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真懷是朝廷派來的,王一寧是袁可立派來的,還有督餉、偵察等部門的錦衣衛,這可都是耳目,某人或幾個人也肯定有密奏權。

“大帥若是為難,便除了末將的軍籍。”沈世魁觀察著毛文龍的神情,開口說道:“平民百姓經商,便不會有人胡說八道亂嚼蛆了吧?”

這是不想上陣廝殺,要賺錢發家了。剛還說要為東江軍創收,現在就要都揣自己兜裡了。

毛文龍看了岳父一眼,也不好深說,便敷衍道:“本帥只管軍事,這民政方面,還需王大人首肯。”

停頓了一下,毛文龍又安慰道:“東江鎮的百姓經商,正常交稅,王大人想必是不會管的。憑你的人脈,從遼民手中收購山貨也不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沈世魁有點小失望,本想著靠女婿在東江鎮的地位,啥稅不稅的,就是做無本的買賣。

見岳父沒吭聲,毛文龍不得不說得露骨一些,既是提醒,也是告誡,別亂搞牽連到自己。

“東江鎮有朝廷派的文官武將,還有督餉、偵察、用諜的錦衣衛。”毛文龍加重了語氣,又向西拱了拱手,“聖上英明,洞悉無疑。”

沈世魁眨巴眨巴眼睛,有些明白女婿在擔心什麼了。

沒錯,東江鎮雖僻處海外,可卻有帝師袁可立節制,更有不少耳目,好象還能上達天聽。

“末將明白了。”沈世魁起身拱手,說道:“那便按大帥的意思辦,咱走正常渠道。憑大帥與王大人的交情,這點小事還能不照顧?”

毛文龍點了點頭,一邊應承著,一邊起身相送。

………………

明末清初,正是崇明島的沙洲合併連片的最後時期,也就是後世崇明島趨於完整形態的最後階段。

由於地處長江口,崇明島又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是中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最大的沙島。

儘管還未最後成形,但崇明島的多數地方已經是地勢平坦,且土地肥沃,具備了開發價值。

而把崇明島建成“魚米之鄉”,則是朱由校的另一個計劃,正在開始付諸實施。

伴隨著沈有容所率兵船,以及所載遼民的大船的陸續來到,崇明島上熱鬧忙碌起來。

建屋墾荒,安置遼民;設寨駐兵,買糧置物,招募船匠……

沈有容的工作繁忙而充實,但心中卻期盼著另一位聖上簡拔的官員的到來。

這一天,碼頭上來了數十艘大小艦船,沈有容趕忙前去迎接。

“下官戶部朗中兼崇明滬東船廠提舉沈廷揚,見過沈大人。”碼頭上,沈廷揚從服飾上,一眼就看到匆匆而來的沈有空,上前施禮拜見。

沈有容看著面前這個年輕而頗為英武的官員,拱手還禮,笑道:“沈大人不必多禮。聖上簡拔之青年才俊,果然有勃勃生氣,讓沈某這等老朽羨慕不已。”

“蒙聖上擢升,下官惶恐。”沈廷揚謙遜道:“只想竭誠辦差,以報君恩。”

“自當如此,自當如此。”沈有容看了一眼正拖家帶口下船的百姓,問道:“這些都是沈郎中招募的船匠?”

沈廷揚說道:“是下官從清江船廠和龍江船廠挑選的造船匠師,共是三千六百名,都是有經驗,也甚是老實肯幹的。這是第一批,從粵、閩徵調的工匠,還要等上幾日。”

大明的國營造船廠有南京龍江寶船廠、福州長樂,以及淮安的清江船廠、臨清的衛河船廠。

自下西洋行動中止後,海船需求量大減,龍江寶船廠業務逐漸萎縮,取代其造船業中心地位的,便是專造內河漕船的淮安清江督造船廠。

自清江造船廠合併了衛河船廠的十八個分廠後,每年造船量增至630多艘,成為明代唯一的國營漕運造船廠。

現在的清江船廠共有包括南京龍江船廠在內的四個總廠,八十二個分廠,年造船 500艘以上,其中遮洋海漕船約55艘,其他均為平底內河淺船。

看似規模很大,但清江船廠也如同被裁撤的衛河船廠一樣,貪腐之風日重,無法改變由國家直接經營由來已久的積弊。

而且,清江船廠造海船的能力也日漸虛弱,以前所謂的“遮洋大船”出廠的很少,且是老型,只能勉強在近海航行。

面對這樣的情況,朱由校乾脆另起爐灶,抽調清江、龍江兩船廠的能工巧匠,再招募粵閩浙的船匠,新建崇明滬東船廠。

在崇明,是有比較雄厚的造船基礎的,可不是一窮二白。中國四大古船之一的沙船,便是出於崇明。

沙船船身長,扁淺寬大,平底,方頭方尾,船艄高挑,重心低,船面建築少,受風的阻力小,航行平穩,即使擱淺也不至損壞傾覆。

在帆、舵和雙弦披水板的融合操作下,沙船還能逆風曲折航行,尤其適合北方的沿海。元朝的海路北洋漕運,便多用沙船。

崇明不僅能造沙船,更出水手。在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便有很多崇明籍水手參與。

綜合這麼多的有利條件,朱由校才令沈有容移鎮,才簡拔沈廷揚,在崇明建廠造船,開始海路漕運的嘗試。

至於沈廷揚,可算是歷史上的名人和英烈,連張名振、張煌言都是他的手下,曾隨他起兵抗清。

當然,現在的沈廷揚官卑職小,且只能是感恩戴德,為簡拔重用自己的聖上賣力效死。

其實,連身為諸生的沈廷揚也沒想到他所上的自薦,以及《請倡先小試海運疏》會得到聖上的如此重視,一躍提拔他為戶部郎中兼從五品的提舉。

要知道,沈廷揚是崇明人,又是商賈之家,曾與父兄駕沙船航行天津、青島、旅大一線,運輸盈利甚多。這樣的出身,在國子監也頗為受人歧視。

但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經歷,他才深知海道,能看到海運的好處,並願親自航海試運。

而且,他蒙皇帝召見時,便極有信心地表示:若損朝廷粒米,甘伏司寇,如小試無失,敢請大舉。

朱由校也乾脆,把造大海船的重任,以及嘗試海運的工作,全都交給了沈廷揚,這才有了二沈會崇明,掀開了大明重振海上聲威的序幕。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