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傳統醫學,方南沒有忘記《本草綱目》這本神作。

《本草綱目》一共五十二卷,是李時珍從嘉靖三十一年(1552)開始撰寫至萬曆六年(1578)結束,稿凡三易。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

書中序例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藥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藥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

卷3~4為“百病主治藥”,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藥名及主要功效,相當於一部臨證用藥手冊。

卷5~52為各論,收藥1892種,附圖1109種。

幾乎可以將《本草綱目》稱呼為這個時代裡傳統醫學的“百科全書”,學徒只要背會背會《本草綱目》,再在老師的照看下進行幾年實習,基本上可以出師。

其他經驗豐富的大夫也可以多看看《本草綱目》,經驗再豐富的大夫也不可能什麼病症都知道。

《本草綱目》在大明統治區在已經印發,只不過規模還小,瞭解的人並不多,軍情處將幾份《本草綱目》帶回來,已經批次進行印刷,放到文華書店出售,並推薦治下大夫、學徒購買《本草綱目》,不強制,買不買是他們的選擇。

等到日後醫科大學建立起來,學習傳統醫學的學生們,肯定要學習《本草綱目》。

相比於發展緩慢的傳統醫學,現代醫學發展速度還要快一點,不是現代醫學的知識增加,而是勉強算作學習現代醫學的人大大增加。

在大多數人看來,針灸、湯藥屬於傳統醫學,開刀屬於現代醫學,實際上在元以前,華夏大地上的大夫們在外科手術上已經有不少發展,只可惜到了明代,以針灸、湯藥為主的保守治療大行其道,外科手術已經沒落。

比如戰場上一個士兵胳膊被到劃了一個大口子,出了很多血,治療方法就是使用十灰止血散或者金瘡藥止血,再用布包紮,遇到流血不止的情況就比較殘忍了,需要火烙使血管燒焦達到止血目的,因為沒有麻醉藥物,傷者需要忍著劇痛來療傷。

明軍中隨軍大夫很少,士卒們受傷了往往得不到有效治療,受重傷直接等死,受輕傷也有可能因為傷口感染而死,只有軍官將領受傷才會有大夫快速趕來治療。

至於用針線縫合傷口,在明軍中基本上看不見。

相比於明軍,人民軍中的隨軍大夫很少,但衛生員數量很多,大夫是形容掌握一定醫術的人,而衛生員的僅僅掌握很少的醫學知識,主要是為受傷的戰友療傷,用針線縫合傷口就是衛生員們需要掌握的最重要醫術。

這些衛生員勉強算進現代醫學中,人民軍中真正對現代醫學的人在廣州城的“現代醫學研究所”,所長是方南的學生羅延。

早在人民軍還隱藏在大山中的時候,羅延就帶著醫療隊跟著人民軍,人民軍去圍剿山賊,羅延就帶著人研究山賊的屍體。

現代醫學研究所起碼已經將人體的大致結果弄清楚,也知道人身體中血液血型不同,再利用死囚進行研究,研究所差不多已經掌握給人輸入同血型血液技術,不過這項技術暫時無法拿出去使用,輸血的針管是一個問題,檢測人血液型號也是一個問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人民軍對現代醫學更多的還是處於研究階段,短時間內不會拿出來使用,就比如給一個人輸入另一個血,這就是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方南打算等以後建立報社發行報紙後,在報紙上漸漸刊登一些資訊,讓民眾慢慢瞭解各種新奇的知識,到時候再說出血型知識也就不會突兀了。

目前研究所主要有兩個任務,一個是繼續對人體進行研究,另一個則是尋找實用的麻醉藥物或者手段。

進行外科手術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病人會感受到劇痛,難道需要將病人打暈了在開刀?打暈病人也很容易出現意外,給病人帶來更多的傷痛。

想要進行外科手術,麻醉藥必不可少。

另外顯微鏡出現對研究所的醫學研究是一個好消息,顯微鏡加入能夠讓研究所對人體研究進入到細胞級別,只不過剛剛研究製造出來的顯微鏡勉強能夠使用,還要等更多更好的顯微鏡研究製造出來。

也是因為現代醫學研究所對人體進行研究,太血腥,被人發現了容易產生誤會,進而將人民軍魔化,所以研究所所在地方是一個禁區,有人民軍精銳駐守,外人根本不能進入。

醫學發展的速度太慢,方南關注的並不多,只有現代醫學研究所彙報研究有什麼新的進展,才會讓方南高興一下。

方南感覺差不多需要十年時間,人民軍統治區的醫學才能有一些發展,想要有較大發展最少需要十五年,想要讓人民軍治下所有人都去醫院能看病看得起病,需要三十年以上時間。

發展醫學是比發展教育更長久的時間,現在方南關注更多的還是軍事和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到來的戰爭。

基本上進入今年下半年開始,直接或者間接與戰爭有關的會議,方南是主持一個又一個,官員調派、物資準備、軍事調動等等,這些事情讓方南忙碌起來。

接下來這場戰爭對人民軍來說太重要了,預計人民軍和明廷雙方投入兵力將超過一百萬,人民軍一方非常有信心的認為能夠擊敗明軍,進而佔領更多的地盤,將新佔領地盤治理好是一個不下於人民軍打敗明軍的大問題。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歷史上不知道多麼“反賊”快速打下一片地盤,在治理地盤上卻出現大問題,最終覆滅,所以方南對治理地盤的事情非常重視,不能重蹈覆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