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以蟬形的夏字作為國號,大概正是看中蟬代表這些神秘而美好的意義,哪個君王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延綿不絕、世代永存、居高鳴遠呢?

當然,這些都是推斷,反正方南是想著自己建立的夏國能夠延綿不絕、世代永存、居高鳴遠。

夏為國號,可以稱之為夏國、大夏、大夏帝國等,國家的名字有了,正常情況下應該有一個年號,不過方南打算廢除年號制度。

年號一般由君主發起,是華夏古代新君即位時為了區別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計算在位年數之制。

先秦至漢初無年號,至西漢武帝即位,在年數之前加上有紀念意義的名號,是為華夏古代年號之始。

《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前122年)為元狩元年。

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

後來,人們把這記錄年代的開始之年稱為“紀元”,改換年號(或帝王紀年時代改稱元年)叫做“改元”。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十四個。

今年就是萬曆二十年,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當皇帝的第二十個年頭。

廢除年號對於方南來說,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這年號加年數的紀年方式使用起來不太方便,沒有年號的,可以直接為夏曆元年、夏曆二年這樣來。

會議中方南提出廢除年號制度時有幾人表示有異議,但在方南的解釋下,都表示接受,相比於國家體制,廢除年號制度只是小事罷了。

另外在會議上方南也表示,夏國建立後將使用兩種曆法,分為陽曆和陰曆,陰曆為目前使用的農曆,而陽曆是方南親自制定的曆法。

陽曆中將一年定為365天,每四年加一天,一年分十二個月,有明確天數,同時每七天為一週。

實際上早在公元1281年的《授時歷》中就寫有“365.2425日為一歲”,距近代觀測值365.2422僅差25.92秒,精度比較高。

反正也不是直接取消農曆,而是兩種曆法一起使用,會議室內眾人隱隱感覺到農曆有一些不便的地方,似乎換成陽曆的話會方便很多。

主要由方南做決定,會議上只是給出大略計劃,具體計劃還要由六部、五省去制定,一個上午時間年初第一場政府高級別會議便結束了,接下來六部、五省都會舉行各自的會議。

下午,方南再一次主持軍隊高級別會議,與會的軍隊高層有胡壯、周毅、王盛榮、熊堅、閻漢、何言等將領,軍情處處長李鎮也參與到會議中,另外作為兵部部長,胡壯還參加上午的政府高級別會議。

相比於政府會議,軍隊會議更加直接,會議的主題都是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時間段的任務。

進入新的一年,人民軍會再一次擴軍,總兵力將增加到一百萬以上,並且在會議結束後軍隊就要增加對戰爭的準備。

要知道接下來可是一場大戰,人民軍要從長江南打到黃河北去,尤其是戰爭爆發時已經是秋末,時間快的話,新年到來前就會結束戰爭,但北方的冬季可不是一般的寒冷,禦寒物資早已經開始準備。

準備好物資,等待停戰協議到期,戰爭爆發,人民軍兵分數路進攻大明統治區,人民軍各支部隊劃分好攻擊區域,比如何言的第三集團軍負責佔領雲南省和貴州省,閻漢的第二集團軍負責佔領浙江省和南直隸東部區域。

這場最終之戰的重點在於兩個地方,一個是長江天險,一個是黃河天險,前者最為重要,明廷在長江天險佈置的兵力最多,大量水師艦船就在長江中,若是長江天險擋不住人民軍,黃河天險同樣擋不住人民軍。

為了讓軍隊渡過順利渡過長江,人民軍做了很多準備,主要分為三項:

第一個是在長江南岸準備好船隻,人民軍可以乘坐這些船強渡長江,一部分人民軍已經進行過乘船作戰訓練,最重要的就是火槍兵,可以在船隻上隔著六、七百米向長江北岸發動攻擊,由於不是戰船,船上無法安放幾門火炮;

第二個是軍情處的勸降,已經有不少駐守在長江北岸的地主武裝勢力和明軍勢力向人民軍投誠,甚至長江中的大明水師也有一部分向人民軍投誠,只要他們不反水,人民軍不會死傷多少人就能夠登上長江北岸;

第三個則是人民海軍,這一次人民海軍也要出戰,駐紮在廣東省的人民海軍主力再加上“運兵船”在戰爭爆發前就會向福建省轉移,待戰爭爆發後,船隊就會繼續北上,待陸軍將長江以南大部分區域佔領準備進軍長江北時,海軍配合陸軍一起行動。

人民海軍的艦船數量遠遠無法與大明水師相比,不過人民海軍的艦船已經裝備大量榴彈炮,依靠榴彈炮還有火箭彈,只要不是與所有大明水師決戰,在局域戰爭中,人民海軍取得勝利的把握非常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待人民軍來到長江北岸後,就會多路並進,一直向北席捲而去,最終覆滅明廷佔領華夏大地所有區域。

不過統/一華夏大地後不代表戰爭就結束了,人民軍高層都沒有忘記明廷的另一個大敵,北方大草原上的韃靼人,要是沒有韃靼人這個敵人,四、五年前明廷完全可以調集更多的精銳邊軍來圍剿人民軍,人民軍能夠抵擋住,但自身死傷不會小了。

明廷覆滅了,人民軍就要取代明廷鎮守北疆,有火器部隊在,守住北疆不成問題,不過只守不打可不是人民軍的性格,人民軍唯一一支槍騎兵師會主動進入大草原尋找戰機,去削弱韃靼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