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一行蒼天白鶴向南飛去,天漸涼了。

這幾日,從三禁衛傳回的訊息得知,百姓看到天空有巨型之物,是在宣府的柴溝堡。

此處鄰近邊界,過了西陽河就出關了。

諸公嚇得面色慘白,上次出關有寧夏邊軍守護,才相安無事。

這次單槍匹馬出關,若被韃靼人抓了去,豈不是命隕關外。

弘治皇帝皺著眉,看向李東陽:“嚴成錦又告假了?”

“嗯,據臣所知,嚴成錦派了都察院四司去九邊巡查,一旦有訊息,便會傳回京城。”李東陽不敢直接給嚴成錦脫罪。

孔明天燈,是嚴成錦讓宋景所做,這事不假。

百官心中倒不是很擔心,有了皇孫,若陛下還能在位十餘年,彼時,皇孫就能繼承大統。

誰當皇帝還不是當?

王鏊沉聲道:“這孔明天燈,倒是害人!”

弘治皇帝無心再議其他事,看了蕭敬一眼,蕭敬會意,高聲一呼退朝。

王府,

回到府中,王鏊揹負著手走過中堂,覺得有些奇怪,轉過頭:“這些飯菜給誰準備的?”

中堂的紅木圓桌上,擺著燒雞、魚和豆腐湯。

戌時一刻,府上才會用膳,如今才過酉時不久,顯然不是給他準備。

管家賠著笑臉:“給四少爺的,今日,四少爺沒入宮當值,也沒出來吃飯。”

王鏊有些心疼。

罵歸罵,卻也是想讓兒子爭氣,以前怎麼罵都沒事的呀,難道是前兩日罵過頭了?

“你把四少爺叫出來!”

王鏊命下人再端來一碗米飯,見王延昭雙目無神的走出來:“昭兒,陪爹吃點。”

王延昭雙目通紅,似是一夜未睡:“爹,我去見嚴大人了,又去戶部看了賬目,不怪陛下說我汙衊。”

“你去見他幹什麼!他跟你說什麼了?”王鏊丟下筷子,猛地轉過身來。

聽說,李東陽、謝遷、梁儲等公的兒子,見了嚴成錦後,性情大變。

還有劉公的兒子,居然公然揭舉劉公。

原本他還不信,可看見兒子這副模樣,他忽然有種不好的預感。

王延昭微微抬頭:“嚴大人說孩兒是個人才,不該被埋沒,還問孩兒的夢想是什麼,許諾舉薦。”

“一派胡言!本官從未聽過夢想二字!”王鏊拍案而起。

王延昭道:“就是抱負,爹有抱負,孩兒也有抱負,想建立功業。”

“你區區一介中書舍人,談什麼抱負,寫好誥敕就行了。”

“孩兒就猜到爹會這麼說,天下只有嚴大人,覺得孩兒是人才。”王延昭滿臉失望,想起嚴成錦那認真的神色,及信誓旦旦的承諾。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忽然,雙目堅定,似是下定了決心。

瘋了啊!

王鏊不敢相信地望著兒子,這是瘋了啊!

這兩日,他曾在朝堂上多次提及嚴成錦,沒想到,他竟報復自己的兒子,卑鄙至極!

翌日,嚴府。

嚴成錦準備上轎子,卻見一個書生模樣的人站在巷中。

王延昭微微躬身:“學生向王大人借閱了戶部的賬目,自弘治十三年後,國庫年年盈餘,陛下所言有理,是下官誣告。”

“你會什麼?”

嚴成錦想舉薦他,可也要知道王延昭的長處。

雖然看過王延昭的宗卷,但會寫疏奏在文官裡頭,實在太普通了。

能考上進士者,都會寫疏奏。

大家都會的事,你會也跟不會沒有區別。

王延昭滿臉通紅,作揖:“學生會抄誥敕,書法也寫得好,懇請嚴大人舉薦。”

嚴成錦滿臉沉思,坐進了轎子裡。

如今,他只是內閣末輔,沒有實權,雖兼任都御史,卻只是領一份俸祿。

想舉薦王延昭進六部,顯然不可能。

“你怕死嗎?”

王延昭身軀微微一顫,想了想,堅定道:“若為生民立命而死,自然不怕!只怕,死得不值一提。”

“不愧是王公的兒子,本官就知道,你是個人才。”

一旁的何能低著頭偷笑,死定了啊,少爺若問出這樣的話,你八成真要見閻王了。

葉準面色古怪,他見證了李兆番、見證了劉來,見證了謝丕。

一旦問出你的夢想是什麼這句話,就沒有回頭路了。

王鏊為官清正,竟也落得和謝公一樣的下場,唉……

坐上轎子,嚴成錦很快來到午門前,百官陸續走進廣庭,稀稀落落。

宛如去操場做體操的學生般,

嚴成錦感受到一道殺人的目光,微微轉過頭,王鏊死死盯著自己。

李東陽走上來,皺著眉頭:“聽王公說,你蠱惑他兒子?”

“伯樂相馬,豈是蠱惑?”

很快,金鐘響起了。

嚴成錦走進大殿,聽聞身後議起朱厚照逃出宮,看來,今日又要重提了。

“陛下,嚴大人與太子殿下交好,有助其出宮之嫌,若非如此,何必幾日不上朝?”

禮部給事中周璽道。

嚴成錦微微轉過頭,他知道周璽。

此人有個響亮的名稱,與包拯、餘闕號稱廬陽三賢。

在六科官員中,彈章寫得極好,連彈過英國公等幾人,敢言不諱。

“周大人所言有理,嚴大人若不是怕我等彈劾,躲在府中做什麼?”王鏊沉聲道。

“臣在府中查,太子殿下究竟如何上天,臣終於想明白了,東宮用墨甚多,太子不好讀書。

而是用墨塗於天燈上,與夜行衣相仿,躲過禁衛耳目。”

嚴成錦躬身道。

“如今,殿下已離京,你再說這個有何用?”

“有用,殿下倒是提醒了本官,此物若用於奇襲?禁衛看不見,意味著烏雲遮蔽之日,韃靼人也看不見。

若配以火油和火箭,直搗中軍大營,誰能匹敵?

可給京軍加一成把握!”

兩軍交鋒,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敵營的中軍大帳。

但中軍大帳不會裸露,由前後左右大軍包圍,想要突進,就需要一路廝殺挺進。

但這飛球,可以毫無阻攔地靠近中軍大營。

從天上行軍,誰能發現?

弘治皇帝眼底閃過一絲悸動,想了許多:“據朕所知,天燈需耗費牛皮數十百張,何來牛皮?”

只做兩三盞,奇襲效果不大。

宋景微微站出來道:“可以蠶絲代替,蠶絲猶如蠶繭般,密不透風,再在裡層塗上防火的紅漆,良鄉試過,可飛。”

江南有許多生絲,若織成一個大大天燈,不僅比牛皮薄。

還密不透風!

意味著,極小的風力就能吹很遠,且載物也更多。

想到關鍵之處,吏部尚書韓文道:“嚴大人所言有理,臣以為不如組建一支孔明軍,蠶絲織造極快,可迅速北上。”

弘治皇帝頷首:“卿等舉薦一人吧,誰率軍北上。”

劉健仔細想了想,卻沒說話。

這可不能胡亂舉薦,孔明天燈飛上天,站在那麼高的地方,摔下來沒準就死了。

害人啊!

百官面露忐忑之色,紛紛低下頭。

嚴成錦作揖:“臣舉薦,中書舍人王延昭!”

王鏊一口氣卡在喉嚨裡,差點噎死,滿臉通紅指著嚴成錦,“你…我兒又不是武官,是中書舍人!”

“為朝廷效力,豈分文武,王大人若覺得是本官逼迫,不如召王延昭,看其心意如何?”嚴成錦道。

弘治皇帝微微頷首。

不多時,王延昭走進大殿,躬身:“臣願率精兵北上,奇襲韃靼!”

王鏊一口氣沒上來,頭重腳輕,幸虧被旁邊的王瓊扶住,“王大人,撐住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