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調表車(三)

當初給這輛車做車況鑑定時,孫炎明在看到了二十三萬的里程數後,大意的判斷是實表,因為他潛意識的認為調錶從來是從高往低調,這個里程數都這麼高了,應該沒有問題。

現在方遠竟然說是調表車,還說是一輛出乎意料往高調的奇葩車型,孫炎明更認為不可能了。

孫炎明懂怎麼鑑定調表車,他繞著朗逸轉圈從外觀開始專門檢查,想要證明當初自己沒有看走眼。

看車先看漆面。

汽車的漆面分四層,從裡到外是電泳層,中塗層,色漆層,清漆層。

馬自達的魂動紅比普通車漆多了一層半透明的紅色色漆,勞斯萊斯多了三層,漆面看起來更加的深邃、高階。

即使強悍如勞斯萊斯這樣,漆面在經過風吹,日曬,雨淋,蟲屍、鳥糞、黏膠、化學品腐蝕,還有事故,擦拭刮痕等等摧殘和時間的折磨後,會造成漆面氧化,色彩變暗,光澤消失,出現色斑皸裂,漆面的鏡面效果減弱。

樹枝剮蹭,沙粒也會打在車身上劃出無數道細小的劃痕,時間一長會造成漆面發烏。

漆面失去了光彩奪目的色彩與光澤,就像歷經磨礪的中年男子,面容滄桑只留下深邃的眼神和憂鬱的氣質。

最好的辦法是貼隱形車衣,而這是輛大眾朗逸,估計能享受打蠟鍍晶的待遇已經算是原車主愛護車子了,想都不要車主會為它花費七八千貼隱形車衣。

所以只要是原車漆,浸淫二手車行業多年的車商或者評估師,能透過遠看近看觀察全車漆面找出色差,憑藉著經驗覺察出實際里程數和表顯里程數大致相符不相符。

孫炎明繞著朗逸緩緩的走了一圈,不時的停下腳步低頭檢視犄角旮旯等等細微的地方,只求能找出蛛絲馬跡。

不過他只知道方法,還沒有達到那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是覺得朗逸的漆面質感很好,沒有做漆的痕跡,確實不像是一輛里程數幾十萬公里的車子。

孫炎明回頭看了眼方遠,心中疑惑的想:“難道我錯了?”

為了找到真相,孫炎明低頭又看向了輪轂輪胎。

俗話說馬跑得勤不勤看馬掌,車造得狠不狠看輪胎輪轂。

由於停放的時間太久,四個輪轂上面落滿了灰塵顯得很髒非常破舊。

孫炎明蹲了下去用手指擦去了最上端好一大塊,終於露出了輪轂表面,只見邊緣已經開始變黃出現了部分腐蝕的痕跡,但是其餘的表面不說光亮如新,最起碼磨損很少。

並且讓孫炎明驚訝的是,輪胎上面的數字顯示竟然是上一年第十二周生產的。

“換輪胎竟然不到兩年的時間?”孫炎明有點驚奇了。

一般來說,汽車的輪胎會在四年或者六萬公裡左右全部更換。

按照表顯的二十三萬公裡,八年的時間算下來,每年摺合三萬多公裡。

這輛車的輪轂明顯是原廠輪轂,兩年的時間過去了,輪胎的磨損也並不嚴重,還可以再撐兩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孫炎明的眉頭皺了起來,兩者相互比較,根本不符合朗逸恐怖的使用頻率。

車漆、輪胎給孫炎明的疑點太多了,他心中的太平已經偏向了承認方遠說的是真話,也認為這輛朗逸可能調過表,並且別人都是往少調,這輛朗逸的原車主偏偏奇葩的往高了調。

檢查調錶還可以看內飾,座椅,按鍵等處,並且更有一些特殊手段。

孫炎明即使已經大致承認了方遠的判斷,也想繼續接著檢查下去。

臨起身時,孫炎明瞥了眼剎車盤,這輛朗逸的剎車盤已經快要更換了,但是孫炎明並沒有在意。

剎車盤的磨損很正常,有些新手忘了放手剎,經過較長距離的行駛後又接著洗車,剎車盤很容易變形廢掉。

剎車盤是易損件,換過很正常,不代表什麼。

並且換過才更好,這樣買家就可以放心大膽繼續開了,至少幾年之內都不用再換新的了,又省下一筆換件的錢。

孫炎明起身走到了主駕駛位置旁邊開啟了車門,目光從外向裡一點點仔細觀察。

車門內側的手枕位置磨的髒兮兮的,油乎乎一片,門把手和車窗按鍵同樣掉漆掉色的現象嚴重,這倒符合幾十萬公里里程數的車況表現了。

目光接著向前方延伸,雖然早已看過內飾的情況,現在依舊被噁心的不行。

正對面的方向盤不僅三九點位置被摸得油光鋥亮,其它部分也是一層包漿。

旁邊的檔把上面磨的禿嚕了皮同樣泛著些油光,比手動檔車型用的還狠。

音響旋鈕和空調旋鈕也是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地方,這些按鈕和面板,表面佈滿細密的指甲劃痕,掉漆掉色的現象非常嚴重。

僅僅是這三個地方,孫炎明的心思又開始活泛了,因為爛成了這樣,別說二十多萬的里程數,就是說三十萬也有人信。

幹二手車的車商從業多年,一般都有自己的小絕招。

孫炎明也不管座椅、手剎和其它地方了,而是身體探到了車內,看向了油門和剎車。

這兩個踏板是非常隱蔽卻非常具有說服力,不容易做假的地方。

首先它很容易被人忽視,其次它不容易壞,更不太好換,如果油門和剎車踏板的磨損程度不一致,想都不要想百分百有貓膩。

孫炎明就常常觀察不同公里數腳踏板的磨損,透過總結出的經驗來看,油門踏板,剎車踏板表面都有些光滑了,磨損的程度符合十多萬公里數的情形,但是絕對不像幾十萬公里數的情況。

透過檢查這麼多地方,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孫炎明都有些迷茫了,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技術。

實在沒有了辦法,孫炎明又看向了座椅滑軌。

座椅滑軌同樣是普通賣家很容易忽視的一個點,實際上就算是想打掃這裡,也會嫌棄比收拾油門踏板和剎車踏板更麻煩事,但這裡其實可以反映出資訊。

座椅滑軌在出廠的時候,為了潤滑會把滑軌軌道塗滿油脂。

那麼多年以後這個滑軌內肯定佈滿了油汙,並且油汙分佈均勻,絕不會這裡多那裡少。

如果到處都是手印、油汙有多有少,或者乾淨無比肯定是被人刻意動過,如果充滿了沙石和水漬,肯定是被水泡過。

孫炎明推動座椅發現滑軌旁邊遍及著各種髒汙,瓜子殼、頭發絲、還有各種零食的碎渣、甚至還有幾枚一元硬幣,

油汙非常均勻,左右的滑軌髒汙程度一致,沒有任何人為清理痕跡。

孫炎明同時發現滑軌軌道磨損的程度很大,顯然是以前經常有人調節座椅的位置。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