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帝駕崩,其喪葬的禮儀流程大致上和皇后的差不多,當然也會有著不少的差別,這裡就不一大費筆墨進行一一敘述了。

隨著萬曆的駕崩,泰昌的即位,大明的朝堂上迅速的發生著權力的洗牌,朝堂上原有的政治格局也在瞬間被打破,原本在萬曆朝的黨爭中被打壓的掉血嚴重的東林黨,趁著這次機會又迅速回血,在朝堂之上的勢力越來越大。

萬曆的大殮之氣還沒有結束,朝中就已經是暗流湧動。

朱常洛已經從大明的皇太子升級成了泰昌皇帝,皇太孫朱由校自然而然的也順利的晉級成了大明新一任的皇太子。

成了儲君的朱由校,便要接手詹事府。

所以,泰昌即位七日之後,朱由校便在吏部尚書周嘉謨的指導下,完成了對詹事府的接管。

詹事府始創設於洪武朝,太祖置大本堂以藏古今圖籍,召四方名儒訓導太子、親王,後太子居於文華堂,諸儒輪班侍從,又選才俊之士入充伴讀。詹事府其實就是用來歷練教導國家的未來接班人,為東宮儲君培養班底的地方。

東宮官屬除了太子少師、少傅、少保、賓客以外 ,還設定有左右春坊官,司經局等部一些部門,其中左右詹事、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同知左右率府事、左右率府副使、諭德、贊善大夫,又有文學、中舍、正字、侍正、洗馬、庶子及贊讀等一大票幾十名官員。

不過詹事府除了在洪武朝的時候,因為老朱大力培養太子朱標,人員配置都很齊全,官員們大多也都有些實權以外,從宣德朝之後基本上人員配置就沒有齊過,而且詹事府中的官員們大多也都只是掛了一個虛職而已。

到了萬曆朝,泰昌帝朱常洛還是太子的那會兒,詹事府中的人員配置那就更少了。也不知到時朱常洛的幸運還是不幸,他的詹事府中有限的那麼幾個官員正好大多都是支援他的東林黨人。

泰昌皇帝剛一登基,就開始了放縱自我,尚在大行皇帝喪期之內便過上了每夜無女不歡,御女數人的放浪生活,壓根兒就沒有心思去管朱由校和朱由楫他們。

朱由校在周嘉謨的指導下接管詹事府的時候,朱由楫也跟著去湊了個熱鬧,整個過程也沒有多麻煩,不過只是過去露個面,讓詹事府中的屬官們先認識一下,同時熟悉一下整個詹事府的人員配置,各個機構有負責那一塊兒的工作。

原本朱常洛在當太子時候的詹事府官員也都隨著他當了皇帝而水漲船高,都將目光盯在了朝堂上那些個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去了。於是到了朱由校這裡,屬於東宮的詹事府官屬配置就更低了,泰昌帝也沒有塞什麼重臣在其中,東林黨人一時間沒有什麼心思顧得上這邊。

不過這樣一來,對朱由校和朱由楫哥兒倆來說,也算是有好有壞吧。壞的地方便是沒有朝中重臣作為東宮的屬官,朱由校做太子時期的東宮班底力量不強,沒有辦法

從屬官中培養自己的心腹重臣,在登基之後無法有效的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朝堂上的局勢。當然好的一面便是不會有什麼人成天的管束著太子,以朱由校對木工科技的愛好程度來說,多半也是樂得輕鬆自在的。

而且,東林黨現在忙著在朝堂上爭奪權位,將目光都盯在接下來的內閣增補上面,注意力壓根兒就沒有在太子這邊,無暇插手詹事府的事務,新即位的泰昌帝忙著享受生活,臨幸美人兒,更沒有心思管這些。

如此一來,這東宮的屬官也就由得朱由校自己做主挑選了。

在弄明白了詹事府目前的情況之後,朱由楫挑了挑眉毛,直接將這事兒大包大攬了下來。

給自己的太子兄長朱由校推薦了一個名單。

孫承宗、徐光啟因為本就是教導皇孫們讀書的老師,再加上孫承宗此前在泰昌帝做太子的時候就是詹事府中的中允,對詹事府中的事情也熟悉。

除了徐光啟和孫承宗以外,朱由楫更是將自己麾下楊嗣昌、洪承疇、孫傳庭、陳子壯、馬士英、姜曰廣,還有阮大鋮、凌濛初和馮夢龍一股腦的都塞進了朱由校的詹事府中,搖身一變,既是自己的屬下又是東宮屬官。

見朱由楫往自己的詹事府內塞人,朱由校沒有一點兒反感,反而很大方的欣然同意了朱由楫給他的名單。

朱由楫如此做的目的,倒不是為了想要爭奪什麼權利,或者說是為了架空已經是太子的朱由校,真正的目的乃是為了在泰昌駕崩之後,大哥朱由校登基時自己可以迅速的在朝堂之上獲得一些話語權,然後插手朝堂上的一些事物。

畢竟新君登基,提拔一些自己人乃是人之常情,更是歷朝慣例不是。

朱由校和朱由楫兩兄弟忙著擴充詹事府的時候,朝堂上的諸公更是沒有閒著。尤其是東林黨的諸君們,更是摩拳擦掌的想要在泰昌朝的內閣當中獲得位置,以攥取更多也更大的權力。

所以,近些時日,百官們在弔唁完了大行皇帝之後,頻頻走動,私下串聯,進行聚會,商議對策。

大家夥因為攤上了萬曆這麼一個奇葩的老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萬曆在面對官員辭職的時候,不論職位大小、品級高低,也不管你是不是內閣大學士或則是六部重臣,只要你遞交了辭職報告,既不批准也不挽留,你愛幹就幹,不幹拉倒。造成了很長一段時間內閣當中都是不滿員的,絕大部分時間裡內閣竟然只有一位閣老在勉力的維持著朝廷的的運轉。

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齊黨、浙黨、楚黨......俱都盯著內閣的空缺上面,想著要在內閣紫紅拿下一兩個位置,很早的時間就盼著萬曆能夠增補內閣成員,這一盼卻沒想到就是二三十年,直到萬曆駕崩了之後,才迎來這樣的機會。

而官員想要進入內閣,需要經過廷推,然後六科給事中們進行署名才算透過,再由皇帝進行御審定奪,最後才

會下聖旨。

廷推也就是官員們根據自身的利益或者說是一些其他的考量,向皇帝推薦自己覺得有資格、有能力可以入閣人選,然後大家一番扯皮.......

總之一句話,在內閣入閣人選上面,無論是東林黨,還是浙、齊、楚各黨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而東林黨的盤算和人選,朱由楫一開始就一清二楚,因為孫承宗和阮大鋮也是東林黨人,只不過孫承宗和阮大鋮二人早已經在為他效命了,早已將東林黨的計劃和想要推薦的人選稟告給了他知曉。

朱由楫在得知東林黨的人選之後,本來是想要插上一手,把事情給東林黨攪黃了的,不過後來想想自己此刻還不宜和東林黨對上,更不宜過早的暴露出自己的政治訴求或者是意圖,於是也就作罷,只是看戲。

況且,朱由楫也相信,朝中浙、齊、楚這些黨人也不會讓東林黨輕易得逞的。

果不出朱由楫所料,東林黨先是推出了禮部左侍郎何宗彥,因為何宗彥不是東林黨人,但是卻和東林黨人走的很近,關係很深,而且去年考滿,被吏部定為上等。

東林黨的對頭們推出的人選是萬曆四十七年因為科考而被人惡意攻擊,一氣之下已經自己辭官不做南下散心去了的史繼偕,和在南京擔任過禮部侍郎的沈傕。

結果在吏科給事中張延登這兒給卡著了,因為他認為推何宗彥者一黨,推史繼偕、沈傕者一黨,這是在搞黨爭,堅決不署名同意,於是廷推自然也就沒有透過。

這樣一來,朝堂上頓時就熱鬧了,御史薛敷政、蕭毅中、李徵儀、倪應春、彭際遇、張新詔等,為何宗彥未能入閣而交章惜之。見東林黨中眾人紛紛出來為何宗彥說話了,齊、楚、浙諸黨的官員忍不住了,咱們推薦的人也一樣沒有透過啊,咱們都還沒叫屈呢,你們倒是先跳出來了,得,既然如此,那就開噴吧。於是也紛紛跟著在朝堂上開懟了,官亓詩教、薛鳳翔等人不停的上疏與東林黨人針鋒相對,進行糾駁,一時之間,朝堂之上好不熱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會推閣員一事,一時間陷入了僵局。

恰在這個時候,東林黨又加入了兩員戰力爆棚的得力干將。

東林黨的這兩員得力干將,不是別人,正是被朱由楫看重,推薦給萬曆被授命出京清查全國五年商稅的楊漣和左光斗二人。

左光斗和楊漣,二人一南一北,清查全國五年商稅,卓有成效,三年多時間便為朝廷追繳了近兩千餘萬兩的銀子,讓朝廷國庫著實充實了不少。

萬曆駕崩的時候,二人清查全國商稅的任務實際上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當二人接到朱常洛頒發的停止清查全國商稅的萬曆“遺詔”時,實際上二人已經在啟程回京向萬曆覆命的路途中了。

直到這時候,他們在得知萬曆天子已經駕崩,新天子也已經即位,並改元泰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