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稷,你…還想不想做安南國王?”李洛神色平淡的說道。

什麼?

陳益稷嚇了一跳,驚愕的抬頭看著似笑非笑的李洛,臉色慘白的說道:“大王,大王…臣萬萬不敢再有此念啊!臣是大唐的臣子,請大王相信臣的一片忠心啊。”

“哈哈哈。”李洛大笑,“起來吧。你不要怕,寡人沒說你有這份心思。”

“是是。謝大王,萬歲萬歲萬萬歲!”陳益稷竟然剎那間出了一身冷汗,好像突然得了一場大病。

自從唐軍南方大勝,李洛如日中天,稱霸南國,他就再也不敢生出半點心思。

李洛站起來,俯視著跪坐在蒲團上的陳益稷,“寡人要派文天祥收復安南。嗯,你怎麼說?”

陳益稷身子一震,隨即就反應過來,立刻說道:“該收!安南,本是華夏舊土,如今大王承天應命,安南當然要重歸諸夏。臣願替大王效馬前之力。”

陳益稷的確懦弱怕死,但他到底是聰明人,哪裡還不知道怎麼說,怎麼做?他當然也清楚李洛想幹什麼。

反正安南被元軍佔了,早就不是他陳氏的,拿來換取李洛的重用,也算一筆划算的買賣。

李洛點點頭,“你隨文太尉去安南,幫大唐收拾人心。嗯,寡人就封你為安南王,全力配合文太尉經略安南大政。要是做得好,回朝後寡人不會忘了你的功勞。”

陳益稷心道果然如此,小心謹慎的問道:“大王,那臣何時獻土歸唐?”

意思其實是,我該做多久傀儡。

他可不想當太久的傀儡。看著是個王,卻是個提線木偶,能有什麼滋味兒?

李洛笑道:“最多一年,你就可回京。到時朕自然不會讓你閒著。”

這就是封官許願了,聽口氣還是實職,品級也不會低。

陳益稷松了口氣,再次磕頭道:“謝大王,臣一定盡心竭力,輔助文太尉,辦好這件差事。”

陳益稷覲見李洛的同時,芙蕖閣的崔秀寧也在接見蒲甘王朝的末代公主阿耶。

芙蕖閣內,剛開始小鹿般驚恐的阿耶公主,此時終於心中一塊石頭落地。

衡陽大戰後,雲南王和她一起被俘,帶到臨安。其他俘虜大多成了奴隸,而她因為身份特殊? 反而被養了起來。日子過得還不錯。

阿耶不會說漢話? 崔秀寧也不會說番語? 兩人其實很難交流。好在阿耶識得一些漢字,總算搞明白了王后的意思。

原來王后讓她跟一位唐國大將回國,趕走元軍,立她為女王。

可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

她只是個傀儡。不到兩年,就要主動上表獻土歸唐。

王后告訴她? 辦好了這件事? 唐國就封她一個爵位? 讓她終身無憂,也不干涉她的姻緣。

對她來說,這已經是一條最好的出路。

…………

準備一段時間後? 九月初五,李洛下詔南征。

封軍師府東閣太尉、廬陵侯文天祥為徵南元帥、天南總督,加少師銜,使持節? 率領精兵十二萬? 軍奴三萬? 號稱三十萬,海路南征。

封楊序為徵南左副元帥,交州節度使。

封江鈞為徵南右副元帥,象州節度使。

封陳羽為交州牧。封周允為象州牧。

隨徵大將,有張斂,申花生,瞿世,張會等一批熟悉南方的將領。

水師大將是閩州水師都督羅昱。海上運輸艦隊不夠,又抽調遠洋艦隊的一半戰船。

除此之外,還有數十名特務出身的官員,隨大軍出征,擔任交州和象州的官員。

九月十八,南征大軍在杭州灣集合。計有朗巴瑪結的吐蕃騎兵五千,李憶的党項騎兵三千,火器兵一個旅(五千餘),畲瑤苗侗山地兵兩萬,長槍兵五萬,弓弩兵兩萬,重步兵五千,水師一萬。

再加三萬隨軍軍奴,堪堪十五萬大軍。

這日,整個杭州灣都是旌旗如林,刀槍如雪。十餘萬大軍排出數里,氣勢雄壯肅殺,卻在深秋的蕭瑟中顯得很是安靜,一杆高高的鳳凰浴火旗,迎風招展。

而杭州灣的海面上,早就白帆如雲,艦隊如山,同樣壯觀無比。

李洛親自來杭州灣送行,檢閱出征大軍。

“噠噠,噠噠…”

白馬黑甲的唐王,在侍衛騎士和文天祥等將帥的扈從下,緩緩從大軍方陣前策馬走過,神色堅毅,精神抖擻。

“大王萬勝!大唐萬勝!”

李洛每走到一處,將士們就行注目禮,並齊聲吶喊。

文天祥策馬道:“大王,我軍如狼似虎,生氣蓬勃,敵軍定然當之披靡。”

李洛點頭,“此戰不難,務必約束將士,不可速勝,穩之可也。必要時,也要詐敗,退卻。”

詐敗退卻,還能使得軍心不亂,這的確需要本事。

文天祥笑道:“大王用兵真是深得謀戰精髓,變幻莫測,虛實無定,處處料敵於先。”

為何不要速勝,甚至還要詐敗退卻?

因為大理和宋國不希望唐軍速勝,他們希望唐軍陷入南征泥潭,起碼短期內無法抽身。

這樣,江南和四川的唐軍就少了。

他們才有機會出兵攻唐。

換句話說,唐軍要是在安南速戰速決,他們一定不敢出兵。可要是唐軍陷入泥潭,那就是絕好的機會。

躲在高原上佔據絕對地利的大理軍,才有可能冒險攻打益州。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李洛故意在安南“陷入泥潭”,當然是一出戰略欺騙,引誘大理和趙宋軍事冒險。

將大理主力引出來幹掉,是這次南征的目標之一。

還僅僅是目標之一罷了。

南征這麼大的動作,李洛不可能只有一個目標。他哪次不是一箭雙鵰,甚至一石四鳥?

“授節!”李洛下令。

號角聲中,一根節仗奉上,李洛接過節仗,授予文天祥。文天祥恭敬的接過,大聲道:“臣必不辱使命!”

這就是賜節。

“頒印!”

文天祥再次雙手接過大印,第二次大聲道:“臣必不辱使命!”

“賜符!”緊接著兵符也交到文天祥手裡。

“臣必不辱使命!”文天祥第三次說道。

“誓師!”

文天祥也是一身華麗的玄甲,腰挎唐刀,兵符,一手持節,一手託著軍印,不疾不徐的走上高臺,面對全軍將士。

後面兩個軍吏,亦步亦趨的跟著文天祥走上高臺,兩人都各自託著一個木盤,一個木盤是空的,一個木盤放著一卷文書。

文天祥先將節仗和軍印高舉,再緩緩放入左邊空的木盤。同時右邊的軍吏立刻半跪,奉上託著文書的木盤。

文天祥拿起木盤中的文書,這是一份誓師表。

他展開誓師表,大聲念起來。其實能聽到的人不多,只是個形式罷了。

“安南者,華夏之故土也;越人等,炎黃之苗裔也。自秦定嶺南,移民南遷,趙佗歸漢,世為漢地,流官牧治,蓋千餘年也。”

“故而漢家文治,蔚然天南,倉頡之字,行於海角。千年已降,早入諸夏。及至弱宋,疆土分析,北失燕雲,西失甘涼,東失遼東,南失靜海。安南以靜海軍節度使分疆自立,蓋三百餘年。”

“而蒙元起與漠北,仗馬南侵,鞭撻天下。四國盡滅,獨餘安南,終不免淪亡。今,元軍盤踞,靜海不靜,安南不安,民如倒懸,馬入農田,數百萬眾,血淚已幹。”

“大唐諸夏之長,聖主華民之父。越人之難,痛於肺腑…今不待恢復,乃發諸夏之漢、吐蕃、畲、瑤、侗、彝、苗、羌、土家九族兵馬三十萬,弔民伐罪,剪滅兇頑,剋期蕩平,洗滌胡塵,再造桑梓…”

“爾等大唐之長城,聖主之虎賁,華夏之衛士,安忍夏土分離,同胞罹難…當恪守武道,奮力向前,誓死報效…不使武德有虧,軍旗失色也。”

“眾軍肅聽,吾有一言。我大唐軍法嚴明,律令森然,自當令行禁止,不敢稍犯……班師之日,凱旋之時,吾與眾軍飲之君前,不亦快哉!華夏三九八二年,唐五年九月十八。”

文天祥的誓師詞唸完,軍禮官就喝到:“奏樂!”

頓時,軍中的鐘鼓號角節奏悠緩的響起,旋律悲壯蒼涼。緊接著,軍禮官抽出唐刀一揚,出征將士就一起開口緩唱軍歌《國殤》。

十幾萬人高歌,聲音驚天動地,就連江水也被震起了漣漪。臨安城中的百姓聽到歌聲,一起駐足靜聽,神色肅然。

直到軍歌唱完,附近的群山還是回聲嫋嫋,猶如天音。

文天祥走下高臺,率領一群將領來到李洛的馬前,行禮道:“臣欽命南征元帥文天祥,誓師已畢,特來陛辭,恭請大王示下。”

李洛肅然道:“出征!”

“諾!”文天祥與眾將下拜禮畢,大聲道:“本帥奉旨南征,傳令!上船出發!”

“諾!”眾將發一聲喊,就大步流星的各歸所部,組織兵馬上船。

整個大軍,頓時緊張有序,凌而不亂的動起來。

直到大半天之後,所有兵馬輜重才全部上船。

“轟轟!”隨即晉陽艦上的火炮轟響,下達了起錨的命令。

一片白帆轉動之間,猶如白雲翻滾。慢慢的,一千多艘艦船組成的巨大的艦隊,緩緩離開碼頭,往外海而去。

唐軍起大軍三十萬南征的訊息,很快就傳往四面八方。僅僅四天後,就傳到廣州。

已經成了太上皇的趙良鈐大驚之下,趕緊派人通知攻打暹羅的皇帝趙昌,讓他堤防唐軍。同時緊急動員,嚴防唐軍攻打廣東。

幾乎同時,江陵的梁國君臣也知道了。

監國太子蕭焱,李洛終於要開始統一之戰了。他早接到李洛的信,讓他促使組織三國聯軍,攻打唐國。

很顯然,李洛南征雖然抽調了大批精兵南征安南,但他希望三國攻唐。

這說明他勝券在握,根本有恃無恐,渾然沒有將三國幾十萬大軍放在眼裡。

說實話,蕭焱不是沒有動搖過,而且到現在內心還在適時煎熬,痛苦掙扎。

他真的很想延續大梁,做個言出法隨的大梁天子。但他很清楚,他根本做不到。

相對大梁,李唐太強了。李洛只要願意,半月之內就會兵臨城下。

真的打不過啊。

李洛又這麼精明,這麼冷靜,一點小錯都不肯犯,大梁沒有僥倖的可能。

所以,蕭焱為了歸唐後的富貴,蕭焱立刻就下令,準備派出使者奔赴大理,商議乘唐軍南征分兵,聯合攻唐。

蕭焱還煞有其事的擬定了一份軍略:

倘若南征唐軍無法速戰速決,那麼就由梁軍攻打江西,宋軍攻打福建,而由大理軍攻打四川。

之後,梁軍宋軍各自固守江西和福建,大理佔據四川,將唐國的勢力壓縮在江浙一帶。

如此一來,唐國丟掉四川,福建,江西,就不足為慮了。

而三國都有好處。

實事求是的說,這個計劃既不保守也不冒進,還是很能打動人的。畢竟,唐軍已經抽調十幾萬兵馬打安南了,本土兵馬最多二三十萬。而三國聯軍最少六十萬,很值得冒險了。

只要三國一出兵攻唐,那麼大義就立刻轉到李洛哪裡。天下人就會知道,李唐起兵攻打安南的元軍,而三國卻不顧抗元大局,乘機主動攻打唐國。

那要是被唐國騰出手來滅掉,還冤枉麼?

就是後世史書,也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寫著:三國攻唐,大敗,遂亡。

蕭焱忍不住嘆息,唐王是既要裡子,又要面子,可謂便宜佔盡啊。

“你看看這個方略如何?你覺得可以,那就這麼辦。”蕭焱派出使者前,還是徵求了辛苦的意見。

朱雀門之變後,辛苦雖然沒有走到臺前,大所有人都知道,她是梁國最有權勢的女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且她雖然年幼,可心機手段當真了得。前不久,一個豪族官員奏請蕭焱,不要讓光明公主參與朝政,得罪了她,結果幾天後就不明不白的死在青樓。

而且死的很蹊蹺,很丟人。

如此不擇手段而又不留下絲毫把柄,這就可怕了。

辛苦看了看方略,“我聽說,段慶小心勤慎,他未必會上當。攻打四川的事,他可能膽子還是不夠。”

蕭焱道:“引誘大理軍北征四川,是唐王想幹的事。可要是段正不敢出來,那就沒辦法了。”

辛苦道:“這個任務完不成,那李洛以後可能就會冷落我們了。沒有權勢的富貴,那還是富貴麼?大理兵馬不少,又擅長山上打戰,地利優勢太大,必須把他們引出來。他們,就是我們的投名狀。”

蕭焱聽到投名狀心中一跳,可也承認辛苦這個詞用得很對。

可不就是拿大理當投名狀麼?

蕭焱皺眉,“那你說怎麼讓段正一定出兵?”

辛苦笑道:“寫信給你妹妹啊,她可是大理皇后,讓她力主出兵。”

“蕭畾?”蕭焱搖搖頭,“她是女流之輩,軍國大事,她如何插得上嘴?”

“不試試怎麼知道。”辛苦說道,心想你雖然是蕭畾的兄長,但我比你更瞭解她。哼,你以為段慶是怎麼死的?

“好。那我就以唇亡齒寒,大梁獨力難支為由,讓她說服段正主動出兵。”蕭焱開始寫信。

半月之後,羊苴咩城的大理皇帝段正,終於見到梁國的使者,當然,宋國的使者也在。

段正此時已經當了一個多月的皇帝。

說起來段慶父子也很有手腕。大理復國不過大半年,就迅速安撫了各家貴族酋長,軟硬兼施,又拉又打,將他們收拾的服服帖帖。

大理的前身是南詔,那可是能和吐蕃和大唐硬碰硬的狠角色。歷史上很長時間內,大唐和吐蕃都拿南詔沒辦法,有時甚至被南詔打的頭破血流。

可如今漢化數百年,大理人早就沒了當初烏蠻時代的野蠻彪悍,軍力下降的厲害。

但再怎麼樣,大理畢竟是高海拔山地,民風彪悍,戰力力也差不到哪裡去。

此時得大理國,還有三百多萬人口,能輕易徵發二十萬兵馬,軍器盔甲也俱全,儼然一小霸。

而且大理軍中的毒箭手很多,一旦敵人中箭,就算不是也會殘廢。

實力絕對不可小覷。

“兩位貴使,貴國的意思我都明白。三國聯盟不是一句空話,唇寒齒亡的道理,朕如何不知?”重新改回大理皇宮的佛寺之內,端正一聲黑色蛟龍袍服,正對梁國和宋國使者說道。

“可是,大理勝在地利,四川唐軍數量不少,倘若離開大理主動出兵北征,那就失去地利,人和又不在我,難吶。”

“唐軍十幾萬大軍南征安南,很可能攻打大理。到時我大軍卻在四川,這如何得了?”

他當然很想要四川,做夢都想。可他不敢打。

要是大敗,哪怕固守,也很難守住大理了。

大理復國不久,經不起大敗了啊。

宋國使者說道:“陛下,安南元軍和越軍加起來可是有十幾萬人,文天祥不過一介書生,大宋叛臣,他又不是李洛,說不定在安南大敗,或者進退維谷。如何還有力量北征大理?”

梁國使臣也道:“不錯。陛下,唐國國內的兵馬,不算水師,最多還有三十萬。除了留守地方的兵馬,能拿出來野戰的,最多二十幾萬。而我三國光是能野戰之兵,就超過六十萬!”

段正皺眉來回踱步,半響還是搖頭道:“此事還是暫緩在議吧。就算出兵,那最快也需要兩個月才能齊備。”

兩國使者很是失望,他們算是看出來了,段正寧願固守門戶,也不敢冒險攻打四川。

可大理要不出兵,那這計劃就難以實行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PS:蟹蟹大家,今晚就到這了,晚安。求支援。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