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神神叨叨的楚麗華說的那些東西,居然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現在‘磚家’其實都不可信,這些人真是無藥可救了。

劉星霆的聲音又開始了,青雲飛仔細聽著,企圖找出些破綻來。

——“從邏輯上說,如果張辰宇的研究屬實,那食物提供給人體的就不光是簡單的營養物質了,還有足以影響人體執行的生物學資訊。

這樣的話,食物和人體的關係就變得非常復雜了。

比如,是不是‘吃啥補啥’、‘以形補形’還真可能有那麼一點生物學依據?是不是人吃了什麼食物,就會受到這些食物當中特殊的微小RNA分子的影響,所以人和人之間、人群和人群之間的差異可能是吃的東西不同導致的?

還有,是不是轉基因食品就更加危險?畢竟那裡頭除了天然的微小RNA,可能還有人工形成的微小RNA在發揮無法預測的作用……”

劉星霆的話引起大家的高度關注,幾乎是屏住呼吸一樣聚精會神地聆聽著。

——“這個非常反直覺甚至有點聳人聽聞的研究馬上引起了各種爭議和挑戰。從技術上說,RNA分子是一類特別脆弱的化學物質,很多人壓根不相信大米裡的微小RNA居然能在蒸米飯的過程中保持完整,還能一路穿越人體消化道被完整吸收。

也有人質疑,張辰宇他們在人體內檢測到的大米的微小RNA,可能是試驗樣品被汙染的結果。

平心而論,我自己曾經對這些發現也是充滿懷疑的。畢竟生物學的主流認知一直都是,食物會被徹底分解破碎,然後以最簡單的形態被人體吸收利用;

畢竟,食物裡的微小RNA能直接干擾人體功能,也基本只是張辰宇實驗室的一家之言。要知道,科學界一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非同尋常的宣告,需要非比尋常的證據支援。

面對這些質疑,在過去的十年裡,張辰宇實驗室一直在持續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十年的光陰並沒有白費,研究出了結果以後,他們在《細胞研究》雜誌發表了一篇新論文,為我們接近真相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

在這篇論文裡,張辰宇實驗室發現,動物體內一個名叫SIDT1的蛋白質,看起來專門負責將微小RNA分子從細胞外運輸到細胞內。

而在小白鼠胃黏膜細胞的細胞膜上,這個SIDT1蛋白質含量很豐富。更重要的是,刪除小白鼠體內這個SIDT1基因之後,研究者確實發現,小白鼠對食物中微小RNA的吸收效率大大降低。

從這些現象出發,他們提出了一個猜測——食物中的微小RNA分子,可能就是在胃部被吸收然後進入人體發揮功能的。

在這裡多囉嗦一句,人類之所以用小白鼠做實驗,主要是因為它們得來基因和我們的相似度高。

言歸正傳,這項研究為什麼重要呢?

因為在此之前,我們充其量只是有一些對現象的觀察和描述,比如吃了大米飯之後,人體或者動物體內出現了一些本來只應該出現在大米當中的微小RNA。

哪怕是張辰宇本人,大概也無法解釋這個現象到底是怎麼出現的。

但現在我們知道,如果沒有SIDT1,動物就沒法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微小RNA分子。

這反過來可能就說明,在正常情況下,食物當中的微小RNA分子確實是可以進入動物體內的,而這個過程需要SIDT1。

在問題僅僅停留在觀察和描述的時候,爭論雙方往往會陷入自說自話的僵局。你說你在人體內找到了大米的微小RNA,他說他做了一樣的實驗什麼都沒看到。

我們作為吃瓜群眾不知道該信誰?就算我自己做了一遍實驗,如果沒有重複出張辰宇的發現,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實驗操作哪裡做得不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發現了SIDT1這個蛋白質之後,科學家就可以直接去驗證和拓展張辰宇的發現了。

比如,我可以去研究一下SIDT1這個蛋白質,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可以運輸微小RNA分子、是怎麼運輸的;

還可以去看看如果人體缺乏SIDT1,是不是就不會吸收微小RNA了;

他也可以看看別的食物當中,有沒有什麼其他的微小RNA分子也能透過SIDT1運輸……

這個充滿爭議的領域,第一次擁有了一個能夠被第三方快速檢驗、從而一錘定音下結論的機會。

當然,我還是得強調一下,對於食物裡的微小RNA是不是真的能進入人體、干擾人體功能,我其實還是將信將疑的。

還是那句話,非同尋常的宣告,需要非比尋常的證據。我們常說‘孤證不立’,來自第三方實驗室的重複和證明是必不可少的。

不過我們倒是不妨先暢想一下,如果這個理論真的得到證實,那意味著什麼呢?

至少我們可以說,地球生物之間的關係遠比我們曾經認知的複雜。

就說一條簡單的食物鏈吧——羊吃草,人吃羊,人死了之後屍體分解又被草吸收利用。

傳統上認為,在這個過程裡,物種之間傳遞的無非就是各種化學物質和能量罷了。

但是換一個全新的視角,透過微小RNA分子,甚至可能還有別的化學物質,物種之間其實還在傳遞更加精細和豐富的生物學資訊,甚至可以說,物種之間在直接對話。

羊吃草的時候,草裡的微小RNA可能會直接干預羊的生活;

人吃羊的時候,羊肉裡的微小RNA可能會干預人體的活動;

人死之後,可能我們體內的微小RNA還會影響泥土裡微生物和植物的狀態。

如果這一切得到證實,地球生態系統還真的可以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人和環境的關係也遠遠不只是索取和利用那麼簡單。也許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的世界觀都會因此重塑。

當然,在暢想這一切之前,我們還是先耐心等待來自更多實驗室的進一步研究吧。

至少,從現在的進展情況來看,‘吃啥補啥’還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的。

不過,我今天帶給大家的重頭戲,可不是‘吃啥補啥’,而是‘心誠則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