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鄭成仁所說,在鄭之龍被朝廷詔安後,他力助朝廷抵抗清軍,後因汪九成身受重傷而降清,受到了滿人重用,而他之所以會受到重用,並非滿人真的看重他的能力才華,而是利用他招降其子鄭延平而已。

說來可笑,滿人為了同化漢人,頒佈了剃髮令,然而鄭延平堅決不遵,唯一一次差點招降成功,也因為剃不剃髮的問題而談不攏,此後便再也沒有招降的可能。

表面上鄭之龍降清以後對滿人忠心耿耿,然而鄭延平畢竟是其子,眼看清軍勢大,鄭之龍便在暗中召集以前的一個江湖上的親信,讓他做了最壞的打算,萬一此子若是落入滿人手中,該當如何將人救出,這位親信想到了狸貓換太子的辦法,可是誰也不知道萬一鄭延平在被捉拿時會長成什麼樣子,因此這名親信獻計道:“咱們不如尋找一些忠於前朝的易容高手,讓他們做好準備,萬一哪一日延平兵敗被擒,咱們就直接讓易容幫的人化妝成延平的樣子,好將他替換出來,眼下清軍為了通知咱們漢人,不少部門裡都有咱們的人,只要到時候使些手段,定能平安將延平公子給救出來。”

鄭之龍雖然覺得這個辦法並非盡善盡美,但一時也想不出別的策略,眼看中原大好江山逐步落入滿人之手,鄭延平只能輾轉於海上,似乎前朝最後這麼一點殘存力量,也在風雨飄搖的危境之中。

於是這名親信尋訪了一些忠於前朝忠於漢人的易容高手,告訴他們前朝最後一點希望就在鄭延平身上,讓他們聚集在一起,等候時機。

這些人的武功自然也都不錯,這是因為替換鄭延平一事關乎生死,償若身手不行,到時候除了岔子,那可就麻煩大了。

可是誰承想,儘管中土天下都沒滿人佔據,鄭延平精於海戰,輾轉萬里,擊潰了倭寇、海盜以及荷蘭國的殖民者,最後登入臺灣,佔島為王,整頓島上居民,修整戰備,竟在海上數次擊潰清軍,一時半會間滿人拿他竟也是無可奈何。

在這種情況下,鄭之龍依舊不敢大意,為了在最後關鍵時刻能讓這些易容好手更容易換人,鄭之龍還找來不少武林高手,讓他們竭盡全力教導他們武功,這些人憐憫這些易容高手捨身赴義,寧可用自己的性命換取鄭延平這點前朝最後的香火不惜赴死,無不傾囊相授,使得這幾名易容好手的武功臻於一流的地步。

而在鄭延平訓練海軍抵禦清兵之際,鄭之龍因為數次招降其子不成,滿人失去了耐性,尋了個由頭將他發配到寧古塔,其後不過一年多的時間,鄭之龍便背負著漢奸罵名屈辱而死。

更為諷刺的是,在鄭之龍死前,鄭延平已在臺灣因病去世。

鄭之龍死後,這些易容高手沒了用武之地,又決心抗清,便組成了易容幫,一直在暗中進行著對抗滿人的秘密行動,外人很少知道其中的究竟,朱重陽他們若不是找到了鄭成仁,恐怕對這其中的原委想破腦袋也想不到。

伏隱心有疑惑,他說道:“既然易容幫的這幾人忠於前朝,少林寺也是咱們漢人的武林首腦,也是一股極有實力的抗清力量,易容幫為何和少林寺過不去?”

鄭成仁道:“這一點我就不清楚了,可能在家叔去世後,無人約束,這些人逐漸改變了心態志向吧。”

朱重陽搖了搖頭:“恐怕不會這麼簡單,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些人的本性十分高尚,寧可付出自己的生命以換取令堂兄的性命,絕不會這麼輕易地改變,這其中定有我們不知道的原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伏隱道:“說了這麼多,不知道鄭幫主可知道或者能夠找到這幾名易容幫幫眾的下落,咱們找到他們一問不就什麼都明白了?況且現在兇手是不是他們,咱們不過是憑空猜測,萬一不是,咱們豈非冤枉了忠臣好人?”

鄭成仁道:“這個可由我去聯絡他們,易容幫的人雖然行蹤隱秘,但我們洪門正是有這方面找人的特長,再加上是我們鄭家的人去找他們,他們也不會躲著不見我,幾位給我幾日的時間,我定能將他們找出來!”

朱重陽點了點頭:“那就拜託鄭幫主了。”

鄭成仁道:“這說的是哪裡話,少林寺有大恩於洪門,少林寺出了事,我們洪門難道不該盡心盡力麼?”

朱重陽道:“那好,不知道我們需要在哪裡等候訊息?”

鄭成仁道:“幾位若是還有其他的事儘管去做,我們洪門弟子就連易容幫的人都能找到,難道還找不到光明磊落的幾位英雄麼?”

朱重陽失笑道:“是我糊塗,那好,我們就在江湖上靜候佳音了。”

正準備和這位洪門的創始人辭別,鄭成仁又喊住了他:“且慢!”

朱重陽道:“不知道鄭幫主還有什麼吩咐?”

鄭成仁猶豫了一下後說道:“易容幫的人畢竟是家叔當年為了在下堂兄所發起的,這些人本性不壞,若是朱大俠伏大俠找上了他們,而他們又承認了少林寺一案,還望朱大俠伏大俠能夠看在家叔的面子上,不要將他們趕盡殺絕,只要誅除首惡就行。”

朱重陽點了點頭:“在下本也不是嗜殺之人,若是他們自己肯承認罪行,我未必會出手對付他們,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我將他們帶回少林,由少林寺的僧人發落就是。”

鄭成仁知道少林僧人慈悲為懷,除了對付罪大惡極之人會選擇斬妖除魔外,其他人都會儘量化解他們身上的戾氣,勸說他們改惡向善,而他鄭成仁也想過,兇手也未必是他們,就算是他們,他們說不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未必就是單純地行惡,因此他點了點頭道:“這可多謝了。”

葉乘風道:“鄭大哥,我要跟著朱大哥伏大哥一起去,咱們剛見面就要分別……”

鄭成仁道:“我有預感,咱們過不了多久就能再見面,到時候咱們再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場,去吧。”

離開少林別院下山的途中,伏隱道:“想不到之前並沒怎麼聽說過這個鄭成仁,對咱們倒還算仗義。”

朱重陽道:“我在之前偶然間聽人說起過洪門,說著洪門的紅字乃是漢子去了土,他們的目的就是驅逐滿人,恢復漢土,只不過以眼下所見,只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葉乘風道:“這又是為何?我聽說咱們漢人多過滿人百倍千倍,滿清擊潰漢人不過用了幾年的功夫,咱們漢人若是起來反抗,就算是一百人打他們一個我看足夠將他們趕出中原,為何朱大哥卻不看好洪門呢?”

朱重陽道:“這件事並非簡單的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的,前朝到了末年,人心散了,天災人禍下,能夠活命都不錯,因此不用什麼清兵打來,咱們自己人揭竿而起,便將朝廷給推翻了,闖王攻進京城,逼得皇帝上吊自殺,只不過闖王雖然奪取了天下,卻不懂得治理,再加上和吳三桂爭那個美人陳圓圓,惹得吳三桂一怒之下領著滿人入關,將闖王擊敗,一切的一切,看似一環套一環,實則冥冥中早有定數,滿人奪取江山後,一改前朝苛捐雜稅逼得百姓高舉義旗,他們善施民政,讓百姓雖不足以安居樂業,至少也不至於餓死,而且百姓剛剛經歷過連續多年的旱災洪災,又經歷這麼多年的戰亂,人心思治,世道漸漸平穩下來,好不容易有了點安定的日子,誰又肯再將自己和家人送入水深火熱中?既然百姓不願再折騰,又何來的一百人去對付人家一人的情況呢?”

葉乘風道:“既然這樣,那又該怎麼辦?難道咱們就任由滿人騎在咱們漢人頭頂上不可?”

朱重陽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是滿人始終能將百姓放在首位,治理得百姓安居樂業,人人都有吃穿,只怕一時無法改變這種現狀,償若滿人不斷欺壓漢人,讓百姓流離失所,那麼根本就不用洪門暗中做什麼,百姓也會自發聚集起來,就會出現第二個闖王,第三個闖王,直到他們選擇出一個能好好治理天下的朝廷來。”

伏隱道:“論大道理,誰也說不過你,現在咱們可不是討論這些虛頭巴腦東西的時候,咱們下面該去哪裡?”

朱重陽道:“你難道連一點自己的想法都沒有麼?事事都要問我,咱們雖然委託洪門的人幫咱們尋找易容幫的人,可是咱們也不能幹等著,下山後,咱們去找一些熟知江湖典故的朋友去打聽打聽,做兩手準備,若是洪門真能找到易容幫的人那自然不消多說,若是他們找不到,咱們可還要想別的辦法。”

伏隱道:“你別說得這麼含糊,我也知道要去找朋友打聽,問題是去找誰呢?又去找哪裡的朋友?”

朱重陽大手一指道:“東南方向,遇到什麼朋友,咱們就打聽一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