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跟著皇帝來到一處妃子的宮殿,皇帝一個人進入了宮殿,侍衛們立刻在宮殿外面緊緊圍住保護,妃子宮殿周圍一樣沒有高大的樹木,劉蘇兒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其中,根本就沒有可能。

而且妃子宮殿外還有宮女不斷進進出出,看來是給皇帝和妃子送酒菜吃食的,若是太監,劉蘇兒還能夠矇混進去,是宮女的話,劉蘇兒只能幹看著。

就算劉蘇兒想要冒充宮女也不行,侍衛們對進出的宮女的檢查也是十分嚴格,別說他男扮女裝,就算相貌不對,也會被察覺。

劉蘇兒來到附近的一處宮殿上躲避,皇宮內的瓦都是用的琉璃瓦,上面極為光滑,普通的人根本難以立足,不過這當然難不倒劉蘇兒,他整個人貼身趴在琉璃瓦上,在暗中偷偷窺探,企圖尋找機會,可是這些侍衛無不精神抖擻,竟然連一點機會都沒有,若不是天色陰暗,只怕劉蘇兒也不會在宮殿上面待這麼久而不被人發覺。

妃子宮殿中燈光明亮,侍奉妃子的宮女比侍奉皇帝的太監還要多,皇帝批閱奏摺到這麼晚了,肚子自然餓了,和妃子一起吃了些飯,喝了點酒,然後談論了一些日常之事。

劉蘇兒功聚雙耳,凝神靜聽,隱隱聽到妃子在用女真話跟皇帝說了什麼,結果皇帝有些生氣,對她說道:“我不是說了麼?以後就算是在宮裡,說話也要用漢話。”

妃子不敢違背皇帝的旨意,用不太流暢的漢語跟皇帝交談起來,問他為何不快。

皇帝回答,漢人中還是有些人不服他們女真人的統治,不過這也都是人之常情,與其對他們大加屠戮,不如減輕賦稅,用德政來感化他們,不管是什麼朝代,都會有人作反,但只要佔據多數的百姓能夠填飽肚子,不生早飯之心,那便沒有什麼大礙。

劉蘇兒聽得心中一動,如此說來,女真皇帝的意圖倒也不錯,與其讓那些昏庸的漢人來當皇帝,倒不如讓一位勵精圖治,精明能幹的女真人來當皇帝,只要他能善待百姓,能讓百姓都填飽肚子,過上好日子,難道不比前朝昏庸皇帝執政時,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的情形要好的多麼?

只不過無論怎麼說,漢人若是由女真人來統治,總是不對的,是從根上就不對,漢人乃是禮儀之邦的子民,如何能夠向外族人臣服?有志之士那個不想著取出胡虜,還我漢人江山?

不過如果百姓們真能衣食無憂,又有誰肯造反呢?如果得不到百姓的擁戴,造反顯然也就沒有了根基。

一時間,劉蘇兒也陷入了矛盾之中。

別說刺殺皇帝困難重重,就算能夠輕易地將皇帝刺殺,結果也不過是換了一個皇帝而已,且現在的皇帝死後,繼承皇位之人少不了會為先皇報仇,到時候受到災殃的,還不是漢人?

況且這位皇帝還算心底不錯,懂得為百姓著想,若是皇位易主,繼承皇位之人會有什麼想法,也是難說得很,償若繼承者實施暴政,加重苛捐雜稅,豈非又會讓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但漢人百姓如果生活在水深火熱,也就會憤然揭竿而起,天下漢人同心,說不定又能夠一舉將女真人趕出關外。

不過這些事還不知道是多久以後的事了,將來的事情如何,現在還不好斷定。

劉蘇兒之所以會冒險進入皇宮,想著刺殺皇帝,不過是為了給汪九成報仇,但如果為了給他報仇,而給天下的漢人百姓帶來一場災禍,只怕也非汪九成所願,如果他在天有靈的話,只怕多半也不會希望他這麼做。

思索良久,劉蘇兒卻似乎陷入更深的矛盾之中。

皇帝和妃子的話斷斷續續地傳來,劉蘇兒雖不能字字都聽得清楚,卻也聽了個大概,什麼妃子問皇帝為何看漢人的書,為何不讓漢人學滿人的習性等等。皇帝說道,漢人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文化禮儀,值得咱們滿人去學習,女真族以前過著遊牧生活,那是迫不得已,能夠穩定安居下來,那是一種進步,人哪有不往前走,反而向後退的道理?漢人書中的智慧,是千百年來經驗的總結,滿人沒有這種積累,所以從漢人中學習也是一種捷徑。

皇帝還提到,妃子雖然是女子,也要多看看漢人的書,能夠明白很多道理。

過了不久,又有宮女將他們吃剩的飯菜給端了出來,劉蘇兒認為皇帝和妃子就要就寢了,可是又等了一會,宮殿中還是燈火通明,只是他們談話的聲音消失了。

劉蘇兒心道,難道皇帝睡覺時也是開著燈的?

很快他就看出了皇帝並沒有入睡,透著窗戶的燈光,劉蘇兒隱隱看到皇帝還湊在燈光下看書。

又過了不知多久,皇帝才讓人熄了燈,上床睡覺去了。

在劉蘇兒的想象中,皇帝應該過著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想不到他不僅在處理朝政上如此勤奮,就連學習也稱得上刻苦,可說比大部分人都要努力,如果他這麼做,都是為了讓百姓生活得更好,那麼他可算得上是一位勤政的好皇帝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面對這樣的女真皇帝,劉蘇兒無論如何都無法將他跟女真人進入中原後的殘酷殺戮聯絡到一起,對他的殺心也漸漸放下。

是殺還是怎的,劉蘇兒開始有些動搖了。

等到天快亮了的時候,又有一隊上千人的侍衛趕來,和這批侍衛交接換班,中間更無一絲機會,劉蘇兒心中生出望洋興嘆的感覺,就算他痛下決心,決定還是刺殺,一時也找不到機會。

看來自己只能另想辦法或者再等候時機,他打算先離開皇宮,等到自己出宮後和丐幫弟子商量一個穩妥的計劃再實施,也不至於打草驚蛇,讓皇帝有了警覺。

而要離開皇宮,現在正是最後的好時機,等到天色大亮後再走,只怕想走也走不了了,到時候他非但沒有任何作為,反而驚動了皇帝,那就得不償失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