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涼薄寡恩,對得起你們;你們若是辜恩負義,朕有仁心善心,也有狠心辣手。

老魏抱著人參盒子,千恩萬謝地告退而去。

皇帝坐在御椅內,沉思良久,命宮人前去傳旨,嘉獎壽寧侯、武靖侯等勳貴。原因很簡單,這幾家都有子弟在軍中效力,在平遼大戰中立有軍功。

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老百姓也有句俗話:“富不過三代!”

本來這一規律講的是人間富貴貧賤的更替潛規則,殊不知這一規律也成了中國王朝更迭的咒語。

當然,皇帝不糾結是不是第五代肯定會衰亡。他關注的是大明數百年,那些因祖上功勞而能飽食終日、奢侈享受的廢物們,不應該再白白地養活他們了。

朱純臣就是開始,而壽寧侯、武靖侯等見事還比較明白,有子弟為朝廷出力,皇帝還能再容忍幾時。

還有世鎮雲南的沐家,以及雲南官場。奢安之亂平定後,大軍入滇之,也該是整肅的時候了。

希望朕的一嚴罰一嘉獎,能讓那些勳貴明白過來。

皇帝自失地苦笑一聲,覺得也不能太過奢望。

主要是根源難除,中國的傳統使然。掙下好大的家業,自然想讓兒孫少些艱苦,多些享受。

然後,創業、守成、揮霍、敗落、滅亡,一代不如一代,最後就是廢物。這就是富不過三代或五代的週期律,和中國的傳統和社會有著密切的關係。

朱由校知道,這是很難改變的。但他要做出努力,為了別人,也為了自己。海商集團的對外浸透拓展疆土,他給予了鼓勵,甚至不惜以爵位作為獎賞。

同樣,他對自己的後代,也要給予歷練,不能讓他們坐享其成,變成無能的廢物。

想是這麼想,可皇帝並沒有太大的信心。誰不想要有出息的兒女,可又有多少人如願?

好吧,多生幾個,選擇優秀者吧!皇帝輕撫額頭,覺得自己還應該更加努力耕耘才是。

……………………

遼東戰事結束,朝廷正式宣佈成功平遼。訊息象長了翅膀,在官府的全力宣傳下,傳遍了大江南北。

民心振奮,朝廷威權更盛。無疑,這給奢安之亂的平定,打了一針興奮劑。

西南本來就是民情複雜、土司眾多,奢安之亂拖延十數年,一是水西地形複雜,二是有土司暗中相助叛賊。

叛亂初起時,“四十八支及他部目把安邦俊、陳其愚等,蜂起相應”,貴州、雲南、四川乃至播州殘餘的土司勢力紛紛相應。

以至於朱燮元在奏疏中說:“烏蒙、芒部與安效良、奢崇明為安酋所餌,合四省之土司以抗我,我獨以孤軍撐持於危難中”。

當然,明軍的戰力也是一個問題。內陸地區的部隊,與邊軍相比,還是差著一大截。

但在皇帝的親自指導過問下,平叛的部隊在軍官配置、武器裝備上都有了極大的提升。在邊打邊訓的過程中,戰鬥力也穩步提升。

特別是在皇帝拿出金花銀支應戰事的情況下,長期圍困封鎖得以順利地執行。

這和平遼的策略相差不多,把戰爭轉換成拼人力、物資的消耗戰。不管是建奴,還是奢安叛賊,都不可能耗得過興利除弊、重新振作的大明帝國。

而皇帝表現出來的決心,更令明幫暗助奢安叛賊的土司感到凜然畏懼。

參與叛亂的土司們的目的並不是要滅亡明朝,而是要透過戰爭給明朝帶來的打擊,謀求自己獨立的地位。

或者是逼迫明朝坐到談判桌上,增加自己的籌碼,以免重蹈播州楊氏的覆轍。

沒錯,之前播州土司楊萬龍叛亂被鎮壓後,明朝直接採取了改土歸流政策,直接把播州拆解,併入朝廷直接控制的省份。

看到播州楊氏的結局,眾土司難免兔死狐悲。都是世代統治的世襲制,誰願意放棄自己土皇帝的權力?

但皇帝對奢安叛首絕不寬恕,絕不招降,一股子不滅叛賊不罷休的勁頭兒,著實給了助叛附逆的土司們當頭一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隨著奢安叛軍的幾次進攻都失利,喪失了打破明軍圍困封鎖的希望,那些土司們的心思也隨之而改變。

顯然,逼迫朝廷招降,或是坐下來談條件,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不用擔心將來的改土歸流了,明朝平叛成功,嚴厲懲罰馬上就要降臨頭上。

況且,皇帝對叛亂首領奢崇明、安邦彥是絕不饒恕,對四川的永寧宣慰司、貴州的水西宣慰司是志在必滅,卻一直沒說要把與叛軍有牽連的土司全部消滅。

皇帝也很清楚,改土歸流雖然是大勢所趨,但在國力未全部恢復之前,強行推行改土歸流卻是得不償失的政策。

皇帝對人的心理也琢磨得相當到位,所謂“樹倒猢猻散”,只要奢安叛賊露出敗勢,不僅是那些助叛附逆的土司,就是奢安叛賊的內部,也會不斷有土目棄暗投明,以保全性命和財產。

事實也正如皇帝所料,水西之外的叛賊逐步剿滅,明軍佔領河流要地,數次擊退奢安叛軍的反攻,形勢逐漸扭轉,叛降過來的土司也是越來越多。

等到明軍開始割取水西土地屯田久駐,朝廷下詔以屯田賞賜有功將士作為世襲產業,連叛軍也惶惶不可終日,自知難敵。

即便如此,安位數次派人請降,都被傅宗龍拒絕。條件只有一個,無條件投降,聽候朝廷處置。

誰都知道朝廷已經下了決心,水西與播州一樣,不會再設土官。傳承上千年的水西安氏,如今已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

穿行於林間山谷,徐弘玉率領著一支隊伍襲擾歸來,心情甚是不錯。

大小十數戰,徐弘玉已是統領千人的指揮。經過不斷的訓練和作戰,他和部下對於水西的複雜地形也是越來越熟悉。

按照傅宗龍的佈署,封鎖圍困務求嚴密,一粒米都過不進水內,一個賊也逃不到水外去。做到這一點後,便是頻出奇兵襲擾,使叛軍疲於奔命,不斷損耗實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