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應昌軍和王盛榮軍交戰開始,之後幾天時間裡,廣東邊境區域,人民軍與明軍發生大規模戰鬥四次,小規模戰鬥幾十次。

大規模戰鬥是人民軍分別與宋應昌軍、廣西明軍、湖廣明軍、福建明軍的四次戰鬥,小規模戰鬥則是小部明軍對向人民軍治下發動進攻。

這些戰鬥無一例外,都被人民軍擋下。

明軍各部中,死傷最慘重的就是廖陽州率領的廣西明軍,其他三支明軍表現情況都要比廣西明軍好一些,起碼沒到被人民軍追著跑的地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四場大規模戰鬥中,人民軍和明軍的戰鬥情況意外的大致相同,明軍都是在戰車的掩護下要與人民軍近戰,最終都是被人民軍以先登部隊和擲彈兵部隊配合擊退,人民軍與明軍死傷比例最小在一比三,最大超過一比四。

而在小規模戰鬥中,人民軍死傷人數多了起來,死傷比例最高達到一比二的地步,要知道各部人民軍都有一支擲彈兵小隊,還死傷如此多。

不管如何,面對明廷對人民軍的第三次圍剿,人民軍都先勝一局,接下來雙方都會進行一定時間的休整,明軍在等待更多的援軍抵達,人民軍在等待虎頭槍、手榴彈補充,用不了多久,新的戰鬥就會爆發。

隨著人民軍獲得一場又一場戰鬥的勝利,為了讓治下老百姓安心過日子,也讓治下那些豪紳商賈死了重歸明廷治下的心,人民軍大肆對勝仗進行宣傳,甚至將明軍詳細實力一一點出來。

廣州城,江賜、夏景山、梁新三人又坐在一起,早前因為三人的背叛,讓人民軍更快攻下廣州城,三人在為自己過去犯下的過錯進行彌補後,已經是人民軍治下百姓,受到人民軍保護。

江賜、夏景山、梁新三人是豪紳商賈最擔心明軍擊敗人民軍的幾人,一旦人民軍完了,三人和他們的家族,不想要被明軍殺了,只能遠遁海外。

人民軍若是勝利了,即便三家無法在人民軍政府中當官,也可以繼續成為富豪,三家是廣州城內最早進行商貿活動的幾家,其他豪紳商賈都在猶豫中,已經和人民軍產生關聯三家沒有猶豫的就開始行動起來。

也是因為諸多大戶被抄家,許多市場出現大片空白,如今已經被這三家輕鬆佔下大片市場,只要人民軍能夠抵達住明軍,隨著人民軍地盤的擴大,這三家的生意也會越做越大。

當然,因為方南對江賜、夏景山、梁新三人感官比較差,人民軍對著三家盯得比較緊,要是這三家敢做出違法的事情,絕對會被人民軍嚴懲。

“幾十萬明軍將廣東包圍,沒想到人民軍還能取得勝利,殺了好幾萬明軍,只要人民軍內部不出現問題,明軍想要剿滅人民軍,非常困難。”夏景山笑著說道。

聽到夏景山的話語,梁新贊同道:“是啊,是啊,還好我們選擇投靠人民軍,要是跟著他們死守廣州城,我們怕都是要見列祖列宗了。”

“我們現在已經沒有選擇了,只希望人民軍能夠堅持住,最好推翻明廷,就算只是經商,我們三家也能富甲一方。”江賜也說道。

不單單是江賜、夏景山、梁新三人,廣州城內遺留的豪紳商賈們都在探討人民軍的勝仗。

“賊人又勝了,再等等,要是賊人繼續打勝仗,我們行動起來,唉,那三個好運的傢伙。”

“感覺明軍是剿滅不了賊人了,我還有一家老小需要養活,可不能繼續幹吃不進,賊人治下能賺銀子的地方太多了。”

“我也不等了,這人民軍不一般,每戰必勝,說不定大明就要被人民軍推翻了,誰先跟上人民軍,誰就能賺翻了。”

比較喜歡投機的商賈們,是最先改變想法的群體,他們並不忠心於明廷,他們更想要賺銀子發展自己家族,不在乎是被明廷統治,還是被人民軍統治,只要他們和他們的家族能夠繼續生活下去就行。

要是能夠賺到大把銀子,讓他們為人民軍賣命也可以,更不用說人民軍對明軍時一直是在勝利,也讓一些商賈對人民軍產生信心。

一部分商賈最先改變想法,但在廣州城內,還有一個群體對明廷“忠心耿耿”,這個群體就是文人書生,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忠君報國。

聽到人民軍又擊敗明軍的訊息,廣州城內許多文人書生一臉的悲傷。

“明軍怎麼又敗了?難道賊人真的要奪走大明的江山?”

“老天呀,快懲罰這群該死的賊人,快讓明軍剿滅這些賊人。”

“不可能,我大明如此強盛,怎麼可能連這小小的賊人都剿滅不了,肯定是明軍輕敵了,只要明軍重視起來,一定能夠打敗賊人!”

不過那些被文人書生說成一身銅臭的商賈們對於這種情況是盡情的嘲笑,他們可是知道,在廣州城破後不久,就有一部分真的對明廷忠心耿耿的文人書生,在家中自殺,或者拿著刀劍向人民軍衝去,以死表達自己對明廷的忠心。

但是這樣的人太少太少了,而現在還活著的文人書生,他們可不敢以死表達自己對明廷的忠心,只能在人民軍看不到的角落裡,咒罵人民軍。

他們甚至不敢與友人坐在一起咒罵人民軍,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友人中有沒有會出賣自己的,要是被友人出賣,輕則鞭刑,重則抄家,已經有好幾個例子在前面。

文人書生中也有像喬家這種,喬榕、喬珹對明廷忠心,但並沒有忠心到願意為明廷赴死的地步,他們更喜歡吟詩作對寫寫文章,透過文章,將自家的名字在文壇中流傳,而不喜歡摻和政事。

喬家不需要經商,喬榕和喬珹隨便一幅字一幅畫賣出去都是高價。

當然,身為文人,他們不屑於直接用字畫賣錢,而是其他人用各種寶物來換字畫,然後喬家再將寶物尋找渠道賣了出去換成銀子。

透過賣字畫,喬家在廣州城都是大富之家。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