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東江軍雖然裝備簡陋,糧餉俱缺,卻是明軍中極少數敢與建奴野戰的部隊之一。

傷亡比沒有具體記載,可肯定是要高於建奴的。但主要的不是勝敗的問題,而是這樣的戰鬥意志和精神。

朱由校由歷史得出的分析判斷,也就沒有問題。只要糧餉充足、裝備精良,以遼人為主的遼東明軍便足以滅奴平遼。

而且,都是大明子民,朱由校很不願意以地域來區分。什麼遼人,什麼南人,什麼北人,積習陋見早該改了。

遼東戰事在持續,皇帝在京師也沒閒著,一邊關注著傳來的訊息,一邊督促著糧草彈藥物資的運輸補給。

建奴的衰弱已經不可避免,且越來越明顯;明軍越打越強,越打越多,也是逐漸清楚的事實。

作為皇帝,朱由校認為做好後勤工作,就已經足夠了。

戰略已經確定,具體的戰術打法由將領們選擇,給他們足夠的靈活運用的空間,更適合古代的通訊速度。

哪怕是通訊塔全部建成,效果也令人滿意。但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也只有指揮作戰的將領能看得更清楚細緻,應變也合理準確。

當然,朱由校也有自知之明,戰略上的高手,戰術上的矮子。親臨戰場指揮作戰,他可沒那個本事兒。

即便自詡是戰略高手,朱由校也是佔著穿越者的便宜,知道歷史的走向。

當然,優勢也是負擔,也是責任。

朱由校就因為知道的多,才更有憂患意識,才更急迫地要滅奴平遼,才更要殫精竭慮地準備應對小冰河期高峰的大災害。

他的努力,他的付出,終於到了收取回報的時候。遼東的戰事,已經現出曙光,不出意外的話,在一年之內便會有結果。

哪怕是出現意外,損失幾萬官兵? 建奴也扭轉不了被動的局面。只不過? 苟延殘喘的時間要多一些罷了。

沒錯,一兩次戰役規模的勝敗,已經無法改變明金兩方的實力對比。

敵我雙方的體量在那擺著呢? 明帝國的人口、財力、資源等等,十倍百倍於建奴? 並逐漸被朱由校調動得越來越充分。

說白了,明國大敗十次還能支撐,建奴只要敗一次大的? 就是傷筋動骨? 很難恢復。

說得再粗暴直接一些? 只憑人數優勢? 明軍十個換一個,也不是建奴所能承受的。

所以? 朱由校依然關注戰事,但卻心裡有了底,不象以前那麼坐臥不安,心神不寧。

拼錢,比富,朕還真不怕建州野人,手指都比他們腰粗。

而且,朕懂科學,會爬樹;建奴嘛,文盲佔多數,沒文化的蠻夷!

儘管皇帝覺得在科技上,在武器裝備上,已經領先了建奴太多,沒有必要再繼續提升。

但他以前交代的,或者說是指點的,卻還是有人在研究,並成功地搞了出來。

“萬歲,經過不斷試驗改進,火箭已經可以實用。”孫元化掩飾不住臉上的激動,雙手舉起,把檔案呈上御覽。

朱由校從宮人手中接過檔案,翻開閱看,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歷史記載中,明代的軍用火箭種類繁多,從數量到質量都領先世界,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但朱由校看過資料,仔細詢問加分析之後,卻認為這麼牛掰的玩藝兒,多數是華而不實,實用意義不大。

什麼神火飛鴉、火龍出水,還有翼火箭、多級火箭,聽起來都象是能發射衛星上太空的節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實際上,要是在戰場上使用。這些種類繁多的火箭差不多都是既無準頭,射程又不遠,威力和殺傷力也實在是難以恭維。

在火箭和火炮的發展上,朱由校側重於火炮,但對火箭也進行了指點。

紙筒或竹筒改成鐵筒,加裝平衡穩定裝置,研究速燃火藥以推進火箭,以爆破彈頭或燃燒彈頭來殺傷敵人,取代以尾焰燒熾敵人……

顯然,朱由校的指點並沒有多少高科技的含量,更多的是思路的改變。

而隨著火炮的引進和鑄造水平的提高,火箭變得不是那麼重要,朱由校也沒有太過抓緊。

但意外的驚喜,就在皇帝已經遺忘的時候來了,砸到了他的頭上。

重量從二十斤到三十斤共分三種,射程在八百米到兩千六百米之間,彈頭分爆炸和燃燒兩大類,裝有穩定尾翼,透過簡單發射架上的鐵管來固定飛行方向……

可以說,孫元化等人研製的火箭,差不多完全具備了朱由校所知道的“康格裡夫”火箭的效能,怎能不讓他感到欣慰和驚喜。

在新式後膛火炮出現之前,“康格裡夫”火箭可是以射速快、射程遠、機動靈活等優點在戰場上大出風頭,被稱為“沒有炮身的火炮靈魂”。

儘管在遼東戰場已沒有必要投入新武器,已經能夠碾壓建奴;儘管火箭要大規模生產製造的話,肯定會影響到目前急需的彈藥生產。

朱由校伸手輕拍著桌案上的檔案資料,做出了決定,對孫元化笑著說道:“孫卿另外招募工匠,生產製造火箭及配套裝備。朕從武學抽調學員學習使用,再送至遼東參戰吧!”

火箭雖然不是改變戰局的關鍵,但為其找一個實戰試驗場,還是很有必要的。準頭差點,但射程遠、射速高,把發射架做成多管,可就是火箭炮。

“微臣領旨。”孫元化躬身應著,又請示道:“此火箭尚無名稱,還請萬歲命名。”

這個馬屁拍得好,朱由校相當舒坦,也很喜歡給新武器新裝備取名。

要霸氣,要威風,要響亮,還要……

皇帝沉吟著,手指有節奏地叩擊著龍椅扶手,長征、風雲、嫦娥等名字在腦海中閃過,又都一一否決。

“便叫啟天一號吧!”

皇帝最終確定了名字,連他自己都覺得挺俗,但卻有著很有內涵的意義。

啟天既是天啟倒過來讀,有著皇帝的自戀;開啟天空,又意味著這是某類探索得開端。

皇帝甚至還想到了那位明朝在座椅上綁上火箭升空的萬戶,那位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在後世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