是現在也已經完全的定期了這個原本的目的,就是連逼迫都已經消失了。

人家直接上大學旁聽,哎呀這樣的事情是真奇怪,也只能說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吧。

我則是繼續學習,還是那句話學習的任務比較簡單,現在的話也不需要一些緊急的事情,看起來我整個人還是比較輕鬆的。

晨讀還沒有結束,但是結束了和我沒有什麼關係,結束了之後也就是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然後接下來的事情就是上第一節課。

也就是說早上的話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給留,如果說真的有吃飯的時間的話,那就是你需要早起20分鐘要不去食堂要不去外面。

很多的學生為了專門能夠多學一會兒,特意早上的時候就讓父母提前做飯然後帶到學校裡面,一邊吃東西一邊看書。

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

以前的時候我覺得還挺傻的,要是現在的話我多多少少有些理解,理解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或者是理解他們為什麼被逼迫成這樣做。

壓力大不大我也不知道,我又不是他們,但是我現在能夠體會到的一件事情就是確實挺辛苦的,每天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簡直就是楷模呀,以前的時候我能夠做到一半這樣的地步,估計我考個重點大學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考個五百分分應該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越往上的話提升的越難,需要花費的工夫也就越大。

怎麼說呢我,覺得是這個樣子,比如說從十分到50分的話你需要花費40分鐘,這個時候好像是一分花費一分鐘,但是從50分到60分的話你可能就需要花費20分鐘,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可能就是兩分鍾才能夠提升一分。

但是從60分到80分的時候你就可能需要花費80分鐘,也就是說四分鐘才能夠提升一分,至於說到後面就不需要多說了 。

當然我也只是舉個例子而已,這個例子我覺得應對於大部分事情,就像一些東西的質量也是這個樣子的,使用的年限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還有化妝品啦,比如說可能讓你的皮膚年輕一歲需要花費的代價不是特別的大,但是這個化妝品如果想讓你年輕20歲的話就可能需要花費你逆天的代價了。

但是我還是渴望自己以前的時候真的能夠花費很小的代價得到現在一個滿意的分數,至少和起揚比一下也沒有什麼問題。

其實祁陽也就是這個分數而已,但是他花費的功夫確實不是那麼多,在初中的時候人家都覺得她考試的時候是抄的,雖然成績不是特別的好但是比起來那些一起玩一起鬧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好得不得了了。

一起玩一起鬧,但是你卻分數比我好,也沒有看到你學習上課還睡覺,那我肯定就認為你可能在考試的時候抄寫的答案。

事實上以前的時候我沒有瞭解起揚這方面的事情,但是最近的話瞭解的還是比較清晰的,這個傢伙並不是說不學習,那個傢伙其實還是比較聰明的,也就是傳說中的學習效率比較高。

學習效率比較高的情況的話,那麼用的時間也就比較少了,所以就給人一種假象,假象就是這個傢伙幾乎是就是沒有用多少的時間去學習,然後就學成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好的成績。

這肯定是一個假的,肯定是不會存在這樣的事情,不學習還能夠有比較好的成績,也就是說左手吉他右手美眉是沒有辦法取得一個很好的成績,這個定律是一直存在的。

但是他的這種事情讓很多人都開始比較嫉妒,而且嫉妒得特別的嚴重,大家都是同樣的玩法,為什麼你學習成績比我好。

我當然不是處於嫉妒的那個行列當中,因為我感覺沒有必要去嫉妒,因為我的學習已經到底了,我嫉妒也沒有什麼太多的作用。

雖然說他們嫉妒也沒有什麼太多的作用,但是起揚成績400分和500分來說對我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都是我高攀不起的。

現在倒不覺得他的成績是高攀不起的了,但我覺得他確實是比較聰明的,這一點的話還是不可否認,無論是什麼學習方法比較好還是說什麼老師教的好,他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沒有這個時間上的積累的話還是達不到一個在這樣的地步,我覺得這一點還是需要承認,就是必須要承認人家聰明。

不能說嫉妒在心裡就不承認了,在表面上我們可以不承認,但是在心裡的話有些事情該承認還是要承認一下,因為如果承認的話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

至少也是能夠讓自己有一個落差變小一點,如果老是不承認這件事情,當你花費和他同樣的時間,卻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的話,那這件事情肯定對你來說是打擊非常大的,這一點的話我還是比較理解。

但是承認了之後就不一樣了,這個心理落差可能就沒有那麼大了,至少在我們這邊看來,這可能就是天生的事情,可能我們努力也沒有能夠帶來質的改變。

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不妨礙我們的努力,當我們覺得我們的努力沒用的時候,那可能我們就不會去做這件事情了,當然了這件事情也只是我們覺得而已,真正的情況還是有用的。

但是這種錯覺會導致我們這種思想的出現,也就導致我們開始不努力,開始不努力的話只對我們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

但是如果承認了這件事情的話就完全不一樣,承認了這件事情之後我們就能夠感受到一股濃濃的自信心。

到現在我在心裡都是承認起揚的一些好處的,到現在在心裡也是能夠認同起揚的一些壞處的,比如說坑我坑得很嚴重,騙了我不少的資產,而且還騙了我不少的單純的真心。

那我現在變得如此的不純潔,我覺得都是應該怪這個傢伙,當然了這是開玩笑而已。

吳漪麗在那是非常的無聊,她又不玩手機遊戲,而且還不看一些很多女生喜歡看的小說,所以手機對她來說功能可能會產生的比較少。

吳漪麗在這一方面和起揚還是比較相像的,他們兩個人在手機上都沒有什麼太多的內容,你就說手機上是沒有什麼太多的東西。

除了一些最基本的軟體之外也看不到什麼東西,比如說淘寶那種還有一些支付軟體,還有一些需要社交的軟體。

至於說我玩的那個遊戲他們是什麼,起揚還有一個看小說的軟體,不過看起來的話經常不用。

我和起揚還有一個共同的軟體就是關於英雄聯盟的軟體,能給我查一下戰績能夠看一下關於這方面的新聞。

所以說對我們來說還是比較好用的一個軟體,至少我們對這裡面的事情有點感興趣,其他的新聞的軟體的話get不了我們的G點,從自己不喜歡的新聞當中在尋找自己喜歡的新聞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

還不如直接找一個確定的圈子。

他們兩個人無聊的樣子都是一樣的,就是開啟手機再關上手機開啟手機再關上手機,我感覺手機都有點累了。

手機肯定心裡是這樣想的:我招你們惹你們了你們能不能讓我別睜開眼然後閉上眼。

突然覺得手機裡面有一些比較感興趣的軟體還是比較好的,至少手機不會產生一些吶喊,當然了這個事情也是開玩笑的。

觀察了一下吳漪麗之後而我開始進入了自己的狀態,其實進入自己的狀態不算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對於我來說也不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

不過自從做了這樣的事情之後我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有一天你對自己的任務不想完成的時候,你強行讓自己去做這件事情,那麼當你做了1/3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個事情做的還是挺值的。

當你做了一半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件事情想要完成的話會很快就能夠完成。

因為無論做什麼樣的事情我做到一半的時候都覺得這件事情已經很快了,雖然才完成了一半,或者說雖然才完成了一半耗費了我一半的時間,我還需要花原先的那麼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這個事情。

但是我仍然覺得這個事情已經到了很快就能夠完成的地步了,無論是學習還是走路,當然以前對這種事情的感悟是僅僅在於走路的上面。

到了一半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感覺非常非常的快,可能司機沒有開多快或者是我沒有走多快,但是我就是感覺這個事情已經快要完成了或者是這個路已經快要到了。

這種不知道的心理落差我覺得對我是有一定的好處的,如果有人想著哎呀才到一半還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那我接下來的結果可能會花費更長的時間。

事實上我可能也會花費更長的時間,因為可能體力上有點不支了,但是總感覺這件事情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

所以自己的話對時間的把握也不會特別的準確,會感覺到時間特別的少,讓我感覺到時間很少的話,自己就會變得很舒服。

至於說怎麼才能夠儘量的讓自己強迫自己開始這件事情,這個事情就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也就是俗話說的萬事開頭難。

我覺得思想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一些客觀的因素,如果說真能夠找到那些強迫自己開始的因素的話,也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心理上,如果心理上就能夠首先接受的話,那對於開頭就不算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

對於整件事情的總體把握人總是會感覺到很難的,這件事情人在感覺很難的時候也縷不出一個能夠真的解決這件事情的過程。

那麼怎麼辦才能夠把這件事情給完成呢?

現在覺得真的很簡單了,無論是什麼樣的事情都會覺得很簡單,那就是先找到一個地方趕緊去做,無論這個地方是中間的地方還是結尾的地方是開頭的地方,就是先開始做一件事情就行了。

即使這件事情完不成,或者是這個開始的事情是根本無法解決的,那麼這個時候就開始有一個思路了,就比如說為什麼這件事情無法完成,為什麼無法完成的一個點我是不是可以去解決。

那我如果無法解決的話我是不是可以從另一個點入手,基本上我覺得就是這個樣子的,也正應對了那句話,世間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有些人名言警句在小時候只會背,也不會理解什麼意思,甚至會覺得這句話其實不對,但是老師家長讓背這一句話那麼就不得不背出來了。

也就是說當時是不理解這句話了,但是現在的話還真的不一定不理解了,有時候有些話是理解透徹了。

比如說小時候數學老師和我說的一句話,不對說錯了,是和我們說了一句話,數學老師是不會專門和我說這種話,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怎麼作業還沒有交?”

其他的話好像就不存在了,聽到後面說的一句話就是當你知道了更多的東西的時候,那麼你不知道的東西就會更多了。

當時就覺得數學老師好像有點裝逼的意思,就是你為什麼不把話說清楚了非得說這樣一句話,而且這一句話說的我糊里糊塗的,有的學生聽懂了我只是認為他們在裝逼,他們也只是假裝聽懂而已。

但是現在的話我多多少少也是聽懂了,或者是已經完全的明白這句話。

我覺得這句話完全適用一個例子可以理解出來的,就比如說abcd是你目前要學的東西,以前的時候你不知道這些東西。

a的分支是1234,b的分支4567,c的d的,也就是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四十五十六。

你現在不知道abcd,但是等你學了abcd的時候,你瞭解了這個東西之後,現在知道的東西就變得更多了吧?

那你現在不知道的東西也變得更多了?

你現在不知道的東西就變成了16個,因為透過知道的這四個你就發現你還有16個不知道的,這也就是老師所說的當你知道了東西越多的時候,你不知道的東西也就越多。

我覺得就現在的人類知識的儲量來說,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因為人不可以一直專研很多事情,最後研究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往上的分支就越來越廣,而且每一個東西網上研究的時候花費的心思和精力就越來越多。

那麼為了能夠儘可能專心致志,把一個東西帶到更高處,那也只能夠選擇一個分支了。

所以現在的人類知識的儲量很多,基本上在一定的情況之下老師說的這句話是對的,除非是人的壽命到了一定的地步的時候,也就是說傳說中的長生不老的時候,人單體知識的儲備就會越來越多,那麼這句話可能就在某種情況下來說不適用。

人的精力無限知識有限,那麼只要人在用力的情況之下,或者說人只要在用心的情況下,那麼就可以造成另一種情況的出現,就是另一句話完全反著的。

人知道的越多那麼,他不知道的東西就越少。

所以老師說的這句話也對也不對,是需要加一個前提的。

比如我常常聽到的一個文章裡面說了一句話,不以環境為前提的結論都是在耍流氓。

所以在說話的時候要加一些定語,就是讓自己能夠在某種情況下決定這種結論是正確的,如果沒有環境的情況之下就能夠得出了一個結論一定是正確的,我覺得現在來說應該是沒有這種結論的。

其實是牛頓定理也是這個樣子的,記得他也是有適用的範圍的,至於說究竟是什麼樣的適用範圍我也忘了。

但是我現在記得一個課後練習的小故事裡面,就是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於180度,這個定理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前提的。

只是說數學課本上完全沒有必要去寫這個前提,因為基本上都是在課本上也就是在平面上,去解答這個問題的,那麼也就是說完全都沒有必要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說立體的空間可能三角形的角度之和並不是180度,但是在高中的數學上面,應該是不涉及到這個問題的,即使是立體的結構圖形他的三角形還是在一個平面上面 。

也就是說這個定理還是完全都可以適用的,還是可以去接了一些立體的題的。

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需要一個定語嗎?就連這些權威的答案也是需要一些定語呢,那就更不要說一些普通的話了,尤其是一些哲理性的話。

定語這個話更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事情。

我渴望的那個晨讀終於結束了,我還是比較討厭晨讀,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就感覺這個時間點吵的我腦子都疼了。

我這個時候也只能夠是跟著他們一起讀一些我想記憶的東西,我一直懷疑老師和家長說的早上記東西記得比較清楚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但是是不是真的都已經持續那麼長的時間了,估計也被當做一個萬能的定理來使用,如果改變的話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反對。

現在的話我就是也不需要去上廁所,繼續做我的卷子就OK了。

光小風給了我那些東西我都已經做不完了,還有自己對自己的提問,自己對自己都默寫,一系列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就已經很多了。

在中間下課的時候小風過來了,本來我以為小風是去找媳婦的,結果是坐在我的旁邊和我說話:“你們昨天晚上幹什麼去了呀?”

我也沒有放下手中的筆,一邊寫字一邊對小風說:“哎呀也沒有幹什麼,昨天本來打算去找小和尚的,但是小和尚不在就唱了會兒歌。”

我突然不想說我們直接是去唱歌的了,因為這個時候突然感覺到唱歌好土的樣子,也就加了一個前提,沒有了這個前提之後才不得不做另一件事情。

“那你們唱歌回來算是挺早的呢?”

這句話小風還真的沒有說錯,如果真的論唱歌的話,我們回來的時間已經很早了,如果按照以前的想法,不唱歌唱到第二天早上那都不算唱歌。

但是確實也沒有感覺什麼太好玩的地方,估計這種事情經歷的實在是太多了,現在的話對這種事情的感興趣的程度沒有那麼高了。

所以就那麼早回來了。

對於小風的這個話我也點了點頭:“確實回來的時候有點早了。”

我們兩個人來說話也把吳漪麗給吸引了過來,吳漪麗把她的手機已經放回去了,搬了個板凳就跑在我們的旁邊。

“哎呀你們可真不地道,出去玩的時候也不說帶上我。”

這句話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了,其實說實話,我們根本是沒有想到這樣的情況,換句話說如果她不說的話我們還真的想不起來這件事情。

換句不好聽的話,就是其實我們的關係沒有那麼好,真的完全沒有想象的那麼好,看起來我們的關係是因為小風加重的。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小風的話其實我們的關係應該算是正常的朋友,平常的玩的話可能都不會想起來。

好朋友我覺得界定很簡單,就是在這個娛樂活動上究竟想起來還是想不起來,其他的話就沒有什麼。

其實像我們這個時候的朋友還是挺單純的,完全就根據自己的思想來,沒有什麼太多的利益關係,話說也沒辦法產生什麼太多的利益關係。

也沒有什麼利益可圖的,大家都差不多是一個起點的人,至少從表面上來看都差不多是一個起點的人,所以也沒有什麼太多利益衝突,也不會因為利益去幹某些事情,比如說接近某人。

這樣的話還是比較輕鬆的一件事情,也就是說交朋友的話還是一件比較輕鬆的事情了,沒有那麼多複雜的關係。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想多交幾個知心的朋友,但是好像幾年還是老情況,就是還是只有小風起揚在我的身邊。

其他的話雖然一直在聯絡,但是如果真的見面的話還是比較尷尬的,尷尬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說什麼,互相留了一個聯繫方式之後,基本上就是你好你好,我在幹什麼,我在幹什麼最後就是我有點兒事情結束了。

有時候相見反而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還不如直接裝作不認識,如果再認出來的話也完全可以用話去推脫。

說一些好聽的話也就罷了,比如說哎呀你怎麼長得那麼漂亮呢,就比如說哎呀你長得太帥了這幾年變化太大了我都不認識了。

這樣人家高興然後還不會產生一個尷尬的程式,最多最多就是加一個聯繫方式嘛,手機號是最保險的,或者是最不產生尷尬情緒的一種。

因為留了你的手機號我沒有說一定要打,但是如果留了微訊號之後你加我一下我同意了,這個時候我不回一條資訊的話都感覺不太好。

所以我特別討厭的微信的一個功能就是,對方正在輸入,萬一我正在輸入我又不想回過去了,人家正好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提示,我覺得其實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好像這個訊息就必須給發出去,無論你發什麼也得把這個訊息給發出去,要不然的話總是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

但是QQ的話好像沒有這種功能吧?至少我用了那麼長的時間我就應該是沒有發現這個功能,這個功能在某種方面來說確實是挺尷尬的一件事情。

我笑了笑對吳漪麗說:“下回我一定帶你去好不好?但是前提是人家小風的同意,那麼晚回來對女生來說不是一件好事的。”

當然在這個時候我就是故意刺激一下小風而已,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含義,話說誰敢動吳漪麗呀,已經聽說了無數次了,吳漪麗的老頭是一個黑老大。

現在是肯定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呀,尤其是在這種環境上。

萬一被揍一頓那是輕的,被yan了,那才是這一輩子的痛苦,與其這個樣子的話,還不如花200塊錢300塊錢的,那個的話又方便而且還比較省事省力。

也不需要擔心什麼樣的後果,就是容易在前期的時候被仙人跳,這個事情還是要注意一點,有正當的途徑的話好像會更好一點。

怎麼感覺說這句話有點怪怪的,這個事情的正當途徑?

說這句話的時候確實感覺有些怪怪的,但是不得不說也確實是有這樣的事情,有的人簡直就是老司機了,輕車熟路的,哪裡能去哪裡不能去是知曉得一清二楚。

哪裡是真的,哪裡是假的也是門兒清,網上說的那些老司機只不過是發個車牌號而已,這種老司機才是真正的老司機。

跟著這樣的人身邊絕對是可以的,男人是很願意花的一點兒小代價來獲取心理上生理上的滿足的。

好了這個事說多了好像容易被禁,話說也不應該多說一些這樣的事情。

小風在旁邊笑著說:“她願意去就去唄,關我什麼事情,昨天沒有見小和尚,小和尚去哪裡了呀?”

“小和尚好像是休班了,具體的話得問起揚了,不過昨天我見到了一個比較勁爆的場面。”其實我就是想說那個cosplay。

但是被小風和吳漪麗完全都想的齷齪了,他們兩個人不在一起的話真是天理難容,思想都在一起,思想層面上都走到一起來了,那就更加不需要說身體了。

小風是這個樣子說的:“難道說起揚和那個誰呀在包房裡面那個那個啦。”

旁邊的吳漪麗也興奮地好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一樣,這樣小風的表達是很籠統的一個表達,但是我相信聽到這句話的人都知道,都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而且我就那麼一件事情,吳漪麗你究竟在興奮什麼?看你興奮的樣子好像是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一樣,難道不是說你天天經歷這種事情嗎?

我看你這個樣子還好像和小風沒有那啥一樣。

看到他們這個樣子之後我也對自己產生了一定的懷疑,也許我真的很純潔。

我停下了手中的筆,然後看著他們兩個人說:“現在我覺得我有必要和你們好好的解釋一下,雖然我也希望看到這種場面的存在,但是這個場面確實是沒有存在,現在這個事情就是我昨天看到了英雄聯盟的cosplay。”

吳漪麗一下子就沒有了興趣,但是小風依舊感覺到非常有興趣,然後問了我一下究竟是什麼英雄的。

還有就是有沒有拍影片照片什麼東西的,哎呀,這種事情還需要問嗎?我肯定是拍了呀!

在小風的注視之下,我也先放棄了手頭的工作,然後拿出來自己的手機,開啟我的雲盤,好好地給小風看一下這個事情。(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