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問題一直是大明朝廷的一個巨大負擔,尤其是對於財政上而言,這一點萬曆是清楚的。如果真的能夠將第六策施行下去的話,或許真的可以解決掉宗室所產生的的一系列問題,只是如此一來,搞不好會引起宗室們一起鬧事兒,都是太祖子孫,也不好意思下殺手啊?萬曆如此在心中想著。

朱由楫不是萬曆肚子裡的蛔蟲,沒辦法知道萬曆此刻究竟在想些什麼,他依舊在滔滔不絕的向萬曆和朱由校分析、述說著他的想法。

他的第九策,高薪養 廉,設立廉政公署和信訪督查制度,其實就屬於吏治整頓的範湊,是他對比了明朝官員和漢隋唐宋時期官員們的平均俸祿水平,還有參考了後世香港政府和紅色中國的信訪制度而寫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明朝的官員俸祿很低,這是全天下包括後世大部分中國人都知道的事情。朱元璋天生對文官有種不信任,加上老朱比較扣門,所以他認為對於當官的不能給他們過多的物資保障,因為這樣只會帶來奢靡之風,不利於培養官場清正廉明的風氣,工資這塊只需要能夠解決官員及其家小的溫飽問題就足夠了,所以一開始就制定了官員低薪酬的政策。

但是老朱忽略了一個問題。大部分的讀書人科舉做官,追求的就是升官發財,用宋真宗的那首詩來說就是追求的黃金屋和顏如玉;而且因為官員需要請師爺等人員替他辦事兒,而這些人呢又不在大明的官員建制之內,錢都是官員們自己出;然後官場之上,一些個迎來送往什麼的有需要花錢......總之,朝廷給的俸祿根本就不夠,所以大明官員們的貪汙問題很嚴重。

當然了,歷朝歷代這個貪腐問題始終都是會存在的,放言中外,無論古今,永遠杜絕不了,只能說是盡最大的可能透過一系列的制度和監督、懲罰的措施來預防、減少和打擊。

其他朝代的官員俸祿無疑比明朝的官員是要高出許多的,尤其是宋朝,宋朝官員的俸祿是歷朝歷代當中最高的。

《宋史.職官志》記載,宋朝官員俸祿大致分作“正俸”、“加俸”和“職田”三大類,說簡單一點就是包括了衣食住行各方面,甚至於就連官員家的僕役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津貼。

就拿宋初的宰相(參知政事、樞密使)這一級別的官員不算各種補貼,單隻說正式工資約

50萬貫每年,換算成後世的人民幣就是300—600萬的年薪。

這或許也是讀書人和文官們對宋朝特別有歸屬感(最主要的一點還是趙宋皇室極力抬高文官地位,以祖訓的形式明確喊出了與士大夫共天下),貪腐程度相對較之與明清兩朝呢要輕一些的原因了。

“皇爺爺,提高了官員們的俸祿,不敢說完全杜絕官員貪腐,但是卻也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減少;朝廷給了他們高額的俸祿,如果這樣還有人繼續貪汙受賄,朝廷要治罪這些人也就是他們咎由自取了,凡有查實者,直接依據太祖之法剝皮實草,以重典正法!”朱由楫說到這裡,不自覺的帶了絲殺意。

“信訪督查便是有如登聞鼓,為百姓們提供一個在逼不得已的時候可以越級上告的通道。

太祖皇帝不是規定百姓若遇冤屈,地方官員不公,可頭頂《大誥》入京城告狀,沿途百官、兵馬不得以任何形式阻攔嗎?這便是信訪之一!

孫兒以為朝廷應當將太祖《大誥》再次刊印,頒行天下!”

“這十策當中有不少都會牽扯涉及到國家的財政稅賦問題,而大明國庫一年的歲入相比朝廷每年的花銷開支根本就是入不敷出,這邊需要開源和節流!”

朱由校這時候再次開口道:“我明白了,三弟的意思是,裁撤宗室,允許他們務農、經商、做工什麼的讓他們可以自己養活自己,就是節流,這第三策鼓勵工商、增收商稅便是在開源。”

朱由楫臉上帶著笑意,“不錯,的確有這作用在內。我大明立國至今,朝廷給了讀書人太多的特權,一旦考中了功名,便可以不用向朝廷繳納任何的賦稅,官員們也經常藉著職務便利和許多的地方商賈勾結躲避朝廷的稅賦.......這些都必須要改才成。

民間和許多文官說皇爺爺與民爭利,殊不知皇爺爺在各地設定礦監、稅監其實也是在為朝廷開源,國庫沒有銀子的時候,不都是皇爺爺從內庫當中撥付的銀子嘛!

還有皇家香皂工坊的香皂買賣,楊漣、左光斗還在清查的全國商稅也都是屬於開源。”

萬曆微微頷首,三孫兒這話聽得順耳。

“皇爺爺,

大哥,孫兒對比本朝和兩漢、隋唐、宋元時期的朝廷稅賦收入和開支發現,大明一年的國庫歲入根本無法和這些朝代相比,遠了不說,只看宋元之時的朝廷歲入就是本朝的幾倍甚至於數十倍。

蓋因為宋元兩朝海貿發達,每年有十之六七的歲入都來自於市泊司,而我大明卻因為厲行海禁而主動放棄了這樣項巨大的財源;反倒是讓許多的官員和海商互相勾結,靠著走私把這些銀子都揣進了他們自己的腰包。

隆慶年間曾有開海,皇爺爺對比一下開海之後的朝廷隨收入和沒有開海之時,便知曉海貿可以給朝廷帶來多少的稅收。”

“官員的俸祿、士兵的軍餉,朝廷要賑災、治河.....許多的事情都離不開國庫的歲入,也就是銀子,做什麼事情總是需要花錢的,而開海就是為了讓朝廷能夠有更多的銀子去做更多的事情。”

“海貿真的有這樣賺錢,可以給朝廷帶來這麼多的稅銀?”朱由校有些不大相信的問道。

“大哥有所不知,海外的許多國家對我中華風物可是仰慕至極,徐先生和許多的泰西傳教士都有交往,不信的話可以派人去南方帶幾個泰西之人回來一問便知。

尤其是我大明所產的茶葉、瓷器和絲綢,更是被海外之人追捧,視若珍寶,往往一兩茶葉,一隻瓷器或者一匹絲綢便能夠換取等重的黃金;而若是由他們自己從大明採購回去這一倒手便是數十甚至於數百倍的利潤!

那些西夷之人為何會不遠萬里的,不畏波濤險阻跨越重洋也要前來我大明,就說那廣東香山濠鏡澳的葡萄牙人賴著不走,便就是想要獲得與我大明的貿易的權利。”

“至於朝中許多的官員為什麼會反對開海,無非就是朝廷一旦開海了,這裡面的大頭便都被朝廷賺去了,他們和他們背後的那些海商便賺的少了,擋了這些人的財路罷了!”

“所以,海禁必須要開,而且還要重新訓練朝廷的水師,既可以巡視海防打擊海盜,也可以緝拿走私,保障朝廷能夠在海貿中順利的收取商稅,增加國庫的歲入.。”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