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麗華應聲回答了句,“小七,媽媽在。”

然後,小七就又自己去玩了。

小七看起來是那麼的柔弱嬌小,但事實上她是一個具有一定能力的、複雜的獨立個體。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看她要毛絨玩具那麼專注,楚麗華萌生了一個想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顯示,兒童在幼年時期的體驗會對其大腦的發育產生強烈的影響。

似乎,這個時候,已經可以開始讓小七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了。

研究表明,寶寶剛出生時,其大腦的發育程度只有25%,但當寶寶3歲時,其90%以上的大腦發育都已經完成。

也就是說,為了讓寶寶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家長需要為其提供各種豐富有趣的學習體驗來在最好的這三年最大化的開發她的大腦。

近年來,有很多研究都顯示,兒童的自尊心以及與他人建立親密情感關係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他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親密而充滿愛意的遊戲可以大大增進這種親子關係。事實也的確如此,對那些還沒有上學、不會讀書,也不會看電視紀錄片的小嬰兒來說,遊戲就是他們學習的主要途徑。

不過,這些,暫時異能自己和小七互動起來。到時候再慢慢讓青雲飛加入進來,一下子跟她說這些理論,得到的基本上都會是不屑於顧的。

養老公和養孩子一樣,都得從自己親身加入進去去一點點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

人類的大腦發育70%是在1歲前完成的。雖然兒童的大腦發育情況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但他們日後的智力、情感和身體發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其幼年時期受到的刺激的數量和程度。

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比如小七手裡剛丟出去那個毛絨玩具,她可能不知道這是什麼,但是抱著舒服,現在她肯定知道了。

至於把玩具丟出去,又爬過去撿回來,這分明就是她一種鍛鍊身體協調能力的活動。

楚麗華走過去,坐在小七的邊上,幫她把剛撿回來的玩具再次丟遠。

這個時候的小七可不會生氣,反而是咯咯直樂地爬過去撿回來。

這是媽媽的陪伴,楚麗華知道這很重要,所以,她會盡自己所能給小七。

但是,楚麗華時刻提醒自己,千萬不能像上一代那樣,自己曾經沒有完成的心願,都讓下一代來完成。

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小七,一定要給她她自己的空間。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模式,是孩子與其他人建立關係的基礎,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這比知識更重要。

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說:“一個人的現實人際關係,是他內在的客體關係向外投射的結果。”

這句話中所謂的客體關係,指我們心理中內化的“我與重要親人的關係”。

“我”是主體,而重要的親人是客體,這個關係就被稱為客體關係。

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客體就是父母,而這個客體關係,主要是指一個人內化的自己與父母的關係,它基本在一個人五歲前完成。

這個客體關係有三個部分:“內在的我”、“內在的爸爸”和“內在的媽媽”。

它們之間關係的性質,決定著我們長大後與其他人交往的方式。如果童年時,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模式比較健康,那麼我們長大後與別人相處時也會比較健康。

如果童年時,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模式不正常,那麼我們長大後就難以與別人健康相處。

所以,楚麗華現在只想讓小七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溫暖,爸爸媽媽是愛她的。

楚麗華暗下決心,絕不能讓自己的經歷在小七身上重蹈覆轍。

她隨時會給小七愛的撫摸和愛的親親,不吝嗇表達自己對小七的愛。

現在的小七都已經學會了,開心的時候,會爬過去親親爸爸媽媽的臉。

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小七長大了才會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愛,才能學會如何更好地處理和其他人之間的人際關係。

楚麗華之前每進入一個公司時,上司和同事都比較喜歡她,但是,工作沒多久後,上司和同事都開始疏遠她,她最後會在公司中成為孤家寡人。

這是她一直不願意承認的事實,所以,她內心總是會有想要換公司的衝動,因為,她實在是太想要有持續的良好關係了。

哪怕和孟憲祥這樣關係過硬的閨蜜之間,中途也是漸漸疏遠了的。

仔細回想,似乎自己根本就沒有可以持續長久的關係。除非是能像孟憲祥這樣離得比較遠的。

以前不懂是因為什麼,學了心理學她才知道,這種情形,完全複製了她童年時的人際關係模式。

她的父母忽視她,而將大部分的愛給了她的妹妹。她內在的客體關係中,“內在的我”不相信會得到“內在的父母”的愛,而且一旦要與妹妹競爭的話,她永遠都是失敗者。

結果,在現在的現實人際關係中,她也不相信能得到上司的愛,而一旦要與其他同事競爭,她一樣永遠是失敗者。但是,這種人際關係,其實是她自己“營造”的。

其實,每進一個公司的一開始,她的上司和同事多數都對性格隨和的她頗有好感。

但因為早已經形成不良的客體關係,她不相信她能贏得上司和同事的好感,接下來會有意無意地做很多事情——常見的是拖延和遺忘,最終把她在公司的關係變得和她童年時在家裡的關係一模一樣。

做父母的,總想著要“教育”兒女,培養兒女的素質和能力。但實際上,在兒女年齡比較小的時候,遠比這一點更重要的是他們與兒女的關係。

這種關係會被兒女內化到他們內心深處,不僅成為他們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會成為他們情商的基礎。

很多沒有得到比較好教育的孩子,長大後卻能屢屢突破各種限制,最終獲得事業和家庭上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在他們童年時,父母與他們的關係非常健康。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