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在石看著逐漸興奮起來的金泰浩,嘴角一陣抽搐“呀金泰浩?你瘋了嗎?拍電視劇,你能拍嗎?”

“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可以嘗試一下。”

“萬一撲街了怎麼辦?”

劉在石的擔心不無道理,先不說電視劇企劃,宣傳這關是一定要的,而且以金泰浩的性格,不太可能去動用《無限挑戰》幫忙宣傳。

那樣大眾那裡也會去質疑和不滿,其次一部電視劇的成功,首先看編劇和PD。

名氣大的作家單單是寫一個大綱,提交給電視臺,都是三大電視臺瘋搶的東西。

之後只要放出訊息,即便是頂級巨星,為了爭得一個角色,也會乖乖的跑來試鏡。

(《來自星星的你》全智賢在編劇家門口堵路,《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李東旭直接和編劇坐一個航班的飛機靠誠意打動,最初編劇定下的演員不是他。)

成不成,還要看編劇的心情,導演在這個過程裡,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定權。

李賢哲當然明白劉在石在擔心什麼“如果泰浩哥也擔心這樣的問題,那我們把這樣的想法縮減一下,拍成網劇怎麼樣?”

“降低成本,播放渠道放在網路上,同時也降低了風險,不用擔心電視臺那邊的打壓和以及跟同時段播出劇的競爭,這樣風險也就降低了,賢哲這個想法可行。”

金泰浩點點頭,劉在石見李賢哲都說到這種地步,乾脆直接不插嘴了。

在他們開始聊“無限商社”和“週六週六,我是歌手”特輯的時候,李賢哲就發現,金泰浩在對話的時候,一度隱晦的傳達了他想要把“無限商社”的遺憾過渡到這次這個企劃上,給它圓了。

只是連劉在石都沒想到李賢哲膽子更大,竟然直接過渡到讓金泰浩去拍攝電視劇。

一個連“極限打工特輯”,“達喀爾拉力賽”這種危險程度和困難程度SSS級的企劃都能做出來的人,會是個容易害怕退卻的人嗎?

某種程度上,金泰浩的突然“發瘋”,還是基於李賢哲對“無限商社”的分析,還他願意投資。

讓他萌生出想要嘗試去拍攝,不管是綜藝短劇,還是真的電視劇,試問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哪個導演不想拍一個好作品。

綜藝PD也是導演,這個圈子之前綜藝PD轉行去當電影電視劇PD的例子屢見不鮮,只不過成功的甚少。

“也不能說是降低成本,網劇畢竟跟正統的劇的製作流程不一樣,這一次我們合作,我本身不希望能按照正統劇的製作流程去製作。”

雖然過去在美國投資過不少影視劇是下面的人幫他的,但畢竟最終簽字的還是自己。

這種工作模式下即便是李賢哲這個門外漢,都對美劇,華劇還有南朝鮮本土劇的製作流程有一定的瞭解。

這個是金泰浩和劉在石所不知道的。

“詳細說說。”

金泰浩給李賢哲遞了一個本子,李賢哲接過筆直接在上面畫了一個分佈圖。

“正統的劇一般都是邊拍邊播,精彩不過5集。

首先要說本土劇的製播模式。

通常情況下編劇會先寫四五集的劇本,送到演員手裡從而敲定下合適的演員。

比如《花樣男子》,最初被編劇發出邀請的反而是當時在日本活動的SS501的隊長金賢重,當時很多人都說這個角色簡直就是為金賢重打造的。

而飾演具俊表的李敏鎬,飾演蘇易正的金範和女主金絲草的具惠善都是後來才定下。

在劇情的走向和演員的表現,編劇還會根據他們的個人氣質對角色性格,背景等設定做微調,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改動太多。

正是因為大多數的劇是邊拍邊播,最終劇組和電視臺會根據觀眾的反饋進行調整。

當然如果劇本身受歡迎,電視臺甚至會要求編劇增加集數,根據觀眾喜好去強行調整CP和主角的番位。

依我的觀點,邊拍邊播的模式並不可取,我本人在華夏和美國生活,更傾向於拍完再播的模式,邊拍邊播會很大程度上增加編劇的壓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且本土編劇的通病都是為了一開始的收視率,高設定和精彩的情節全部被塞進前五集的故事中。

以至於在寫的時候,卻忘了不知道該怎麼去收尾,尤其越往後越倉促。

如果是偶像劇,生活劇,用一些套路糊弄過去也就罷了,不至於崩的太慘。

但如果是一開始就讓觀眾覺得“故事很多”“野心十足”的劇,最後爛尾都是正常的結局,比如以前的《IRIS》,這個就是典型的大投資,超強陣容,卻爛尾的代表。”

金泰浩看著簡單名字的分佈圖,眼中閃過些許的明悟,本土人看本土劇的製播模式,再透徹,也無法跟外來人去分析的相比。

“所以賢哲的建議是,等劇本寫完後。再開始就演員劇組等問題就行籌建?”

李賢哲皺著眉頭點點頭“對,先寫完劇本再開始拍攝,拍完了再播。

我的建議是,讓觀眾過多的參與到劇情,甚至指手畫腳,這樣完全會壞了大綱,他們只知道怎樣好看,但編劇卻是知道所有的劇情和主配角的人物關係。

如果編劇乖乖的聽話按照觀眾的指手畫腳去更改劇本,最後反而自亂陣腳,就算收視率皆大歡喜,在觀眾那裡會變成:啊~就是這樣,這樣才是正常。

那樣,大家看劇好奇心就沒了,追劇的動力也就沒了,這樣編劇這個職業的存在意義在哪裡?豈不是,人人都可以去當編劇了?”

“我大概明白賢哲的意思了,這個我們以後再多討論,可是,如果拍成網劇,那些嘉賓會願意來嗎?”

“誰說要讓他們來了?當然,一群活躍在以前年代的前輩,因為《無限挑戰》這個特輯說不定會煥發他們演藝生涯裡的第二春。

畢竟綜藝只是讓他們搞笑,唱歌,電視劇就上升到演戲了。

所以,我的想法是,把這個想法拆開,在石哥和其他哥哥們一如既往的錄製節目,而我們,可以這樣……”

李賢哲不會寫劇本,讓他現場把金泰浩的想法給細化成一部劇本簡直是難為他。

但,講故事,每個人都會。

他腦海裡想到的這個電視劇,便是少數的沒有大牌卡司陣容,沒有大牌PD的編劇,沒有大規模的宣傳,最後卻成功逆襲,成為當時的黑馬的“請回答系列”。

《請回答1997》,《請回答1994》再到最後的《請回答1988》,從愛情,友情,再到親情。

這三部電視劇的版權,早在011年就被他連同其他火熱的作品搶先註冊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