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門閥多以詩書傳世,主掌權勢,是透過知識而強化人才,然後透過人才掌控當世的權杖,代代相傳,營造一門為一閥之強勢。

雖然人口,田地,私兵,對世家門閥也很重要,特別是亂世,他們更需要這些東西來了掌控大權。

但是大明情況不一樣。

牧景掌控的大明疆域之中,對人才有渴望,雖然他對世家門閥也多有戒備,但是始終並沒有一棍子打死。

特別是州衙縣衙的中下層官吏,其實目前來說,還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來自各大世家門閥的。

這也是牧景迫不及待的進行科舉的原因,必須要讓寒門士子,活著沒有什麼跟腳的讀書人出頭,才能抗衡這一股勢力。

有了權勢,反而對人丁,豢養私兵,藏匿武器,這些行為看淡了很多,存在,但是可有可無。

當他們把賭注壓在了大明朝堂之上,對他們來說,那就是一榮俱榮,除非大明岌岌可危的情況之下,他們才會考慮跳下這艘船,不然他們都會緊靠著這一艘巨大的航母而生存。

所以建立戶籍司,統計天下人丁,重建全新的戶籍制度,世家門閥雖然也反對,但是並沒有那種闊出去的反對,就是能反對就反對,反對不了也不會拼命的那種。

最壞的打算,如果牧景真的要動真格了,那麼就多多的配合起來而已。

這樣一來,雖然地方根基有些傷損,可對於家族的傳承,反而沒有太大的壞處,相對而言,他們還能集中主力在科舉上創造更大的優勢。

但是相對於鄉紳豪族這個階層的家族而言,那就是滅頂之災。

鄉紳豪族一般都是的那些從官位上退下來了人,回到了家鄉,然後再加上形成威望,漸漸的開始的吞噬周圍的土地,豢養打手? 霸道一方。

一般的鄉紳豪族,都是以各縣的影響力為主? 很少有豪族能延伸到全州的影響力? 但是影響力不高,可根基很深。

因為他們佔據人口和土地,不管是哪一任的縣令? 想要治理地方? 都要依靠一下當地的鄉紳豪族。

有些能力出眾的縣令? 倒是能治理豪族,有些能力不是很強的,反而會被鄉紳豪族給反壓制。

可在當世而言,鄉紳豪族是地方的根基,不管怎麼樣? 都繞不開他們? 他們就好像是一股大勢? 如果團結的鬧起來了? 就連朝廷也要忌憚三分。

牧景在這時候,要清點人丁? 重建戶籍制度,雖然沒有牽涉土地? 但是等於去掉他們的一個生存之臂膀。

反對是必然的。

可如今鬧的沸沸揚揚? 牧景連大軍都開始調動起來了,這些鄉紳豪族的代表人物,反而有些畏懼了。

各縣的鄉紳,甚至各州有影響力的豪族家主,都紛紛的湊在一起,想要商量一個對策。

但是不管怎麼商量,明著對抗朝廷,還是沒有人敢做。

畢竟牧景的聲勢太威猛了,牧景建大明的時間很短,但是他主政西南的時間已經不斷了,也算是有了根基。

特別是牧景建立農部,在農業上擴大優勢,開墾良田,安置的百姓,給予了很多百姓,甚至是豪族下面的那些佃戶,很多的幫助。

這時候民心所向,這些豪族要是敢有動亂,不需要調動大軍,哪怕是當地的六扇門,都能對付他們了。

所以這時候,他們更多商量的是,如何躲避這一場禍患,儘可能的把清點人口的傷害減到最低。

“人,是藏不住的!”

“我認為主動交出去一部分,最少能爭取一個主動權!”

“政事堂不也下了告示那,主動清點人丁,在縣衙補上名冊的,可以不追究嗎?”

“你們就相信朝廷!”

“不相信朝廷,難道要和朝廷魚死網破嗎?”

“若是同心同德,倒是有機會和朝廷一較高低,但是不少家族好像都已經向著朝廷給靠攏了,就怕朝廷逐一擊破,到時候我們就是的抄家滅族的命運!”

“如今朝廷大推行商之策,的確有些家族已經開始放棄一些田地,然後組建工坊,倒是也賺了不少!”

“所以啊,我們想要和朝廷對抗,如何有優勢啊!”

“陛下雄才偉略,他想要做的事情,又有幾個人能擋得住,連左相大人想要勸諫,都被逐出了朝堂!”

“這是暴政啊!”

“不管是暴政,還是良政,如今清查人口,就是勢在必行的政策了,我聽聞戶籍司已經開始全力對南州,汝州,夏州,湘州,武州都進行戶籍調查,徹查各大豪族的藏匿的人丁了!”

“很快就會輪到我們了!”

“漢州,渝州,蜀州,那可是大明的根基之疆,陛下不可能給我們任何機會!”

“如今之策,還是的考慮一下,交多少出去吧!”

“多少還是交點,但是不可太過分了,不然就會引發陛下暴怒,其餘其他的部分,各憑手段,能藏得住多少是多少!”

“其實這還不是最壞的事情!”

“還有更壞的嗎?”

“現在是新政的開始而已,不是結束,人丁徹查完了之後,陛下是不是要清丈田畝了,到時候我們各家的土地,該如何是好!”

“此不能妥協啊!”

“土地乃是家族存在的本錢,是家族一代代積累下來了,本來就是我們的東西,憑什麼給他們!”

“妥協這種東西,有一就有二,而且如今天下是大明的,全都都是陛下的,陛下說是誰的才是誰的!”

“大明若是如此霸道,不等於官逼民反!”

“官逼民反,想想就行了,如今大明,朝堂上,君臣同行,軍隊之中,將卒同心,一片繁榮昌盛,但凡有絲毫造反之心,立刻就會被破門而入,抄家滅族,禍在旦夕而已!”

“吾等秘密商議,會不會被人差距,傳聞朝堂之上的景武司,無孔不入!”

“不至於吧!”

“很難說,還是小心點為上,不管日後商討什麼,儘可能不要留下書信作為依據,怎麼在新朝,還是小心翼翼一些好!”

“亂世之狀,我們小心翼翼,如今西南乃是太平之世,我們還是要小心翼翼!”

“苦也!”

“誰讓我們掌控太多的人口和土地,讓當朝之人早已經俯視眈眈,不管是盛世還是亂世,咱們都比不上那些世家門閥的生存之道!”

“其實我早已經考慮了,如今讀書比以前輕鬆許多了,再也不是那些世家門閥把控知識傳承的時代了,他們能培育出振興家族的人才,我們為何不行,若是我們也多一些能掛榜科舉的讀書人,入朝為官,何須生存的如此小心翼翼!”

“此言大善,如今漢室已經垂沒,不過只是掙扎而已,大明欣欣向榮,新朝根基穩固,我們還是不要奢望能改朝換代,反而是希望能改變家族的生存方式!”

“陛下開創科舉之道,就是莫論出身,唯才而舉,我們家族要是多一些人能掛榜科舉,必然能延綿家族氣運!”

“……”

各縣的鄉紳們迅速的開展了討論,雖然大多都對新政抱有怨念,但是只要看得清楚局勢的人,都不敢在造反這條路上折騰。

他們希望能減少損失,也希望能改變一下家族的生存之道,最少不被新政給針對。

特別是左相胡昭被驅逐朝廷,政事堂不經過陛下而下令,這些事情,都被傳的沸沸揚揚,同樣讓他們確定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當朝天子牧景,對新政是志在必得,不會在新政上退讓半步,除非他們願意和牧景對著來。

但是牧景不是傳承之天子,而是開創大明江山的開國之主,不管是膽魄,威望,民心,都是最好的。

說老實話,他們不敢明著來對抗。

所以他們對於政事堂下的告示,有了幾分的心思。

各地都開始了對戶籍的補缺。

縣衙開始變得忙碌起來了……

…………………………

大明宮,九層樓。

“陛下,今天開榜!”司馬徽站在牧景面前,遞上了一份名冊,道:“這是各州舉人之名冊,包括籍貫,都非常仔細的記錄下來了!”

“八百舉人,若有一般可用,都是朝廷之福氣!”

牧景開啟名冊。

這一次州試,一共十八個州參與,不過相對而言,羌州,西州,涼州,這些荒涼的州能出來的人才不多。

他們就算是縣考的時候,秀才也不多了。

其實舉人最多了,反而是雍州。

雍州本來就是關中之地,關中之地在兩漢時期,都是一個國家的中心,自然是人才薈聚。

然後就是渝州,渝州如今是大明中心,大明新政之下,書院最多的就是渝州,所以渝州的讀書人,也非常多。

再然後才是襄州……

“陛下,這一批人才,是經過科舉委員會數次對卷之後,才甄選出來的人才,絕對是當今天下讀書人之中的佼佼者!”

司馬徽自信的說道。

他作為閱卷主考官,對於評卷之事,可是用盡的心思,不然也不會把開榜推到這麼晚才進行。

對於這一批被甄選出來的人才,他還是有信心的。

“朕對你還是信任的!”牧景笑了笑,然後道:“如今各個州府縣衙,都缺官吏,吏部方面都已經盡力了,這一批舉人,也算是解燃眉之急!”

“陛下,還有會考!”

司馬微提醒的說道。

“會考啊?”

牧景斟酌了一下,道:“能為進士之人,並無多少的,八百人,能有四分之一中進士,也算是僥倖,所以有些事情,可以提前策劃!”

他坐下來,簽發了一些檔案,然後道:“朕簽字,你們科舉委員會釋出,提議一些沒有信心參與會考的舉人,可以補缺各縣衙的吏員位置!”

一個縣,除了縣令,長史,主簿,司馬,等等的職位,之外,還有各部吏曹的吏員,不算是很好的官職,但是也算出仕了。

以大明朝廷科舉制度,只要中了舉人,就已經可以不缺吏員的位置了,當然,不會有太好的位置的。

只有中了進士之後,吏部才會統一分配真正的官位,所以會考會比州考更加殘酷一些。

但是第一屆,牧景反而認為,這裡的舉人的含金量非常高,因為多年的人才積累了,讀書人積累,參與考試的人,可不在少數啊。

不說把士林掏空,但是起碼也把一半的士林給拿下來了。

“這會不會造成會考的影響,我估計很多舉人都會有這樣的心思,雖然只是吏員,但是就算是前朝,吏員都有機會脫穎而出,更不要說本朝更是放鬆了界限,官吏之間,並沒有太大的界限,只要是吏員,都算是出仕了,到時候也能晉升,所以很多舉人,一旦認為之間的會考無望,說不定就會!”

“朕倒是希望他們會!”

牧景捏捏鼻樑,道:“會考固然重要,但是如擊的時局更加重要,如果他們能補缺一些位置,縣衙方面的能力就會提升,做事情的效率也會的提高,朕對新政也能加速的推廣一些!”

“好吧!”

司馬微想了想,拿著這些籤條,道:“我會以科舉委員會的名義,對一些比較尾巴一些的舉人進行勸諫!”

“無妨!”

牧景擺擺手:“只要公佈就行了,不必勉強,或許他們只是以為這一次考砸了,會考還有希望,所以不能勉強他們,如今距離會考,也不遠了,給他們機會,主要是看他們自己的選擇!”

“是!”

司馬微點點頭,然後又送上了一些卷宗,道:“陛下,這些都是臣認為,這一次州考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答卷,這西答卷都是對舊制和新政之間的一些觀點,臣看了都有一些啟發!”

“是嗎?”牧景來興趣了,他開啟仔細的看了看,一看就是一個多時辰的時間,半響之後才抬起頭,糅合一下自己的太陽穴,道:“果然是高手在民間,集眾之所想,還是有些收穫了,這些裡面有一些文章,朕應該拜讀,文武百官也應該拜讀一下!”

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想法,特別是博學多才得讀書人,他們的想法更加的多變,更加的讓人看到希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各州的讀書人觀點不一樣,臣認為,渝州,漢州的人,對新政是最支援的!”司馬微低沉的說道。

“交給宣傳司,登在大明日報之上!”

牧景道:“朕讓所有人都評價一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