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創立衛所制,採取軍屯的方式,解決了朝廷軍隊的糧餉支出問題。以至於朱八八很傲嬌地宣稱“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但到了明朝中後期,隨著軍官豪紳侵佔軍屯,使得依靠軍屯為生的士兵們失去了生活來源,衛所制逐漸走向了崩潰。

朝廷既沒能力發軍餉,軍屯的田地又被兼併,士兵連飯都吃不飽,如何有力氣有精神去上陣廝殺?而這也是明朝中後期衛所兵戰力很垃圾的主要原因。

但形近崩潰,並不意味著就要推倒重來。

至少,朱由校認為現在的條件不允許。主要是沒錢沒地,安置不了那麼多下崗的衛所兵。

現在苦是苦,可還能餓不死。你一下子全裁撤了,又沒善後工作,不是逼著衛所兵造反嘛?

而且,朱由校也不準備就這麼放過那些侵權田地的軍官士紳官僚惡霸。

哦,侵吞就侵吞了,最後朝廷廢除衛所制,田地就成你們家的啦?天底下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

所以,朱由校要“清屯”,把清出來的田地分給衛所兵,安置好他們。省得有個什麼民亂,連衛所兵也跟著造反。

當然,軍屯私有化已經積弊太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可謂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

特別是負責“清屯”的官員,等於是跟地方官宦、士紳地主為敵,這幫地頭蛇聯合起來的勢力,相當強大。

正因為意識到“清屯”的艱鉅,朱由校才把左光斗、方震孺等大倔種,不久還有楊漣都派到地方去,幹這費力不討好的活兒。

“清屯”是有巨大的阻力,可收益也明顯哪,可謂是解決現在財政不敷的一劑良方。

歷史上的孫傳庭,得到崇禎的授權(窮得沒錢,只能給政策),高舉“祖制”大旗,號稱“地不容失一畝,糧不容失一粒”,按照卷冊瘋狂收取軍屯土地。

結果呢,孫傳庭僅清屯一項,三年共得折色四十五萬多兩,本色米麥豆五萬石。並以此糧餉,練出了一支強悍的軍隊——“秦軍”。

要知道,那可是在陝西,不是富庶的江南,田地出產有限,還有小冰河期的影響。

為此,孫傳庭還美滋滋地上奏,把自己的寶貴經驗無私傳授給窮得發昏的崇禎帝,希望能推行各地。

效果很顯著,可後果很嚴重。

孫傳庭這麼幹,等於得罪了滿朝的文武官員。在交章彈劾下,崇禎的多疑病又犯了,將孫傳庭下獄問罪,並且下令停止清屯充餉。

唉,這個崇禎,真是讓人愁死了。

你要是怕背罵名,那就找幾個孫傳庭這樣的去幹哪!國都要亡了,人都要掛了,還考慮那亂七八糟的做甚,幹就完了。

“依祖制:衛所屯田,地不容失一畝,糧不容失一粒……”朱由校提筆給左光斗寫回覆,那就一個理直氣壯。

寫完回覆,朱由校覺得還不夠分量,又口述道:“擬旨:左光斗加右都御史,兵備道孫傳庭加按察使,巡察兵備,編練新軍……”

聖旨下了,官也加了,你們就擼起袖子加油幹吧,誰也別慣著,朕相信你們哦!

哪怕是崇禎時的明末,朝廷要施行各項政策也是皇帝一言決之。

儘管吏治腐敗,政策施行的要打折扣,但要有孫傳庭那樣的鐵腕,依然能夠成功,而不致引起大規模動亂。

造反?官宦士紳嘛,他們不敢,還很怕被扣上這個帽子呢!那可是滿門抄斬的下場,別說田地財產啦,腦袋都沒了。

現在也只是清退,沒抄家治罪,也沒把人逼到絕路,誰還敢冒著滅族風險亂蹦躂。

現在是天啟二年,不是崇禎十幾年,你投農民軍,你投後金,能找到算我輸行不。

這是朱由校的考量,才敢如此大膽。

在接下來的改革中,清退算什麼。要是這一步都邁不出去,還不如在宮裡苟著,任由王朝崩潰,一起完蛋呢!

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嗯,到歷史上的崇禎大旱,只有五年多的時間了。

朱由校掰著手指頭又算了一遍,再次警醒自己,留給自己革新振興的時間並不多。

別看崇禎還硬撐了十七年,但到那時幾乎就已經是個死局。天災人禍,內憂外患,地獄難度的通關副本啊!

當,當,當……自鳴鐘發出的報時聲,讓朱由校抬起頭來。

每到快要報時的時候,張裕兒都眨巴著大眼睛,盯著自鳴鐘。

鐘聲一響,丫頭就咧開小嘴,露出歡快的笑容。腦袋還一點一點,數著報時的鐘點。

簡單而快樂,不知道就一個自鳴鐘報時,有什麼令人如此歡愉的奇特效果。

朱由校被這丫頭純真無邪的笑容所感染,雖然知道這很傻,可也不由自主地抿起了嘴角。

張裕兒等到報時結束,才轉過臉兒,卻看到皇爺投注過來的和熙目光。丫頭微垂眼簾,囁嚅道:“皇爺,八點了呢!”

朱由校輕輕點了點頭,說道:“去休息吧,朕還要寫點東西,有劉若愚在跟前就行了。”

“奴婢——不累。”張裕兒乖巧地走到皇爺身後,伸出手給皇爺拿捏著肩膀。

朱由校輕輕拍了拍丫頭的小手,倚靠的姿勢更放鬆,眼睛半睜半閉,對劉若愚說道:“朕口述,你記錄吧!”

劉若愚應了一聲,鋪紙提筆,凝神靜聽。

朱由校沉吟了一下,緩緩開口,“回徐卿:既如《神器譜》所言:鍊鐵,炭火為上,北方炭貴,不得已以煤火代之,故迸炸常多。朕思之,可用焦炭試驗……”

煤裡含硫磷等有害元素,直接用來鍊鋼鍊鐵,肯定會影響到質量,進行影響到所造槍炮的效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關於這一點,朱由校還是明白的。

可他不明白的是:據考證,宋朝時就有用焦碳的證據,可到了明朝,怎麼卻沒人懂了呢?

還有漢唐時打造的刀劍,名列世界前茅。到了明朝,咋就被倭人趕超了?

朱由校斟酌著字眼口述,還不能說什麼太深奧的。

啥碳含量決定是鐵是鋼,是軟是硬啦?憑徐光啟和孫元化等人的好學勁兒,還不把自己纏死啊?

再說了,自己一個深宮中的皇帝,為啥明白這些,這也說不清楚啊!

嗯,得編本書,就說自己偶然所得,讓大明的科技來個飛躍發展,超過什麼紅夷西夷。

朱由校摸了摸肚子,感覺這裡的學問太多,簡直要冒出來一般。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