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只要吸引力法則運用自如了,心想事成就是真的。古時不就有這個詞嗎?

古時造詞肯定是有依據的。

楚麗華見孟憲祥不說話了,知道他是真的聽進去了,正在思索其中的可能性。所以,也就安靜地站在旁邊等著。

青雲飛很快就收拾好了出來了,快步走過來。

楚麗華想搭把手幫忙拿點,被青雲飛拒絕了。

——“你現在可是重點保護物件,千萬別再出點什麼閃失了。祥子這是怎麼了?一臉深思的模樣,你又教人什麼歪理了?”

青雲飛連忙往後退一步,碰都不讓楚麗華碰。

——“他正在研究,怎麼樣才能最快拿下那個護士給我當嫂子。聽說,你之前一直都是很受追捧的。不如,你來支點招唄!”

楚麗華笑著調侃青雲飛。

——“我那個時候真是,用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小夥長得比較帥呆了。那學校裡的女生,沒有一個看見不心動的,跟在我後面一直目送我走進宿舍大門都捨不得離開……”

——“我很好奇,那麼為什麼我們現在一起出去,後面沒有跟著一大堆鶯鶯燕燕呢?”

——“那是因為現在長胖了,就長殘了,唉……都說男人一到三十就發福,我這是敗給了年齡了。”

青雲飛故作仰天長嘆。

——“可我怎麼以前總聽有人嘲笑我說,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呢?誰家的花是胖花。”

楚麗華好笑。

——“沒辦法呀,品種不一樣,人家是多肉嘛!”

“噗~”路過的一個人突然笑噴了。

——“相公~我才發現,原來你是這麼地幽默啊!我們還是趕緊走吧,別一會兒再路過一個人,人家以為我是去什麼地方拐來的神經病呢?”

楚麗華拉了一下青雲飛的胳膊。

——“祥子,走啦!”

青雲飛招呼孟憲祥,楚麗華嘴角微微上揚,他們兩個又這麼和諧了真好。

——“楚楚,你說,她當護士那麼辛苦,我每天來噓寒問暖怎麼樣?”

孟憲祥走過來。

——“不怎麼樣。果然是戀愛中的人智商為零。走,邊走我邊給你說。”

孟憲祥樂呵呵的跟上。

——“這麼跟你說吧,那護士能被你看上,肯定也有不少人在打她的注意。會這樣想的人真是太多了,她不可能會從眾多人中對你印象特別深刻的。”

孟憲祥忙問,“那怎麼辦?”

——“找她幫忙。”

——“啊?人家說不定都還不記得我呢,找她幫忙,豈不是更加讓人反感了嗎?”

——“不,這就是一個心理學上的奇妙知識了。提出這個現象的人是阿倫森,這可是個牛人,是美國心理協會一百多年的歷史上唯一一位獲得研究、教學和寫作三項大獎的心理學家。

說起來,他學心理學,也真是純屬巧合。他在自傳裡自曝過一段有趣的八卦:他在大學一開始並不是學心理學的,不過愛上了一位心理系的姑娘。

於是陪姑娘去聽心理系的課,講課的人恰好是需求層次理論的提出者、心理學大師馬斯洛,用阿倫森自己的話說:“我放開身邊女孩的手,開始記筆記;那一刻我失去了女孩,卻找到了天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阿倫森從此走上了心理學的道路,最終成為了社會心理學界的泰斗級人物。

他在他的社會心理學裡寫過這樣的理論:

在生活中,許多時候,我們想發展人際關係,常見的一種思路是為對方付出。

比如,你想和一位異性發展戀愛關係,可能就會誇讚他,送他禮物,幫他做事,以求打動對方。

然而,心理學研究卻發現,這種刻意對對方好的做法,未必總能奏效,有時甚至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雖然我們都喜歡別人對自己好,但是如果一個人刻意去這麼做,我們可能會懷疑對方隱藏了什麼動機,或者有什麼附加條件,於是就會提高警惕性。

要發展跟對方的關係,與其刻意討好對方,不如換個思路,請對方幫你個忙。

幫完你之後,你們的關係反而會拉近許多。這是因為,態度很多時候是對行為的事後解釋。

如果對方幫了你個忙,那麼對方就會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我為什麼要幫他呢?因為他是個很好的人!”

他會說服自己,讓自己相信你是一個值得被幫助的人,也值得交往。”

——“態度就是對行為的事後解釋?”

——“對,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比如說‘吸菸致癌’這項研究報告,雖然是已經證實了的事實,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

在不吸菸的人裡,90%的人都相信這份報告。相反,在重度菸民裡,有40%的人表示不相信這份報告,並且會給出各種各樣的合理化解釋。

這樣的事情,就連我父親也做過。曾經我上初中的時候學到了吸菸有害健康,就回家和他說。但是,那時他根本不相信。

什麼全世界那麼多人吸菸,包括很多有錢又富有的人,他們又不是傻子。明知道對身體有害還做。

再比如某些過世了的名人,誰誰誰吸菸喝酒活了多少歲;而誰誰誰不吸菸不喝酒卻只活了多少歲。

這些菸民體現了出來的就是態度和行為的因果關係:並不是因為他們不相信吸菸致癌,所以才吸菸。

而是因為已經有了吸菸這種行為,隨後才改變了自己的態度,來為吸菸的行為做辯護。

再比如一些再普通不過的事件,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做出一些決策,我打個比方,如購買一輛新的汽車。

在買車之前,你可能會認真蒐集相關資訊,比較各種引數,最後慎重地做出決定。

一旦買了汽車,你可能就會刻意地收集與這輛汽車相關的正面資訊,迴避那些負面資訊。

這是因為,在做出困難的決策之後,由於沒有選擇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人們幾乎總會體驗到某種失調。

為了化解這種失調,就需要不斷地強化之前的選擇,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楚麗華說完,輕輕撫摸了一下隆起來的肚子。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