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繁華而又安寧的仁楚帝國迎來了他的第三十四個年頭。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如今的仁楚帝國都是一副蒸蒸日上的趨勢,百姓幾乎無饑饉之憂,教化越來越普及,甚至許多地方已經建起了免費的學堂,人心越來越穩固,朝廷官員一片清明,軍隊力量在和平的歲月戰鬥力不但沒有被安逸耗損,反而隨著朝廷國庫的充盈,得到了各方面的加強。

就連從前貧瘠的北仁楚,也已經變得富足起來,產糧不足,於是每年南仁楚產糧的三分之一幾乎都運到了北仁楚,南仁楚銅鐵礦馬匹之類的軍備產量不高,於是北仁楚每年幾乎一半的礦石原料都運往了南方,兩國互補不足,眼看著很快就要齊頭並進,平分秋色了。

而這些之所以能夠實現,都多虧了南北仁楚二位陛下的英名統治。

但凡是朝廷,就必然會出現派系爭鬥,南北仁楚也不例外,而今天下唯一的問題就是同一個仁楚帝國,卻出現了南北分治的問題,所以朝廷官員的意見,也是圍繞這個問題分成了兩派——主張儘快擴大軍事力量用戰爭統一兩國的鷹派,以及主張休養生息,待未來用同樣的文化認同讓兩國逐漸合併的鴿派。

但是這個天下是兩位陛下在馬背上打下來的,可以說在兩個朝廷上,他們的權力是凌駕於一切的。對於南北這種太過支援對方的貿易,兩國朝堂上都有反對的聲音,但是在二位陛下不可忤逆的皇權之下,一切反對的聲音都是無效的。

對於天下的百姓來說,這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他們不會管南北仁楚哪個國家更強會怎麼樣,他們只知道,這些年來,他們的日子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好了起來,再也沒有人提起舊國,所有人都以自己是仁楚子民而自豪。

在仁楚三十三年的冬天,發生了幾件好像不太起眼的小事。

首先是朝堂上,那件聲討的黑鏡司李正的行動最後不了了之,再沒有任何的後續傳出,但是畢竟沒有造成什麼損失,而且李正的兇名人人皆知,所以眾人也就當沒發生過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北仁楚那邊卻是撤掉了孟萬年北滄城城主的職位,由他的弟弟孟少孤繼續擔任,不過孟少孤的名聲也是北仁楚人人皆知的,而且弟繼兄職,好像只是一場政治的作秀一樣,所以並沒有引起什麼風波。

第三件事,就是南北仁楚突然減少了貿易往來的密度,限制普通商人進行糧食鐵器馬匹這些關鍵物資的買賣,這些物資從今往後只允許官商運營,然後一大批行商都因此沒了收入,而且由於大批生意的收歸朝廷,導致官商的數量嚴重不足,朝廷便裁剪軍隊,將從前用於作戰的軍隊都劃入官商,同時也能起到護衛的作用。

為了彌補這部分被裁掉的軍隊,南北仁楚紛紛開始擴充軍隊,而且給出了豐厚的待遇,凡是家中有參軍者,家裡可免最少五年賦稅,根據此人在軍中的表現,還會有更豐厚的獎勵。

三十多年的休養生息,仁楚的人口早就有了幾倍的增長,一時間,南北仁楚的軍隊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擴充到了從前的兩倍還多。不僅是擴軍,朝廷更是很匆忙的開始了對這些新兵的訓練,就連捍北騎都被派了出去訓練這些新兵,同時也在不斷的挑選精兵加入捍北騎。

擴充軍隊這件事可不小,不少嗅覺靈敏的官員都感覺這是要發生什麼大事的前奏,特別是兩國的鷹派官員,都感覺自己的政治抱負馬上就要實現了。

尤其是北仁楚,他們率先調遣軍隊,開始在他們偏南的地區瘋狂調兵,整個北仁楚的軍隊有七成都被調往了南面,在這種情況下,南仁楚朝堂爭吵不休,無數人都認為這是北仁楚要開戰的前奏,但是南仁楚皇帝卻是不為所動,兵力調遣分散全國,而且中心隱隱有放在南方的傾向,最大的證明就是他居然將南仁楚的統兵大元帥調離了京城上雲,派遣到了觀江城。

但是讓人迷惑的也在於此,兩國紛紛擴充軍備,但是貿易量根本不見減少,反而還有增長的情況。

北仁楚的國庫糧食,哪怕在每年顆粒無收的情況下,也夠全國堅持四五年的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北仁楚的皇帝陛下還是在不斷的用軍資換糧資,南仁楚的情況也差不多。

一方面擴充軍備,一方面又在支援對方,這讓所有的朝廷官員都猜不透,這兩位陛下到底是要幹什麼。

所以這幾件事,也都只壓在兩國官員心裡,只敢自己暗暗揣摩。

還有幾件事,並不發生在朝堂之上,但是在民間卻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第一件事情,就是南方海邊的漁民,在一次出海時,意外發現了一處海島。

那個漁民是在海上遇到了風浪,還好他的船比較大,所以堅持過了風浪,等風浪過後他居然發現遠處有一個島,島的面積很大,出於好奇,他登島查探看了一番,發現島上到處都是密林,因為害怕,所以他沒敢多停留,趕緊乘船回去了。

回去後他將此事說了出去,然後想召集人跟他一起再去看看,不管怎麼說,那是他發現的,如果島上有些什麼值錢的東西的話,自己拿一些,這些人拿一些,最後報給官府,說不定還能得到一些獎賞。

因為很多人說他是在吹牛,所以只有十幾個年輕人跟他一起去,不過他也不急得具體位置了,所以船在海上行了十幾天還沒找到,就在大家準備返航時,終於又找到了那個島。

這次十幾個人一起,終於在島上好好查探了一番,這一查探,居然讓他們發現了有人活動的痕跡,因為很多樹木都被整整齊齊的斬斷了,那根本不會是野獸或者自然產生的。但是眾人找了幾天,都沒有找到一個人,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決定先回去,然後找更多的人再來看看。

這次十幾個人作證,終於有幾家當地很大的船行願意跟他們一起去看看,總共找了一兩百號好手,物資帶了無數,翻也能把那島一遍了。

但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這次不管他們怎麼找,都沒辦法再找到那座島了,他們上次還特意留意了大概位置,但是這次把周圍上百公裡的範圍都找了,愣是找不到那個巨大的海島了。

這事兒被大家傳的沸沸揚揚的,有意思的是,這個地方正是從前百國爭霸時的楚國,後來被先帝楚武大帝掌權,正好是從前先帝楚武立仁楚國的地方。

有了這樣傳奇的色彩,各種傳言就更多了,甚至還有人說先帝根本就沒有駕崩,而是登上蓬萊仙島當仙人去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有一個民間的教會突然浮出了水面,他們同樣是以沿海南部為據點,短短幾個月就橫掃了整個南方沿海的地區。

仁楚子民本不太信教,在人人都不愁溫飽的情況下,百姓其實並不怎麼感覺自己需要被救贖,諸如佛教、道教,都只是一些人的精神寄託,大家崇敬,但是不會盲目信仰。

仁楚帝國,可以說是一個沒有宗教,只有對文化的信仰的社會。

但是這個新教會的出現,卻是打破了這個狀態,他大肆宣揚神與鬼,宣揚前生來世,宣揚入教即得神力,成為神的子民,並且有許多教會的人向人們展示那種所謂的神力。

親眼可見的事實,加上他們雄厚的財力,很快便席捲了整個南方地區,可以說十個人中,有五個都在信仰這個教會。

這個教會,就是拜燚教。

不過由於他們並沒有做出什麼反動的舉動,也沒有戕害百姓,反而會在許多貧窮的地方開展救助,所以官府也不能插手什麼。

還有一件事情,是關於武林的。

南北仁楚從來就不憚於武林勢力的,所謂俠以武亂禁,在仁楚其實是需要冒很大風險的,因為你就算是個大宗師,也幾乎不可能逃得過仁楚軍隊追殺圍剿,而且仁楚法律嚴明,犯了事兒是不可能讓你逍遙法外的。

而南北仁楚兩國,這次達成了高度的默契,統一行事,就是要將手伸到江湖中去。

他們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將本來只在民間流傳的天地榜的評定收到朝廷手中,朝廷為此特意開了一個新的部門——武部。

六部變成七部,這可不是什麼簡單加個名字的事情,多了一部會多出多少明爭暗奪,這都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不僅僅是天地榜,他們還要統計天階以上的人——宗師境,弄出了個宗師榜。

為這件事情,皇帝親自下令,讓兵部、黑鏡司全權協助,必要情況下,武部甚至擁有對其餘六部的直接下令的權力。

但是時間匆促,武部也沒辦法去一一統計這天地榜上人的實力,於是大多數都是沿用從前的榜單,重心則是放在了統計天下宗師人數上,當然了,這個統計是繞開那些朝廷中的宗師的,只統計那些江湖之中的或已知或隱姓埋名的宗師。

截止到仁楚三十三的新年這天,已經有二十四名宗師之名登上宗師榜。

第二件事情,便是圍繞這個天地榜,將江湖與廟堂之間打了一個通道,這個通道可以讓江湖中人直接步入廟堂——

南北兩朝,將每年舉辦一場武林大會,由武部一手主持,具體的大會細節尚在商討之中,但是據已知的訊息來看,每屆在武林大會中成績優異者,可以直接步入朝堂。

武林大會會分成好幾個部分,首先就是天地榜上的高手,無特殊情況要全部到場,然後他們之間要舉行比武切磋,以此劃分排名,這個排名將對他們的門派產生重大的影響,直接決定朝廷對你們門派會有多大的支援力度,甚至一舉超過懷玉劍莊成為天下第一門派也是可能的。

就算你是孤家寡人一個,只要能取得高的排名,朝廷也會全力支持你開宗立派,你一人便可以撐起一個宗門。

然後其他的,還會有什麼少年英雄會之類的,具體如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反正初步估計,整個武林大會舉行完,起碼要兩三個月的時間。

這種方式好像是考武舉,但是其實不是,仁楚的武舉並不是考武功,而是考兵法謀略,而這個武林大會,則是面向所有的武林中人,哪怕你大字兒不識一個,也可以參加。

透過這個武林大會,其實出路有很多,你可以直接加入軍伍,這樣你一入軍隊起碼就是一個能管幾十人的小隊長,甚至可能直接統領一支部隊也不是不可能;二也可以進入武部,這可是六部之後的一個新部,現在來看可以說風頭無兩,能進這裡那也是前途無量的;三來,能從這裡出彩的,不管是並不還是刑部,甚至是黑鏡司,都會無比歡迎這樣的人加入的。

而且,這個大會是南北仁楚兩國共同舉行,可以說是整個天下的一場武林盛會。

不屑於朝堂瑣事世俗繁瑣的高人自然有,但是正所謂學的屠龍術,賣與帝王家,對九成九的江湖人士來說,能得到朝堂的認同,甚至邁入朝堂,他們是不可能拒絕的,而且在這種盛會上,哪怕自己沒能力贏得些什麼,能結識一些江湖上的前輩,也是極好的事情啊。

這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同時發生在仁楚三十三年這一年中,任誰也看不出這些事情之間會有什麼關聯,正如每天都會有人出生與死亡一樣,一國之事以年為單位好像也顯得再正常不過了。

這一年裡,謝晨從豐靈劍莊出發,一路輾轉最後回到了寒山村,見證了仁楚帝國的和平與安定富足,也看到了在這平靜表面下的陰暗角落,但是從他個人角度來看,仁楚帝國無疑是在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著的,特別是柴澗風所管轄的禮安縣,更是讓他看到了天下未來的樣子,老有所依幼有所養,人人都有書可讀,人人都可以在午後悠閒的坐下樹蔭下乘涼。

禮安縣可以做得如此,那其他地方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這不僅僅是謝晨的想法,更是如今幾乎所有仁楚子民的想法。

而整個仁楚帝國,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迎來了仁楚三十四年。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