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裡瓦斯一邊鼓掌一邊說,“說的真好!”

大家都鼓起了熱烈的掌聲。

陽光打在每個人的身上彷彿為他們渡了一層金光。

楚麗華感覺到無比的驕傲,這回,她才真正找到自我實現的方向。

良久,掌聲停下了,堯裡瓦斯接著開口說,“關於剛才楚楚說的那個練習使用左手和鍛鍊右腦潛能的關聯性。是真實且有科學依據的。

這點,由我來給大家補充一下。有一個流傳已久的說法是,聽音樂會提高孩子的智商,特別是聽莫扎特的音樂。

數學天才們與音樂之間的關係真的是這樣嗎?還真不是,實際上超常的數學能力與他們彈奏樂器的手指有關係。

我們知道彈奏樂器需要協調的手指動作,科學家們發現,手指越靈活,數學越好。

這又是為什麼呢?現有研究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手指和數字在大腦中擁有相同的神經實體。

記錄生理感受的腦區同時也是記錄心理感受的腦區,身體溫暖會讓我們同時感到心理溫暖。

類似的,既然手指和數字在大腦中對應同樣的神經細胞,那麼手指靈活很可能讓我們在思考數學問題的時候也更加敏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第二個原因是,小時候使用手指的方式會對我們成人之後大腦處理數字的方式造成影響。

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學習數數,是不是掰過小指頭呢?當別人問小時候的我們幾歲時,我們也通常舉起手指頭回答,“四歲了”。

還有,我們在清點物品數量的時候,一邊唸唸有詞,一邊用手指頭點來點去。有一個實驗可以用來說明手指動作與數字理解之間的密切關係。

想象一下,現在要你用右手的一根手指頭,在鍵盤上按下你在螢幕上看到的數字;如果小時候你是習慣用右手學習從1到5數數的話,那麼可以預測,你在認出小於5的數字時,比使用左手手指按鍵盤,用的時間更短。這說明手指動作增進了我們對數字的理解。”

——“數字好像是左腦發達的會比較好的吧?我記得左腦是管人的右邊的一切活動的,一般左腦具有語言、概念、數字、分析、邏輯推理等功能;

右腦是管人的左邊的一切活動的,右腦具有音樂、繪畫、空間幾何、想像、綜合等功能。

人的左右半腦是不平衡發展的,統計顯示,絕大多數人是左腦發達,其中大約一半的人比較均衡一些。”

另一個從沒說過話的人帶著一些疑惑的語氣說。

——“這個問題問得好,其實,這不矛盾,一個說的是手指的靈活程度會影響大腦,來驗證剛才楚楚說的多用左手可以鍛鍊右腦。

你說的是左右腦分別管理我們生活的那一塊。”

這下,緊張的氣氛又活躍了。

而且,大家都已經認真聽別人的言論,同時有自己的思考了。

這,才是自我精進成長好的開始。

大家眾說紛紜的時候,楚麗華也認真的聽著。

就在這種眾人集中注意力討論的時候,小七居然從青雲飛懷裡爬出來了。

她抓起放在中間的各種食物直接往嘴裡送。

——“我的天小七這是餓了嗎?直接連包裝往嘴裡送。”

蘭芝的驚呼,拉回了楚麗華的思緒。

她趕緊趴過去把小七嘴裡的包裝袋從嘴裡拿出來。

——“雲飛,快,把小七抱起來,這傢伙,什麼時候爬走的?幸虧沒爬遠了。”

青雲飛趕緊把小七抱回懷裡,“她不是才剛喝過奶沒多久嗎?小孩子餓的可真快。”

說著,準備去拿小七的奶瓶。

——“先不用,她自己都會說了,餓了她會要。小孩子就是用嘴巴的觸感來感受世界的。

什麼東西都要送嘴裡嘗一嘗,她只是想知道那是什麼東西。而不是想吃。”

青雲飛又把奶瓶放回去了,“是嗎?看來你每天啥書都看點,也有點用啊。”

——“楚楚,你把最後三力給我們說說,我覺得今天的收到真是太大了,乾脆一次來個夠。”

康旭明的聲音裡帶著求知的歡快。

——“那好,我來說說第三點,共情力,然後大家繼續討論,我太喜歡這樣的氛圍了,感覺那些說話的話,不由自主地送去我的血液裡去了。

哈哈,廢話不多說。共情力就是和別人產生共鳴。以前我們都是提倡要理性思考,你表現的智商高,就得客觀的不帶情緒地分析問題,所有的書都在教我們要理性思考。

而現在你們發現沒有,如果你只會分析,那機器比你強太多了,而我們人的情感是機器永遠沒有辦法替代的,比如你朋友不開心了,開始跟你抱怨她遇到的什麼什麼樣的麻煩。

大多數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出解決的方法,一二三四列出來。其實人家這個時候哪是向你尋求幫助,她就是想表達情緒,讓你知道她的感覺,所以你根本不需要說任何對策,那就是左腦思維。

這點,我們家青先生就喜歡給我出解決方案。雖然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但是,也是他用心了。

右腦思維就是體會跟你抱怨的人的情緒,然後引導。比如說她不高興了,你也要表現得不高興,和她一個狀態,注意聽她說,然後等她說完了,她知道你也感受到她的情緒了。

然後你再說一點開心的事,把話題引到好玩的事情上,這樣對方才覺得你比較懂她。

前面說的藝術家不就是這樣的嗎?藝術家就是用作品來幫助我們表達情緒,我們很悲傷,有人就寫了一首悲傷的曲子。

我們聽完了之後就覺得,哎呀,這個唱歌的和我真有默契。好的演員就是共情能力超強的人,他們能夠迅速地體會劇本當中角色的情緒,然後把自己帶進去,這個就是演技。

演的啥呢?演的就是情緒。而我們會說有些演員很假,就是演員沒有代入到角色裡,反而只是注重於個人在鏡頭前的形象表現。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沒有演出情緒,整個人就是沒有靈魂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