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時間還有一個多月,中間還有個新年,這麼長時間幹什麼好呢?

如果只是謝晨自己一個人,他可以去跟懷景奇他們一起伺候懷驥前輩,那樣景奇兄就得管自己吃住,美滋滋,他也可以直接留在二院,反正天天都是要練武的,在哪裡練都是練,就當是留下來陪上官師兄了。

可是現在不止是他自己,還有曹曦,甚至還有暮長雲。

暮長雲休養了兩天就好了,雖然還沒有恢復到巔峰狀態,但是已經沒什麼影響了。

所以謝晨決定:

回家!

從觀江城到寒山,馬不停蹄的趕路,大概需要十天左右,哪怕他們三人速度慢一點,十五天也完全可以到寒山村了。

等回了家,還能一起過一個年。

曹曦雖然也想家了,但她出門也才兩個來月,外面的世界對她來說同樣也是充滿了新奇的,而且這份新奇還沒有消減下去,所以就算不回家,她也覺得不錯。

但是她也知道,謝晨哥哥肯定想家了。

劍莊要求的是正月初五返院,不是要他們在初五這天全部到劍莊集合,而是讓他們初五這天從家裡出發,不過不能太晚,要是整個正月都過了你還沒回來,那就沒好果子吃了,一個月都到不了,你家住天邊嗎?

不過,在回家之前還是要跟懷安謹莊主以及景奇兄他們道個別的。

懷景奇他們也都理解謝晨的心情,而且只是放個假而已,謝晨現在也不是之前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子了,起碼回趟家還是不用擔心了。

出來時,他和劉蠻兩人,跟著十幾個懷玉劍莊的人,那時候他還只是個什麼都不知道山裡小孩,現在兩年過去了,小孩子變成了小少年,也該回家了。

這一次,身邊只有曹曦和暮長雲兩人。

無咎是把暮長雲託付給了他,那他就沒有撇下她不管的道理,也許這次帶她回家,透過家的溫暖,也能讓她稍微變得開朗一些。

萬里歸鄉路,

隨緣不算程。

臨行前懷景奇給了謝晨一包銀子,估摸著有三四十兩,謝晨本來不想接的,但是懷景奇說是借給他的,還要算利息的,回家就算偷到時候也得還我。

謝晨這才安心的接了過來,他也不知道利息,到時候請景奇兄吃頓酒就是了。

雖然平時能心安理得的吃他的喝他的,但是總歸要一碼歸一碼,不能因為這些東西讓關係變了味兒。

要回家,首先還是要渡江,三人這回從觀江樓下路過,終於沒再登樓了。渡江有專門渡江的船,整個碼頭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和船,船有大船有小船。不是人們不想在江上修一座橋起來,而是實在辦不到,就算能修起來,也會在夏季汛期時直接被沖垮,所以僅靠渡江這個行當,就能養活無數人。

謝晨他們也沒有要求享受,上了一艘小船,船上能容納二十多人,現在是冬季,河水已經降下去很多了,所以不怕有什麼危險,而且這些人就是靠水吃飯的,個個掌船的功夫都是爐火純青的。

三人換下了懷玉劍莊弟子的衣服,所以並沒有引起什麼注意,謝晨穿著一身青色長衫,腰間佩劍,長髮微飄,活脫脫一個讀書人模樣,加上可能是他練武的緣由,看起來根本不像一個才年滿十四的,從身高上看說他有十七八都不會有人懷疑。

本來他還想拿把摺扇的,想到這是冬天怕被人當成傻子,所以就作罷了。

曹曦穿著一件乳白色柔絹長裙,長髮自然的垂著,雖然不施粉黛,但是那副恬靜的氣質讓人都顧不上看她的臉了,暮長雲還是喜歡穿她那件淡藍色曳地裙,這衣服還是當初顏瑜姑娘給她買的,她好像特別喜歡。兩人都是正十幾歲的少女,秋水伊人,只是安靜的坐在那裡但是好像就已經吸引了全部人的目光。

在這樣的情況下,坐在兩人面前說得眉飛色舞的謝晨就顯得極其面目可憎了!

不過坐這樣小船的,一般都是些普通人家,最多再有些江湖俠士,再一看謝晨他們三人的穿戴裝扮,自然也就不會有人上來找事兒了,下了船誰也不認識誰,江湖上多得是萍水相逢,攀談搭訕這種事情其實很少。

下了船,往東南方向走,大概十多天就能到雲州城,再有個五天左右就能到寒山的地界範圍了。

他們全程全部走官道,晚上就住在路上官府的驛館裡,基本上有驛站的地方就會有一個驛館,也算是官府的生意,但是由於條件實在算不上好,而且經營的老闆都是拿官府俸祿的,驛館盈虧跟他們關系不大,幾乎都沒啥好態度,所以生意實在是差的不行。

但是謝晨可不在乎這些,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安全問題,這一行可不是他一個人,萬一又遇到了拜燚教的人,他自己能逃跑、能反抗,可是小曦和暮長雲怎麼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景奇兄教過自己一句話:

一身武藝,平日只言三分。

江湖多險,哪天狹路相逢。

他雖然還沒吃過這方面的虧,但是也知道這句話是極有道理的,所以一路上也是時刻提醒自己,能低調就低調,最好讓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會武功,把自己當成個普通遊學的讀書人才好。

謝晨認為,能從書中、從道理中學來的東西,就不要非得自己去試一下、闖一遍了,那些先人之言都有其正確的部分,你非不信,非要不服氣地去證實一遍,最後吃了大虧再悟到這個道理,說悔不該當初就太不划算了。

比如這個道理,景奇兄告訴自己,自己知道了,那自己就不要再去一路招搖逢人炫耀了,如果自己沒先知道這個道理,可能一路吃了幾次虧之後,也能悟道這個道理,但那何苦來哉呢?而且說不定,有些虧是要命的。

那時候再說初聞不知句中意,再知已是事中人,就太晚了。

用曹先生的話說就是,書中道理不是讓你一一去主動嘗試的,而是讓你事先知道這些道理,然後能對行動有所增益,這樣讀書就很有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