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龍抬頭之後,萬物回春,天氣一天比一天溫和。

南鄭,城郊。

明侯府。

府邸之上,各個衙門之間,腳步聲不斷難道響起,進進出出,忙碌非凡,足可見如今明侯府的運作已經開始走上了一個正軌之中。

明侯府雖小,可五臟俱全,文武之臣,雖然不足,可治理漢中南陽卻綽綽有餘。

昭明堂上,牧景一襲錦袍,頭戴玉冠,跪坐案前,手握一卷竹簡,看了一會之後,眼睛有些的痠痛起來了,心中一股無名火,把竹簡直接丟出去了。

“中恆!”

“主公!”霍餘從東面的偏殿走出來了。

“之前我讓你建立的造紙作坊,如今的成果如何?”牧景有些陰沉的詢問。

這看竹簡的日子,實在太難受了。

這漢中的奏本,有一半以上都是以竹簡書寫的,看著看著,自然讓他煩躁。

“目前造紙數量勉強供應明侯府,還有南陽,至於漢中,還沒有辦法完全普及!”霍餘拱手稟報說道。

當年牧景在京城建立造印監,好景不長,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基本上已經洩露出去了,但是幸好,那一批嫻熟的工匠儲存了下來,送回南陽。

霍餘透過昔日景平商行的一些渠道,把這些人都召到了南鄉去,在南鄉建立的一個造紙工坊,從前年開始供應,如今南陽各縣倒是能普及了。

但是漢中,去年才安穩下來,今歲才開始發展,自然有些落後。

一些縣城所用來上奏的,基本上還是竹簡這些老套的東西。

“在漢中建立一個工坊,加大造紙的產量!”

牧景沉聲的道:“我要在歲末之前,漢中完成紙張和竹簡之間的更換,我不希望我案前再出現這些起碼好幾斤重的木簡和竹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時代在進步,他可不能讓漢中退步。

當年他的一念之差,已經讓這個時代從木簡竹簡書寫的習慣,變成的紙張書寫,各方諸侯基本上都會有造紙的工坊,漢中要是落後,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諾!”

霍餘拱手領命。

發了一通脾氣之後,牧景又苦逼的坐下來,繼續批閱奏本,身為明侯,明侯府之主,如今的漢中之王,他的事情可不小,大大小小的事情要是忙起來,腳跟不著地。

“主公!”

胡昭不知道什麼時候來了,在旁邊等待了一會,待牧景批閱手中的奏本之後,才躬身行禮。

“孔明?”牧景抬頭,目光斜睨了一眼:“你可比我還忙,怎麼這麼有空,來串門啊!”

胡昭的長史衙,也在昭明堂之中,只是他們一個在外,一個在內。

長史乃是明侯府的副位,執掌文武,可謂是牧景之下,萬萬人之上,不管是北武堂,南書房,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有權力過問。

“最近景武司上報了一些訊息,昭想要和主公通通氣!”

胡昭在牧景對面跪坐下來了。

“中恆,上茶!”牧景擺擺手。

霍餘親自端茶上來,分別給兩人各自斟了一盞,然後安然退到一邊,提筆開始書寫,他乃是文吏,也是牧景身邊的秘書,還有一個任務,記錄會議,或者談話,在古時候,這樣的職務,叫起居郎。

“景武司基本上對外,行軍略探查,什麼訊息要你來過目啊!”

牧景奇怪。

“景武司的職責乃是查探訊息,沒有軍政之分!”胡昭說道:“景武司的訊息,南陽有大批商賈,行關中,荊州之路,已經隨商隊,向著我們漢中而來!”

“哦?”

牧景聞言,嘴角微微揚起:“看來他們對我的馳道計劃,已經心動了!”

一些精明的商賈,總會有敏銳的觸覺。

他們對利益會異常敏感。

這種以路稅來修路的方式,在很多儒家子弟來說,絕對是大逆不道的,堪比攔路打劫,但是在商賈眼中,這未嘗不是一樁很好的生意。

牧景當年親自提拔幾個商人,都是有敏銳觸覺的人,無論是張恆,還是孫郝,他們不會看不到其中的利益。

雖然周期長,可收益必然可觀。

這時候就很考驗商賈的魄力。

牧景相信,有魄力的人其實不多,但是他也相信,敢投資的人必然會有,資本論這可是他送出去的書,看過的人不少,他們會誕生野心的。

“主公,這馳道計劃,真的可行嗎?”

胡昭還是擔心。

“為什麼不可行?”

“主公可想清楚了,一旦設定關卡,對百姓收取路稅,那可是會影響主公名聲的,與民爭利,明侯府當如何立足!”胡昭要考慮的太多了,雖說能把漢中南陽直接打通,這對漢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後果也很嚴重。

“天下從來沒有白吃的午餐!”

牧景平靜的說道。

“話是這個道理,可百姓不知道啊!”

“孔明,我們這一次,可是要建立的是四條馳道,如果是我們自己來修建,不知道明侯府能不能拿出這麼多資金來了?“牧景問。

“不可能!”

胡昭斷然的道:“別說四條馳道,就算是一條,我明侯府都承擔不起來!”

修路是最好費人力物力的,如今的明侯府,稅賦都沒有徹底理清楚,養兵,安民,哪方面不是付出的多,收入的少,想要修路,起碼要休養生息好幾年才有可能性。

“那不就得了嗎!”

牧景攤攤手:“既然做不了,我們就要變通,我不介意承擔這樣的惡名!”

“我還是希望主公能三思!”胡昭說道。

“無需了!”

牧景擺擺手:“此事我既然已經交給了南書房,就讓南書房去策劃,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管是為了日後能出兵南陽,還是為了兩地百姓的交匯貫通,此計劃非行不可!”

這是他今年最大的一個計劃。

哪怕是參狼羌的事情,都比不上計劃的重要。

一旦他能讓那些商賈摻合進來了,集合他們的資金去修築這些馳道,在一兩年之內,他就能打通與南陽之間的間隔,屆時南陽漢中,才方為一體。

他絕不會讓任何人來反對這個計劃的。

“既然如此,屬下就不打攪主公了!”

胡昭嘆了一口氣。

這事情利弊如何,他很清楚,但是結果會如何,他也不清楚,事情一天不去做,永遠都不知道結果,他是反對了,但是牧景既然有決心,他只能支援。

儘可能的把事情的後果處理的完美一點,是他這個明侯長史的職責。

胡昭離開之後,伊籍把南陽一些奏本整合了一下,遞給牧景,忍不住問了一句:“主公,其實沒有必要這麼急躁,修路很重要,但也可以一步步來,胡長史說的沒錯,百姓如果不認可的話,會把讓主公聲名狼藉!“

“機伯,做事情要有長遠的目光,不能因為眼前的一些阻礙而停下來!”

牧景輕聲的道:“不去做,就會拖,拖下去,始終做不成,既然想要做,沒必要顧慮太多,況且如今的漢中,我自問還能掌控局勢!”

聽到牧景這話,伊籍但是有些點頭認可,如今的漢中,明侯府不算是根深蒂固,但是也已經逐漸掌控主動,不是當初一點根基都沒有了。

……

二月的南鄭,十分熱鬧。

特別是近日,一個個商隊從天南地北而來了,紛紛進入了南鄭城,讓城中的驛站和客舍都顯得人滿為患。

“這不是風掌櫃嗎?”

“餘掌櫃,你怎麼也來了!”

城南驛站之中,兩個商隊進駐之後,一個照面,為首的兩個人頗為驚訝。

他們同為商賈舊識,同為關中商賈,來到漢中,也算是他鄉遇故知。

“風掌櫃,聽聞你風家加入了恆通商行,看來傳言不假啊!”餘掌櫃走上來了,笑眯眯的說道:“要說你們風家在河東也算是豪商,還真讓人意外!”

“我們風家當年就是景平商行的一員,現在跟著張恆大掌櫃混飯吃,也沒什麼的!”

風掌櫃反譏起來:“倒是你們餘家,可和景平商行沒有什麼關係,你們也來了,訊息倒是靈通的很!”

“那是!”

餘掌櫃得意洋洋的道:“天下又不是你景平一系的人,這麼大的事情,還是昔日的景平商行大掌櫃親自主導,必有利益,雖密不外傳,可也不僅僅是南陽的商賈才知道,我們糜掌櫃的訊息,總不會錯吧!”

當年景平商行分崩瓦裂的時候。

還有一家得利的。

那就是東海商行。

糜家,天下商賈的佼佼者。(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