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想法並非是朱由楫單純的胡亂揣測,或者是只是因為所謂的民族自尊心作祟而產生的。

王徵似乎是在1644年大明滅亡這一年去世的,好像還是絕食七日殉國來著,由此看來,王徵不單是明末的傑出科學家,還是以為極具風骨的大忠臣。就朱由楫所知道的歷史知識告訴他,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在後世大家一般所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是歐洲人在1679年發明的,而此時距離王徵殉國的1644年,也僅僅是相差35年而已。

後世還有《清史史料探究》就已經有著蒸汽機的明確記載,1672年,比利時的傳教士南懷仁(湯若望的學生),為康熙皇帝製造了一輛“蒸汽機汽車”,現在的博物館裡面還陳列著當時的機器原型呢,這可是比之後世所公認的西方世界第一臺蒸汽機發明與1679年還早了整整7年時間!西方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還要等到1776年的時候,才由瓦特改良製造出來。

而且最關鍵的是,後世英國科學技術史專家同時也是華夏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李約瑟提出過一個著名公式,即蒸汽機等於風箱加水排!蒸汽機最關鍵的兩個結構便是,風箱解決了雙式閥門的問題,水排則是提供了直線運動和圓周運動之間的轉換裝置問題,而值得注意的是蒸汽機說需要的這兩個關鍵結構裝置,華夏古以有之,風箱是宋朝人發明的,水排更是早在漢朝時候就已經有了。

朱由楫在後世學習歷史的時候,中西方都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從英國的珍妮手搖紡紗機開始的,但是早在明朝末期華夏就已經出現了比之更加先進的水力紡紗機了,因此在明末的時候其實若要製造出蒸汽機的話,華夏已經是具備了足夠的技術儲備的。

雖然因為明末戰亂等等歷史原因,沒能留下實物和詳細的史料進行佐證,但是單從時間線和當時的中西文化交流情況來看,是很有可能的,朱由楫甚至在想蒸汽機的原理,會不會是被和王徵交往密切的某位傳教士帶回了歐洲,然後才被西方人根據這個原理在1679年發明了他們的蒸汽機出來。

由此種種,由不得朱由楫不去往更深處去想......,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王徵的一生基本上都在致力於科學技術的研究、發現、製造與改良,能夠和徐光啟一起被人並稱為南徐北王,應該不會是人們胡亂瞎傳的。

所以在徐光啟向他介紹過王徵之後,朱由楫對王徵表現的特別熱情,當然,為了不讓大家覺得自己厚此薄彼,對他們哪一個有所薄待之處,實際上對他們每一個都特別的熱情。這些人可都是當世最難得的,也是最頂尖的科學技術性人才,不表現的熱情一些,尊重一些,朱由楫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畢竟自己今後還需要指望他們用心為自己搞發明,做科學研究呢。

雖然王徵、畢懋康、孫元化、李之藻、宋應星和茅元儀,再加上他的老師徐光啟七

個人之中,茅元儀和畢懋康、孫元化三人不能算是真正的科學家,應該算作是頂尖的火器專家比較恰當一些,因為朱由楫所知道的歷史上關於這三人的記載,幾乎都是和設計、鑄造,以及對火器的改良相關。

畢懋康亦是出生於隆慶五年,字孟侯,自號東郊,南直隸歙縣(安徽歙縣)人,自幼便聰敏而好學,弱冠即工古文辭,善畫山水,學識淵博,長得也是一表人才,在士林之間雅負器局,揚歷中外。

萬曆二十六年,畢懋康進士及第,官授中書舍人,後累遷廣西道監察御史、右僉都御史、陝西巡按、山東巡鹽御史等官職。

畢懋康的為官經歷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乃是他在崇禎年間,集畢生心血而寫成的軍事著作《軍器圖說》,書中羅列了從宋時到明末的各種火器,圖文並舉,敘說軍器之製造,使用與威力等。

當然若只是這一點的話,還不足以說明他在火器研究方面的牛掰之處,也不足以讓朱由楫從一開始就對他念念不忘的,一心想著要找到他,並且將之招攬到自己的麾下來。

真正的證明畢懋康有多牛掰的,能夠值得讓他朱由楫看重的最關鍵的一點便是在於,畢懋康在他的《軍器圖說》當中圖文並茂的介紹了他親自製造的一種叫做“自生火銃”的火器。

銃遇風雨不便,凡銃必先開火門,乃可對敵舉放。往往有被風雨飄溼而不能一發者,有未及照星而誤發者,須將龍頭改造訊息,令火石觸機自擊而發藥得石火自燃,風雨不及飄溼,緩急可應手。

所謂的“自生火銃”實際上就是真正的使火器發展邁入一個新臺階,迎來一個大的飛躍的燧發槍。

國防大學畢業的朱由楫,對於熱 兵器的發展歷程並不陌生,西方最早的燧發槍是在西元1547年(16世紀中葉,此時也是在大明嘉靖年間),又出生在槍炮工匠、鎖匠和鍾表匠家庭的法國人馬漢發明出來,隨後被不斷的改良並在西方的軍隊中大規模的裝備。

而華夏歷史上的第一把燧發槍的出現便是畢懋康在1635年製造出來的,不清楚是他本人獨立發明製作的,還是他在西方的燧發槍基礎上進行的改良,因為燧發槍在大明出現比起西方要晚了近半個世紀以上。

當然這些方面的細節在朱由楫眼裡都不重要,朱由楫向來是比較講究實用主義的額,不管燧發槍是西方人發明的,還是畢懋康自己獨立發明的。對他而言真正要緊是朱由楫心裡面清楚,燧發槍的結構並不複雜,以大明朝如今的工藝水平是完全有能力生產製造出來的,而且只要肯捨得花錢砸銀子,在這基礎之上還有著不小的改良和升級空間。

何況,單單就他朱由楫自己的腦子裡面,就記得有好幾款燧發槍的構造圖紙。

這才是朱由楫看重畢懋康,並且一心想著要將他收歸到自己麾下的真正原因。

果說,畢懋康是大明朝最頂尖的火器(火槍)專家的話,那麼孫元化,孫初陽,就是大明朝最厲害的火炮專家了。

今年39歲的孫元化,出生於萬曆九年,乃是大明南直隸松江府嘉定縣(上海市川沙縣高橋鎮)人,和他老師徐光啟算是同鄉。

孫元化也是從小就天資異敏,而好奇略,少年時就曾到上海縣徐光啟學館受業,因此拜了徐光啟老師,也由此開始接觸到了西洋教士和西學,和不少西方的傳教士如金尼閣、龍華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因為跟著徐光啟專心學習數學和火器知識,熱心與西學特別是火炮的研究,所以只在萬曆四十年考了個舉人,一直沒能進士及第,後來更是索性就直接放棄了科舉功名,潛心研究西學。

朱由楫記得,歷史上的孫元化因為拜師徐光啟的原因,雖然和西方的傳教士們接觸和交流的比較早,但是此時還並不是天主教徒,他受洗入教好像是在1621年,也就是明年,聖名好像是叫做依納爵(Ignacio)來著。

孫元化能夠在歷史上幹出一番事業,並將他從徐光啟、以及西方傳教士哪裡學來的火炮鑄造技術施展出來,正是從天啟年間開始的。

因為當時遼東邊防吃緊,遼東邊軍基本上已經喪失了野戰能力,孫元化在徐光啟的推薦下給朝廷上了兩封奏疏,由此引起朝廷的重視,孫承宗臨危受命出任薊遼經略,重用孫元化築臺制炮主張,築寧遠城,依仗火炮防守對付建奴。

後來的虜酋努爾哈赤就是因為在寧遠城下被城上的大炮給轟的受了重傷,最終傷勢復發而亡。

崇禎年間,孫元化還做過登、萊二州巡撫,在登州網羅西學英才,大膽募用西方傳教士,朱由楫在腦海中搜尋著與孫元化相關的歷史記載,他在此期間似乎還建立了一支由27名歐洲人組成的外籍僱傭軍團來著。

孫元化從天啟到崇禎年間,苦心經營,忠於王事,悉心遼東防務多年,為朝廷鑄造新式火炮具體數目不可考,為大明朝抵禦建奴的進攻可謂是勞苦而公高。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若是不出意外,是有理由相信孫元化本人肯定是前途無量的,同時或許還會對華夏的歷史進程產生更大的影響。

然而,十分可惜的是,真的就是一此意外,具體一點兒就是因為幾隻雞而引發了一場吳橋兵變,登州失守,孫元化的一切努力,付諸東流。

孫元化鑄造的所有當世最先進的大炮都落在了叛軍手裡,然後從海路逃走,投降了建奴,將這些大炮一併獻給了黃臺吉,結果原本是被用來抵禦建奴的火炮卻變成了敵人用來攻擊大明的利器,而孫元化也因為這場兵變而被冤死。

不過,想來這樣的結局應該是永遠也不會在出現了,朱由楫在自己心裡想到,這樣的一位學貫中西的頂級火炮專家,如今到了自己的麾下,無論如何都是不會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