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用手按在石碑上,心中煩亂,對於三公子的憑空消失感到不可思議至極,同時也在感慨千餘年過後,千人所做的種種功勳,全都煙消雲散,唯有在一些字裡行間,才能讓人想起他們做過的事,隋煬帝身為皇帝,才有這麼點滴的痕跡留下,那麼自己在千年後,可還會有人記得,他朱雀曾在這麼一段時間裡存在過?

伏纓走過來,見到朱雀在沉思,他踢了石碑一腳說道:“想什麼呢?咱們向山頭上看看,他們是不是向上去了。”

隨著伏纓一腳踢過,朱雀感到石碑似乎震動了一下,他對伏纓說道:“你腳勁好大,似乎把石碑都踢松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伏纓問道:“是麼?”說著又是一腳踢在石碑上,這次朱雀卻沒感到震動。

朱雀搖了搖頭,心道難道剛才只是幻覺?

伏纓見狀似乎有些不服氣,又大力踢了一腳,這次比前兩次都更為用力,可是石碑依然紋絲不動,伏纓彎下身子,揉了揉腳尖說道:“不能陪你玩了,這一腳下去,我的腳趾頭都快斷了。”

朱雀搖了搖頭:“有些不對勁,你還記不記得自己第一腳踢在了哪裡?”

伏纓悻悻地說道:“我不過是隨腳一踢,哪還記得踢在哪裡?”

朱雀蹲下身子,看石碑上所刻的字跡,上面寫著:“開皇四年十月十日,有周統壹,上天道消,立隋撫運,冠冕前朝,紹隆正法,弘宜方遙……晉王則磐石之安。歲次甲辰年。”意思大約是,北周宇文氏曾經強令僧人還俗,所以道消,而到了他們隋朝,他們要弘揚佛法,希望祝願他晉王能有磐石之安。

這篇碑文極為押韻,楊廣本人乃是一位很有文采的詩人,他曾作過不少好詩流傳下來,其中在一首《春江花月夜》其一中寫道:“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在另外一首《野望》中則有“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的描述,其詩文意境開闊,顯得頗有胸襟,而這兩首詩也都很是押韻,這碑文亦是如此,很有楊廣的風格,只是其中少了他的那份韻味,格局有些小氣。

當然,現在可不是琢磨碑文的時候,朱雀仔細檢視,終於看到了伏纓的腳印,他的第一腳乃是踢在開字上,他伸手去按了按,這“開”字竟然有些鬆動,他逐漸按下去,發現“有”字也有些鬆動,然後是“道”字,朱雀逐次試下去,共有八個字鬆動的。

在朱雀檢視碑文之時,二公子和李覓蹤等人看到了他的行為有些古怪,都不自禁地走了過來,圍在朱雀身旁檢視。

朱雀按完所有的字,並沒有什麼動靜,他站起身來,喃喃地說道:“開有道寶中緣在石,開有道寶中緣在石,開有道寶中緣在石……究竟有何含義?”

二公子也跟著念了一遍,忽然他如同恍然大悟一般說道:“你們看,是不是‘開石有寶,緣在道中’?”

朱雀眼睛一亮,跟著念了一遍,然後說道:“不錯,我看八成就是開石有寶,緣在道中,不過,這又有何含義?”

伏纓經常盜寶,還曾去過楊廣的墳墓,知道楊廣好機關之術,他說道:“你按著順序按一遍看看。”

朱雀蹲下來,按照“開石有寶緣在道中”的順序按了一邊上面的字,石窟中忽然傳來一陣軋軋之聲,一行人愕然回頭,只見中間最大的石窟內,一尊菩薩的塑像改變了位置,像是向前挪動了幾步,幾人見到這個異象,無不感到又驚又喜。

伏纓搶先跑了過去,來到菩薩石像後面一看,連忙對眾人喊道:“這裡有一階石梯,通往下邊,咱們要不要去看看?我看那三公子等人,八成就在裡面!”

二公子帶著隨從也趕了過去,看到裡面黑漆漆的,不知有多深,連忙對隨從說道:“去找些枯樹枝來,點了火把下去看看。”

隨從應命出去辦理,山上樹木茂密,要找幾根枯枝,那是極為容易。

朱雀並沒有跟著眾人進入石窟,他站在石窟前思索,若是三公子等人進入了石窟的密道當中,那菩薩是由誰恢復原來位置的呢?

李覓蹤也耐不住好奇,進入石窟,看到菩薩石像後面的階梯,忍不住嘖嘖稱奇,一行人都急著想下去看看,裡面究竟有什麼,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一聲慘叫。

二公子聽到慘叫聲,立刻從石窟內衝了出來,問其中一名隨從:“怎麼回事?是誰……”

話未落音,另一邊又是一聲慘叫傳來,這慘叫的聲音都極為短促,讓這些武林中人立刻想到這是人在臨死前發出的聲音,那名隨從對二公子說道:“是阿甲和阿乙,兩人都是前去找東西做火把的,看來是遭遇了什麼不測!”

朱雀順著慘叫聲的方向衝了過去,他邊走邊對眾人說道:“你們全都留在這裡,不要離開!”

伏纓的聲音從後面傳來:“我陪你一起去!”

朱雀頭也不回:“你也留在那裡!”

朱雀的騰雲功展開到極致,就連伏纓也追不上,他想起前兩日的調虎離山之計,心中一凜,趕緊回到石窟,好在二公子和李覓蹤等人都在,他問道:“一共有幾人前去找東西做火把?”

那名隨從說道:“五個人,好像去了不同的方向……”

就在這時,不遠處又傳來一聲慘叫,這名隨從戰戰兢兢地說道:“是阿丙……”

幾個人面面相覷,這麼看來,出去的五個人,至少已經有三個人遇害了,伏纓說道:“咱們誰都不要去檢視,此時出現的敵人,多半就是十二煞的殺手,他們對付五名侍衛,要殺死他們而不讓他們發出聲音,正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但他們偏偏讓他們臨死前慘叫出聲,肯定就是為了騙咱們過去,這是調虎離山之計!”

李覓蹤也附和:“不錯,這時候,咱們已經待在一起,等朱雀回來!”

這時,在石窟外忽然傳來幾聲嘲弄的笑聲,十多名黑衣人蒙著面來到石窟外,其中一名黑衣人說道:“調虎離山,也要有虎才行。”

另一名黑衣人介面說道:“可是在我們的眼裡,你們不過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綿羊。”

伏纓聽這些人說話狂妄,忍不住說道:“我們是綿羊,你們是什麼呢?是烏龜?一群不敢露出真面目的縮頭烏龜?”

其中一名黑衣人大怒道:“好小子,死到臨頭還這麼囂張,爺爺們沒空和你們嗦,現在就送你們上路吧。”

二公子,伏纓和李覓蹤等人聞言全都抽出了劍,石窟中週轉之地不大,伏纓帶頭走了出來:“我伏纓行走江湖這麼多年,似你們這麼狂妄之徒,我還是初次見到,就讓我先領教領教你們的本事,看看是不是有資格說這番大話!”

流螢劍一聲輕吟,神奇地從鞘中自己飛了出來,伏纓伸手抓過劍柄,劍指這些黑衣人,秋陽照射在流螢劍上,刺眼的反光在劍身不斷流動,這古怪的出劍招式,立刻震懾了這些黑衣人。

伏纓原本不是這麼浮誇之人,可是他見這些黑衣人實在是狂妄地過分,因此便用內力推動劍鞘中的劍身,讓寶劍彷彿自己從鞘中鑽出,這一招雖然華而不實,但也讓人見識到了伏纓的內力不凡之處。

一名黑衣人發出蒼老的聲音:“不過小小的把戲罷了,你就是伏纓?”

伏纓立刻透過他的聲音認出了此人,正是那天晚上偷聽到的崆峒派的前輩閔真子,伏纓笑道:“崆峒派也算是武林中的名門正派,想不到派中人竟然做了十二煞的殺手,說出來,恐怕都會讓人不敢相信。”閔真子武功如何,伏纓並不清楚,不過此人既然是崆峒派的前輩,身手自然了得,伏纓表面上滿不在乎,心下卻在暗暗著急,朱雀怎的還沒有回來,難道遇到了什麼意外?

此人正是閔真子,他看到伏纓已經認出了他的身份,也不再隱瞞,伸手拉下了臉上的黑巾,他已經想到了那天晚上闖入楊府的必定有伏纓在內,所以也並沒有感到奇怪和震驚,閔真子露出一張蒼老卻又極有精神的面容,對伏纓說道:“說出來?我們送你們歸西後,你去閻王爺面前說去吧。”

說完,閔真子挺劍向伏纓刺來。

伏纓不敢大意,流螢劍幻起一片劍光,向閔真子迎了過去。

和閔真子相鬥了幾招後,伏纓立刻明白為何十二煞會吸納他為殺手,因為此人的劍法或者不是那種能登大雅之堂的光明磊落的劍法,確實招招狠辣,每一次出劍都以殺死對方為目的,而非是為了比試劍法的高地。

崆峒派的劍法本來就以奇詭變幻見長,在閔真子手中使出來,更是顯示出了老而彌堅的辛辣,甚至連撩陰劍這種為人所不齒的陰毒劍招都能使得出來。

可是儘管如此,閔真子還是低估了伏纓,伏纓的劍法也已經到了大成之境,在加上他手中的那口切金斷玉的流螢劍,竟和閔真子鬥了個旗鼓相當。

伏纓並沒有用盡全力,他若是突下殺手,將閔真子刺傷,這十多名黑衣人不免就會一擁而上,群起而攻之,若是這些黑衣人的武功和閔真子相差不大,那麼他們這群人,就真的落入有死無生的兇險地步。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