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3985年,洪武三年九月十二,鄭和率領的遠航探險船隊,在歷經兩年的千辛萬苦,終於回到大唐。

為了逃避海宋水師,到南洋時還繞了一個大大的圈子,多走了近千里。

凋零的船隊水兵,熱淚盈眶的踏上陸地的那一刻,頓時爆發出聲嘶力竭的呼喊。

“我們回來了!”

“回到大唐了!回到大唐了啊!”

出發時他們服飾鮮亮,精神抖擻,可如今都是衣衫襤褸,憔悴不堪。

不管是什麼樣漢子,坐半年的船,都不會仍然神完氣足。

已經生出一臉大鬍子的鄭和,張開雙臂喊道:“陛下!臣,回來了!回了來了啊!”

語音未落,便淚流滿面。

去時,七艘戰艦,一千水兵,五百火槍兵,加上醫生等人員,將近一千六百人。

可是現在,只有洛陽號為首的三艘戰艦,只剩下七百多人,一半人沒有回來,運氣好的還留下了骨灰,運氣不好的,屍骨無存啊。

憑藉陛下洪福,憑藉娘娘的海圖,憑藉大唐領先於世的造船術、牽星術、羅盤、航海儀,以及精悍的水兵和犀利的火器,硬是完成了這次艱難無比的遠航!

與大海鬥,與疾病鬥,與海盜鬥,與風暴暗礁鬥,與土著鬥…

當真是不容易啊。

現在回來了,鄭和等人是既高興,又傷心。

“傳令,開炮!告訴死去的將士,我等帶他們回來了!”鄭和下令。

“諾!”

須臾間,洛陽號的十斤彈大炮,“轟轟”連響三聲。

被驚動而來的唐軍松江軍港水師,立刻趕來迎接,接著就是松江郡守…

九月十八,鄭和一行七百餘人,終於回到大唐行在江陵!

整個行在都沸騰了。

皇帝法駕鹵簿親自到出城迎接,禮部也以大將凱旋的禮儀,阻止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舉樂!”

雄渾威武的《將軍得勝令》頓時鏗鏘響起,不用絲竹,只用鐘鼓號角金鉦。

喧天的鼓樂聲中,鄭和等七百餘人被禮部官員引導,踩著《將軍德勝令》的旋律,來到江陵城門。

一個身穿通天冠服的男子,和一個褘衣鳳冠的女子,被一群冠帶輝煌的大臣眾星戴月般簇擁著,微笑著向鄭和等人迎接過來。

此時的樂曲,頓時換成了悠揚而又蕩氣迴腸的《朝天子》,宏大的鐘鼓停了,只傳來嘹亮清幽的管絃之聲,伴隨著百餘樂工悠遠的哼唱。

已經換了新衣,沐浴拾掇過的鄭和等人,立刻推金山倒玉柱般的一起下拜,“臣等…拜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

李洛沒有馬上讓他們平身,而是面帶微笑的站在那裡,似乎在等待什麼。

忽然靜鞭一響,禮部唱禮官大聲道:“凱旋者何人?”

鄭和大聲回答:“臣大唐華夏洋遠航大都督,鄭和!”

禮官再唱:“鄭和遠航,究是何事?”

兵部官員大聲回:“華夏3983年,大唐洪武元年十月初八,鄭和奉詔命遠航,有案可查!”

禮官再次唱:“瞧仔細了,可是大唐華夏楊遠航大都督鄭和?”

兵部官員回:“瞧得真切,真是鄭和!”

禮官再唱:“參加凱旋之禮將士,可是當年出海之將士?可都驗明正身了?當年出海人數幾何?歸來幾何?”

兵部官員再回:“都已驗明過正身,登記在冊。當年出海者一千五百六十一人,歸來者七百六十九人!”

禮官再唱:“可有獻禮?”

“有!”鄭和大聲回答,隨即就從身後副將手中接過一個托盤,高高舉起:“臣鄭和遠洋出征,獻玉米、辣椒、紅薯、土豆、番茄、花生、南瓜等十二類,敬獻皇帝陛下!願我大唐五穀豐登,百姓豐衣足食!”

這一切,當然只是走一個形式。

李洛和崔秀寧激動的看過去,發現托盤裡赫然是小的可憐的玉米棒子、發了芽的小土豆、鵝蛋大的紅薯、金燦燦的辣椒種子、芝麻大的番茄種子,還有花生!南瓜子!

竟然真的找到了啊。就是…太小了些。

大臣們沒聽過這些新名詞,但也知道是陛下之前命名,畫了圖畫讓鄭和出海尋找的東西。

鄭和繼續奏道:“還有黃金器物…沒有稱重,估摸最少五十萬兩!獻給陛下和娘娘!”

什麼?還有五十多萬兩黃金?

群臣都有點口幹。

這是黃金,不是白銀!

“好好!”直到此時,李洛才親自上前,很高興的扶起鄭和,“鄭和,你們辛苦了!都平身吧!”

“謝陛下!”七百多人一起淚光漣漣的站起來,很多人還抱著骨灰盒。

李洛拍著鄭和的手,“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唉,可惜啊,還有七百多人,再也回不來了。朕…喜且悲也!”

鄭和淚流滿面,拱手道:“存歿賴陛下洪福,終不負陛下所託!這些種子,經過試種,都可存活。臣等,帶回來上萬斤!”

滿朝大臣也是既高興又傷感,竟然有七百多人,再也回不來了啊。

“諸卿!休看著五樣事物平平無奇,卻事關大唐盛世,百姓福祉,乃是老君夢中指點之物!鄭和等人,九死一生尋回,功莫大焉!”李洛大聲說道。

文武大臣一起整衣下拜,舞蹈,“陛下洪福,上天助佑,我大唐盛世不遠!”

“走!回朝!朕要封賞功臣!”李洛舉起一個小小的已經曬乾了的玉米棒子,龍顏大悅。崔秀寧則是拿著一個發芽的小土豆,容光煥發。

這些作物的厲害之外不在於產量,而在於對種植環境的要求遠低於水田,荒山野地都可以種,能極大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又不像水稻小麥那麼難侍候。

就算是沒有改良,也能大大增加民間的雜糧儲備,起碼能多養活上億人。

除此之外,還能帶動養魚、養豬、養雞鴨等副業,以及造紙、製糖、釀酒等製造業的發展。其他不說,光是玉米的植株,就是比竹子更好的造紙原料。

好處多的說不完啊。

當天,李洛升光政殿,下敕旨封鄭和為安慶郡公,賜太子少保,軍師府西閣太尉。

由此,鄭和不但封了郡公,成為文天祥之外第二個因軍功封郡公的大將,還,還代表水師入閣軍師府。

從此,水師代表人物也在軍師府佔據了一席太尉之職。

這西閣太尉,本來就是李洛留給水師,留給鄭和的。

除了鄭和,所有生還將士,有爵位的將領連升兩級爵位軍職,沒有爵位的士卒連升三級軍銜和軍職,授予武士出身,賞賜金錢銀元。

哪怕軍銜最低的士卒,此時也升為都頭級別的軍官。而大多數士卒,都成了隊正隊副。

用李洛的話說,全部提幹!

而死去的將士,也要論功行賞,惠及家人。能有爵位有子女的,著其子女襲爵,沒有子女的,著其侄子侄女襲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追封後仍然夠不上爵位的,家人賞賜撫須銀元三百到一千不等,直系親屬還要免稅二十年。有遺孤的,可以送到朝廷專設的遺忠院撫養。

當然,家屬也可以選擇自己養育,並不強制送到遺忠院。

遺忠院不同於慈恩院,乃是專門撫養教育烈士忠臣遺孤的機構,早在海東時代就已經設定。最早一批烈士遺孤,如今都快要加入羽林衛了。

這是李洛仿造武帝朝羽林郎,專門為烈士和忠臣遺孤準備的出路。烈士忠臣遺孤,只要是年滿十五身體健康的少年,就可以加入羽林衛。

羽林衛現在還沒有正式成立,但其設定不光是個少年禁衛機構,也是一個進修出身之所,是仕途渠道之一。

羽林衛的少年禁衛,既屬於皇家侍衛,也屬於皇室培養的學生。他們要學文習武,保衛皇帝,還有陪同皇子讀書習武的職責。

而烈士忠臣遺留的女兒,年滿十五便離開遺忠院,進入皇宮為皇室成員近身女使,同樣是很好的出路。

看似是優待。但李洛這麼幹,也有很重的私心。他是要用心培養一個忠於李氏的基本盤,鞏固李氏的統治。

所以,遺孤們的衣食和教育,都是很優渥的。當然,對他們的忠君愛國教育,也抓的更緊。

但事實上,由於這些年戰死的唐軍士卒都很年輕,絕大多數都沒有留下後代,甚至沒有成家。能留下後代的很少。整個遺忠院,男女加起來也不過撫養了千餘人,年紀都還小。

沒有回來的將士,骨灰妥善交由家屬安葬,靈牌入祭忠武神宮。

再下詔戶部妥善保管鄭和帶回來的東西,選拔農官育種,種植苗圃。

…………

“陛下,我等根據島鏈海圖,順著大小島嶼走走停停,在海上整整漂泊了七個月,行程近三萬裡,才到了那個大島!果不其然,那個大島,可真是大啊,從南到北數千裡,只怕不比大唐小…”

龍章宮內,鄭和正侃侃而言,傾聽的物件只有李洛和崔秀寧。

皇帝皇后莞爾一笑,那哪裡是什麼大島?那根本就是一片大陸。

“島上有一個大國,當地土人稱他們的王叫影伽,影伽王得知我們到來,派了兵馬去海邊戒備,卻被我們幾炮嚇走…”

“他們的將領,戴黃金頭箍,頭插華麗鳥羽,就連刀都是黃金。而士卒用銅製兵器…其人面貌棕黃,五官略似漢人,不像色目人…”

李洛和崔秀寧聽到這裡都是知道,這必定就是印加帝國了。

南北州在中古時代還有有不錯的文明的,有大大小小不止一個王國。最強大的印加帝國也不像西方汙衊的那麼落後,起碼會修建漂亮的大型建築,會冶煉各種金屬,醫學、天文曆法、手工業、農業、音樂等方面,都有不低的成就,某些方面甚至很先進。

一個擁有瑪雅文明的大陸,怎麼可能真的矇昧?這只不過是後世西方殖民者的藉口罷了。

此時的印加帝國,其實已經是比較成熟的奴隸制國家。最大的短板,就是沒有文字。可詭異的是,偏偏醫學尤其是外科手術醫學高度發達。

就像是個偏科嚴重的孩子。

鄭和見到陛下和娘娘高興,就說的更有勁:“不久之後,影伽王派了使者,打著羽毛編織的旗幟,來歡迎我們登陸。”

“我們擔心有埋伏,見他們人數眾多,還有盔甲,就不敢登陸冒險,怕誤了陛下的大事,只拿出畫上的東西,讓他們交出來。”

“原來,那些作物都不是野生野長,他們都是大量種植的,本就是他們的主要糧食。所以不費吹飛之力,我們就搞到了東西。”

“那國王好幾次派人來請,應該是被大唐火器嚇得不輕。三番五次之後,為了打探此國情況,臣就派了兩個人跟他們走。誰知,這一走就沒了音訊。”

“臣只能親率五百火槍兵,直接登陸,抓了幾個嚮導,讓他們帶我們去影伽王的王京。”

“這一路上,聚集了不少持有弓箭刀槍的土兵,想要包圍臣等。可是臣等一開槍,他們就大驚失色,根本不敢反抗,就似乎我們有神靈保佑一般。”

李洛聽到這裡,終於明白後世為何西班牙殖民者只憑幾百火槍兵,就能橫掃印加帝國的原因了。因為印加人很害怕火器。

他們崇拜日月星辰,尤其是崇拜太陽,自稱太陽後裔。這樣的民族,對於不可理解的火器之威,有著本能的畏懼。

“只要有一個人被火銃打死,他們就魂飛魄散,大喊大叫,軍心崩潰。臣頓時放心了,率領五百兵馬,大搖大擺的前進,到了他們的王城。影伽王擺出盛大的歡迎儀式,歡迎我們,生怕得罪了。”

“他們還交出了被扣押的兩個人。原來,他們是想從兩人身上套出火器的秘密。可言語不通,兩人也守口如瓶,他們也沒有法子。”

“好傢伙,這些王城,都用石頭修建,修建的很是高大氣派,還有各種各樣的廟,畫著日月星辰,太陽最多。”

“城中人口,竟然很多,怕是不下十萬人。臣完全想不到,他們竟然有如此大一座城池。”

李洛聽了微笑不語。印加帝國此時是奴隸社會末期,根據後世考古,人口最少一千萬,部落數以百計,絕對算是個大國。王城能有十萬人口,一點都不奇怪。

“更讓臣驚訝的是,他們黃金極多,就連城中一個孩子,都有黃金項鍊!”

李洛的眼睛亮了起來,難怪鄭和帶回來這麼多黃金。多說印加帝國盛產黃金,果不其然啊。

PS:第一更到!求支援,求票票,晚上還有第二更!蟹蟹!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