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櫃的,快來一份最新一期的鴻都學報!”

“好嘞!”

“這是錢!”

“客官,今日的鴻都學報全部免費贈送,不收錢,請客官收好了!”

“什麼?我還以為這福利早就沒有了,沒想到今日還有,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今日鴻都學報又免費贈送!”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鴻都學報這一期免費贈送,開始的轟動四周,炎黃子孫的思想,免費的東西,不要白不要,一個個衝去,想要領一份。

“快去領,手快有,手慢沒有,去晚了,就會被排完了!”

“快去,快去!”

“……”

半日時間,雒陽就陷入了一個鴻都學報的風暴之中了。

“呸!”

“我倒是看看你們能虧本多久!”

“哼,邸報乃是的學識,怎可以如此銅臭手段而營運之,這鴻都學報實在是難登大雅之堂!”

“……”

無論是儒學日報,還是太學早報,這時候並不是很在意,都只是認為的鴻都學報是在弄銷售而已,但是他們並不知道的是鴻都學報這一期引起更大的風暴是內容。

“今日不知道是什麼主題?”

“應該是朝廷政策?”

“可能是西涼戰況?”

“我聽說朝廷有意改良入城稅的政策,正在討論,或許這一期就是說這個!”

沒有拿到鴻都學報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猜測,然後迫不及待的開始開啟鴻都學報,想要證明自己猜測的主題。

“這是什麼?”

“好大的一個標題,三個字,就已經佔了一個正面!”

“這是——求賢令?”

“……”

當無數人拿到了這一期的鴻都學報之後,第一眼就發現了已經佔據了正面絕大多數的板塊的標題,那個標題只有三個字,三個龍飛鳳舞的大字——求賢令。

“求賢令?”

“難道這一期的文章就是一篇求賢令?”

“這不會是朝廷頒佈的求賢令?”

“應該不會,朝廷還需要頒佈求賢令?”

“會不會是當年秦孝公的那一則求賢令,當年秦孝公寫下的那一則求賢令,可是言辭華麗,得無數人響應啊,刊登出來,讓我們學識一下,也有可能的!”

“可能是吧!”

“……”

無數三三兩兩成群結對的士子對著的這一份報紙的標題開始熱切的討論起來了,他們都被那佔據所有人眼球的標題所吸引起來了。

可隨著眾人拿著報紙深看下去,才發現,這是一則真真正正的求賢令。

標題之下,那一遍頗有韻味的散文也被一些士子在默默地讀出來了,聲音覆蓋茶樓酒肆,讓很多人都能的親耳聽到。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

“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

“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

當念到一半的時候,不少士子已經開始反應過來了,他們開始熱切的討論。

“這是朝廷頒佈的求賢令嗎?”

“朝廷居然想我們頒佈求賢令?”

“這怎麼可能?”

“不知道這一則求賢令何人所書,頗有韻味,必之昔日秦孝公親書的求賢令更加熱切,文采不凡啊!”

“或許出之一儒者之手!”

“……”

很多讀書人都有些面面相窺起來。

要知道如今乃是大漢朝,朝廷的規矩森嚴,並非在先秦戰國時期,人才無處舉薦,流落異國,在大漢朝,舉薦制度已經的深入人心,才會形成了士族這種產物。

“不要吵,繼續念下去!”

“就是,要吵待會在吵,現在聽他們念下去,我要聽完整的!”

有人大喝起來了,這些人根本不認識字的人,但是也好奇,也想要聽聽,這朝廷頒佈的求賢令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

“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不管是茶樓酒肆,還是大街小巷,其中並不少明文識字之輩,這一篇求賢令被無數有心人,一遍一遍激昂的念了出來了,聲音幾乎迴盪在雒陽城的每一個角落。

這彷彿就是一顆核彈,爆發了,終究帶著的強大的輻射,開始引起了一陣陣讓無數人都有些膽戰心驚化學反應。

“求賢之令,求天下賢才,好大的口氣啊!”有人在感嘆。

“這分明是牧氏的陰謀,他們太可惡了!”也有人看的通透而表現出來怒叱狀態。

“唯才而舉?好一個唯才而舉,喪我儒家道德之底線!”有儒著哀嘆著。

“牧氏如此渴人才之投,必有所想!”深思熟慮之輩,想常人不敢想之事,頓時感覺渾身寒意凜然。

“朝廷求才,吾心有大志,不知可否自薦!”懷才不遇,蠢蠢欲動的不在少數。

“數年舉薦,並無某之名,若是如此落魄下去,日後恐怕就要泯滅在這的人潮之下,若能得求賢之輩賞識,或許尚有際遇!”

“此乃朝廷之求才,我應之,當無妨!”

渴望出仕途之人,不在少數,當著這求賢之令,自是心動不宜,紛紛開始行動。

……

西城街口。

幾個遊俠腰配劍,各自穿著寒暄的衣袍,圍著一個讀書人。

“方秀才,這上面說的是啥啊!”

“況老大,這是朝廷頒佈的求賢令,唯才而舉,求賢不問德!”

“求賢令?”這個遊俠首領眯著眼:“朝廷求賢?”

“準確來說,應該是太傅牧山在求賢,這報紙下面,還附帶了一則訊息,城中開設了一個求賢館,但凡有才,無論文武,無論是不是儒家學徒,百家之才,旁門之才,只要是才具之輩,都可登館!”

“老大,不如我們去試一試啊!”

有人心動了,最近遊俠的生活也不太好過,他們這些混京城的遊俠更是被王越一人所波及,遭遇執金吾衙門的窮追猛打,最近都不敢出來討生活了。

“老大,去試一試也無妨!”

“對啊,老大,我們的武藝也算是雒陽遊俠之中數一數二的!”

五六個遊俠正在勸著遊俠首領。

遊俠首領四十出頭,滿臉鬍鬚,但是太陽穴高高鼓起,明顯是練氣有成,內勁高手,他握著劍,眸光栩栩,看著旁邊的讀書人:“方秀才,你這事情到底靠不靠譜?”

“這個?”

方秀才考慮了一下,道:“據我所知,牧太傅本事綠林中人,昔日還是南陽黃巾,叛賊洗白,方入駐朝廷,掌控朝廷大權,可正因為出身卑微,放無人追隨,手中無可用之輩,所以他迫切的想要的求賢才,亦是有可能的!”

“那我去試一試!”遊俠首領心動了,咬著牙道:“這樣下去,早晚被執金吾緹騎給逼死,離開雒陽,我們也沒有什麼營生之技,還不如去拼一拼,或許還能拼出一個富貴來了!”

京城之中,魚龍混雜,如同這樣的遊俠,數不勝數,都是在雒陽討生活,然後被逼絕境,然後被突如其來的求賢令所覆蓋的也有大半,想要的嚮往求賢館的也不少……

……

……

雒陽南城,四名坊。

“郭兄,你如何看這求賢令?”

四個寒門讀書人,年紀大了四十來歲,年紀最小的,只有二十歲出頭,他們在一個小院落之中,席地而坐,共論桌面上的一份鴻都學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先秦時期,秦國處西岐之地,被中原之士排斥在外,可終成霸業,一統江山!”

為首的讀書人,三十歲左右,散發儒雅的氣質,四四方方的面容,一雙眼眸栩栩如生,聲音之中帶著的強烈的撼動力,他幽幽的道:“世人皆言,秦之功,乃始皇,某卻意不同,秦驚世之業,乃是秦數代君王所積累,其數秦孝公為之最,他頒佈的求賢之令,籠天下之才,西行而去,過函谷關而入,為秦建立堅定的根基,才有了秦日後一統天下的底蘊!”

“可現在我們誰都不知道這求賢令是何意?”年輕的讀書人低聲的說道。

“何意?”

為首的讀書人沉聲的道:“此乃牧氏求才!”

“牧氏求才?”

其餘三人,聽聞此言,面面相窺。

“牧氏起於卑微之中,無赫赫之功,唯強大之兵,可難定江山之穩,不論皇權之事,單單是士族是刁難,足以讓他無人可用!”為首的讀書人輕聲說道:“他以求賢之令而求才,所謂者,無非是鞏固地位,更甚者,有霸業之心,意顛覆之舉,此乃昭然若渴!”

“那我們就不管這求賢令了!”有人正義凜然的道。

“不,如此大好機會,豈能錯過!”

為首的讀書人冷冷的道:“吾等寒門出身,卑微比牧氏更甚,十年寒窗無人問,牧氏尚有重兵之權,可出人頭地,我們能哪有什麼,即使才學滿腹,也不得其門而入,最後不也被那些士族學子所壓制嗎?”

“誰說不是?”

“當初舉孝廉的時候,明明郭兄能力更具,卻讓韓家的紈絝子所得,無非就是韓氏乃是百年世家,家學淵博,方讓儒者所選嗎?”

幾人都憤憤的說道。

“我們想要出人頭地,唯求賢之令!”為首的郭姓讀書人手捏著報紙,堅定的說道:“明日我便去求賢館,此乃唯一之際遇,某不想錯過,至於日後如何,某已顧不得這麼多!”

“我與郭兄同去!”

三人點頭,互相拱手行禮,意為志同道合,同行前路。

雒陽乃是帝都,這裡普及學識的程度遠遠的超過大漢任何一座城池,這裡的讀書人也多如牛毛,鬱郁不得志之輩更是的無數。

如同這四人一般,被這求賢令所吸引的士子,也大有人在,心動不如行動,不少讀書人紛紛動身,嚮往求賢館而去……

……

……

不到三日之間,求賢之令,覆蓋關中。

這一個求賢令就好像一種病毒,而鴻都學報就是傳遞這種病毒的途徑,當鴻都學報開始蔓延雒陽,開始傳遞出關中,開始散落四方的時候,求賢令也被傳遞出去了。

關中大地,無數人才,懷才不遇,有千里馬之能力,卻沒有伯樂賞識,無可投門,此時他們頓時被求賢之令一顆顆蠢蠢欲動的心,正在嚮往著雒陽的求賢館而去。

“夫君,你這收拾行禮,要去哪裡遊學啊!”

“夫人,家裡面就拜託你了,為夫去雒陽,求賢令上,賢能可用,為夫雖驚世之才,可自問也有的安邦之能,為夫要去試一試!”

“夫君盡去,家中大小事情,妾定當維持好,等待夫君歸來!”

“……”

“兒啊,你這是要去哪裡啊?”

“爹,昔日我安母親下棺,乃是大逆不道,在鄉里,已是聲名盡失,無道德所依,士林排斥,讀書半輩,卻前路被堵住,孩兒不甘心,今朝廷頒求賢之令,不問出身,不問德行,唯才而舉!”

“去吧,兒啊,天地廣闊,你盡可去闖,不必擔心為父,為父在家中,等你事業有成!”

“孩兒不能為父親守孝,乃是罪責,日後當承父親膝下,補今日之遺憾!”

“吾兒有才,豈能如此的婆婆媽媽,當行大丈夫之事!”

“……”

“大兄,我想去雒陽!”

“去雒陽做什麼?”

“聽說雒陽頒佈的求賢令,求天下賢才,不論出身,不論德品,文武皆可,我等學武多年,一身武藝,浪費在這裡可惜了,我想要去雒陽闖闖!”

“我與你同去!”

“好,我們同去!”

“……”

“師尊,我想要去雒陽!”

“雒陽,那可是我臥虎藏龍之地!”

“我雖師尊學藝,已經有十餘年,學的師尊一生的工藝,傳承墨學工藝,可不得世人所承,無法為師尊正名,我心有不甘,今朝廷頒佈的求賢之令,可容旁門之道,我想去試一試!”

“你可想好了,這可能還是一個陷境!”

“我想好了,不去試一試,我不甘心!”

“那就去吧,墨家工藝,老夫已經教給了你,日後當讓你自己去摸索了,若能傳承下來,也算是一件好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