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麗華也被青雲飛這厚臉皮的回應逗笑了。

回頭看看,那一樹金黃,輕輕揮了揮手。

歲月不居,長水東流。無論海棠依舊,還是綠肥紅瘦,而生命,總如一樹一樹的花開,在時光的深處,璀璨著繁華的夢,盛放著濃烈的情,落寞著殘凋的悽迷,也靜悟著清寒的洗禮。

找車不是那麼費勁,打了個電話,很快就找到了。

司機估計原本也是個健談的人,只是上午的時候沒機會插嘴。

這會兒,幾人回來以後,他問接下來想去哪裡,又開始準備介紹一下當地的其他景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終南山色入城秋,門門走馬徵兵急。終南山森林公園離這裡不遠,還是4A景區,難得來一趟,你們不去看看嗎?”

——“終南山?是很多人來此建屋隱居的那個終南山嗎?”

終南山三個字,成功引起了楚麗華的興趣。

——“是哇。終南山也叫太乙山,太白山,傳說,老子墓就在那裡,應該是在上善池那兒。

相傳很久之前周邊發生瘟疫,無藥可醫,死者無數。當時樓觀臺的監院張志堅,晚上作了個夢,夢見太上老君告訴他說:“山門前有塊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內有吾煉就之丹藥,可治民疫。”

張監院醒來後覺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門前尋找,果然在西邊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張監院忙令人取水給患時疫的道士飲用,兩個時辰後疫病神奇地痊癒了。

訊息傳出後,遠近百姓都來取水治病,時疫遂退。三年後翰林學士趙孟頫來此遊覽,聞聽此事十分驚奇,遂索紙筆大書“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經》“上善若水”之意。每逢廟會,香客仍爭飲此水以祛病延年。”

——“有這麼神奇的水嗎?”

楚麗華還是心動了,哪怕有一絲希望,她也希望自己可以有一段奇緣,治好自己的眼睛。

——“這就是傳說。但是,每年來次飲用上善池水的人是真不少。有不少人都說飲用了以後。確實感覺整個人都舒爽了。比如頭疼腦熱了什麼的,效果非常好。”

那司機說的眉飛色舞的。

——“要不,我們去看看吧,試試那水。”

楚麗華詢問妍妍的意見。

——“如果,單單只是為了那水,我想,就沒有必要了。因為那就是安慰劑效應。”

秦擎在妍妍看著他詢問的時候開口了。

——“安慰劑效應?”

楚麗華一頭霧水。

——“對,安慰劑效應。安慰劑效應簡單來說就是自我療愈,人體其實是有自愈力的。很多安慰劑藥片都是澱粉之類的東西做的。

這和我們一直以來接受的治療理念似乎不太相符,大多數人都依賴藥物治療,尤其現在的年輕人,也更相信循證醫學。

所謂循證醫學,就是要求所有的醫療診斷和決策,都應該建立在現有的臨床研究依據的基礎上。總的來說,循證醫學追求的是明確的研究依據。

但安慰劑效應的作用機理、應用範圍甚至治療效果,現有的醫學水平都沒有辦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結論,因而大部分醫生都不會提倡自我療愈。”

——“那這不是和那這個賣假藥的有的一拼了。萬一吃的人相信了柄也就治好了。”

楚麗華覺得有些太不可思議了要不是這話是秦擎說的她都還懷疑他是賣假藥的了。

——“第一、安慰劑效應是真實有效的,不僅能治病,應用範圍還非常廣泛;

第二、安慰劑效應來源於人體與生俱來的自愈力,這種自愈力的大小很大程度取決於你的生活是否幸福。

現在,自我療愈也得到了研究的支援。

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哈拉爾德·豪森在研究中也發現,自愈是生命體在遭遇侵害或出現變異等情況下,維持個體存活的一種正常的生命現象。

他甚至認為,醫學恰恰是為了輔助機體自愈而存在的。

事實上,人類使用安慰劑的歷史相當悠久。在長達數個世紀的時間裡,尤其在抗生素發明以前,醫生們在束手無策時經常會使用安慰劑,然而並沒有任何臨床資料能夠證明它真正的療效。

直到1955年《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了“有效的安慰劑”一文才提出,如果只採用生理鹽水或非藥用成分治療,還是會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被治癒。

後來,隨著醫學上的廣泛應用,安慰劑逐漸成了當代藥物學的常見概念,也由此誕生了現代臨床試驗研究,任何一種新藥的問世都必須先排除安慰劑效應。

這說明安慰劑效應確實是存在的。”

——“那醫院和藥店豈不是都沒什麼用了?”

——“怎麼沒用了,比如外傷和手術,這安慰劑效應主要是針對慢性疾病和疑難雜症方面的。網上有個段子,說的就是安慰劑效應。

有一個鄉下來的人,得了癌症,要開刀做手術,後來開啟以後,醫生發現切不了,又縫上了。

和病人解釋,他聽不懂普通話,就以為開刀了就是做了手術,做了手術病就會好。後來複查的時候,真的痊癒了。”

——“以前不過是當個段子樂一樂,沒想到還有這麼神奇的原理。

秦先生,那你說,賣假藥的能不能說自己的是安慰劑啊?算不算欺騙?”

楚麗華內心的小火苗又升起了,自己要怎麼利用安慰劑效應治好自己呢?

——“安慰劑效應可不是欺騙,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只有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容易上當受騙的人才會對安慰劑起作用。

科學家們最初也假定:安慰劑對低智商人群更容易產生效果。但後來研究表明,只要條件適合,幾乎每個人都會對安慰劑產生反應,哪怕你是醫生或者科學家也都會因此而受益。

而且,安慰劑不僅僅對心理疾病有用,大量生理類疾病,包括像腫瘤這樣的器質性病變,都有大量安慰劑效應的案例存在。

從血壓、膽固醇、病灶區域等科學的視覺化手段能真實觀測得到的資料來看,它不僅改變了人的感官,同時也改變了機體的生化系統,這可不是患者自欺欺人就能達到的效果。”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