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定和水落石出,這樣的事情講的總是虛無縹緲,也就是說在之前很多人都搞不清楚那些事情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

在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有一定的人要離場了,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畢竟蛋糕就那麼大,如果大家不把蛋糕做得更大的話,能分的人就越少,人越多的話,分到的東西也就越少,這是因為大家都看清楚了這樣的道理,所以對如今所發生的事情,他們就不得不慎重起來。

大明的百姓在國境內,如今還算是收斂的,至少不會做得那麼過分。

如今讓他們跟隨著大明的艦隊前往了南洋諸國,這個時候受苦的就是那些南洋的國主了。

那些商人們在國內還算是很收斂的,至少不會明著欺壓百姓,在如今,百姓們幾乎都受到朝青的保護,所以他們也不敢做得太過分,頂多名義上讓他們上述的很好的,安靜裡多少還是會使一些絆子的,畢竟大明帝國太大了,有些地方管不到也是正常的。

如今他們去了遙遠的南方,這個時候有些暴發戶的感覺就出來了。

有錢才是大爺嘛,所以他們在那些國家裡大量的買賣,而且收購甚至是還和當地的那些商人們做交易,當然更多的是他們賺的多那樣的東西,如果帶回國內,肯定是要被銷售完畢的。

其實每天當地的朝廷都會接到百姓們的抱怨,大明來的商人太過分了,幾乎買光了他們一條街,這樣的抱怨還是挺多的,可是當地官員也不能對他們做處置,畢竟他們的港口還停泊著大明的艦船。

隨行的那些官員們對此並不做深的表示,而是照會國主由大明的外交部,也就是鴻臚寺做這樣的事情。

他們心裡現在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只要大明好就可以了,對於其他的人來說,他們並不想管,只要沒有威脅到大明的安危一切都在可控之中,就足以說明他們的事情做得非常的好。

隨行人員有很多就停留在了沿途的國家之中,他們並不會快速的離開這裡,因為他們還有更加重要的任務。

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很多地方,只要有大明商人的地方,如今都有大**廷的官員,他們都是鴻臚寺和各個部門的隨行人員。

民間的團體當然也有自己的力量,想要透過借朝廷的東風,然後把某些事情做起來,最後達到一些目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朝廷對此自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在大明國內,有些事情不能做,但對外就說不定了。

倭國現在已經亂掉了。

北方的百姓如今都紛紛的起來,想要掌控自己的自由,也就是說在一些人的攛掇之下,他們漸漸的反抗起之前的武士。

當然,最開始的時候還是小範圍的,只是有這樣的風波傳出去,但各個領主如今都知道自己手下並不安全,可是沒有辦法,裡面參雜的力量太多太多,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但有一點他不知道,自己的領地的百姓也沒有像之前那麼好管了。

燕王朱棣和齊王兩人已經到了大明南洲,費盡了千辛萬苦,之前,甚至還毀了一條船,船上的人也就取了一大部分,當然更多的是葬身魚腹,永遠留在了那一片大海之上。

外出總是有風險的,有些人從登上那一條船開始就知道,也許這一次就是永別,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去,畢竟那裡才是他們真正有可能實現夢想的地方。

燕王朱棣和期望兩人在登上岸之後立馬的就開始了自己跑馬圈地的生涯。

當然,之前朝廷的海軍士兵所簽訂的那些地方與他們無關,那是屬於大明派來的總督所要統治的地方,他們只能在之外的區域進行探索。

其實錦衣衛給他們傳遞來了不少的訊息,讓他們秘密的派人去某些重要的地方進行探索和駐紮,至少要保證那些地方掌握在朝廷的手裡。

毫無疑問,這些東西都來源於方中愈,當然更多的是來源於錦衣衛的訊息,畢竟他們不可能把這件訊息明明白白的告訴那些探索的人,因為方中愈是一個從來沒有離開過大明國境的人,所以為了保護這個秘密,他們只能說是錦衣衛的人和當地的土人打交道發現。

縱然心存懷疑,但那些士兵和探索隊的人依然緊密的執行著這個任務,國家竟然有要求,他們自然要毫無疑慮的去做。

總的來說,大明如今佔有的土地還不算是非常大,至於他們領地上可能出現的那些當地土人要怎麼做,就看兩位王爺自己決定了。

王爺帶來的人自然有不少的能手,所以在登岸的第三天,就已經開始為燕王建造簡單的府邸了。

按照之前燕王朱棣的承諾那些紛紛趕來的大家族們,也開始在燕王朱棣的附近開始建造自己的腹地,當然只是一些簡易的措施,現在他們還沒有能力在這裡大規模的建造。

對於此,燕王朱棣表示同意,畢竟離開京師已經是他最大的夢想,如今能夠擁有一塊自己真正的封地,這足以讓他能夠放下之前所有的一切,重新開始。

燕王的三位兒子如今都非常大,放鬆似的,擔驚受怕了這麼長時間,終於可以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了,之前暈船可是把他們折磨壞了。

好不容易離開了船隻靠岸法,自然要感受一下這更加寬闊的土地。

大明的工業化已經起步,所以他們離開的時候,大明的環境其實已經有一些變化了,天空總的來說還是有些昏暗的,但是如今看著明亮的天空,清澈的海洋,讓他們覺得這也是真正的內外美景。

燕王妃徐氏如今反而是更加的淡然,看著身邊自己的兒子和丈夫,心裡非常的高興,終於離開那個地方了這個時候才是幸福的笑容,之前一家人擔驚受怕,生怕會出個什麼意外,畢竟就算是他們葬身魚腹,葬身大海,也沒有人會去責怪建文皇帝朱允炆會怎麼樣,畢竟皇帝還是表現的非常大度的,不管是他們還是其他人,都是這樣的。

"王爺,這裡以後就是咱們的家了,咱們得好好的經營它呀。"

燕王非許是此時就像是一個小姑娘一般表現了與年紀不相符的可愛。

"是啊是啊,如今咱們終於可以安安生生的過日子了。"

燕王朱棣看著如此歡呼雀躍的家人,看著那個像小孩子一般的妻子她終於放下心來,或許這麼多年來,他一直追求的就是這些吧,只不過被權力和慾望矇蔽了眼睛,如今終於可以慢慢的靜下心來,將手裡的事情做好。

也許之前真的就是為了那個位置,也許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裡對父皇的不滿,所以他才做了那樣的事情,可是如今漸漸的想通之後才發現,這天下只要是朱家的,好像也沒什麼兩樣,他也相信這個帝國在他侄子的手中會變得更不一樣,也許在他的手中會頒發不一樣的感情,但與現在的大明帝國相比,他知道自己做不到。

不說別的,就好比無償的信任,方中愈一樣,建文皇帝朱允文可以那樣做,可以相信一家人,但鷹王朱棣是做不到的,所以自認為比不上,也就意味著漸漸遠離,最後再也跟不上了啊。

突然之間,燕王朱棣的身上確實變化了,不再像之前那樣咄咄逼人,也不再像之前那樣讓人感覺到寒冷,反而像春風一樣,讓人感覺到溫暖,配合著海邊的海鳥的叫聲,這一切似乎更加的溫馨和諧。

跟隨燕王朱棣來臨的人,有很多,是為了給自己謀一個前程,也有很多,是因為當初跟燕王朱棣牽扯的太深,就算是朝廷沒有追究,他們也沒有臉面,或者說沒有膽子敢在那裡呆得太久,所以才會跟隨燕王朱棣離開大明國境,來到這裡。

如今來到這裡之後,發現了不一樣的天地,也不得不感嘆,方中愈的膽子真大,當初竟敢用這樣的條件來和燕王朱棣談判,最後勸說燕王朱棣投降。

只是他們接觸不了太多的東西,表面上的東西已經讓他們難以接受了,不過在真正的見到這些東西之後,他們就覺得也沒什麼害怕的,畢竟大洋彼岸就是大明,大洋彼岸,就是如今的大明南洲。

"王爺,這裡會是我們終老的地方吧!"

"是的,愛妃,咱們再也不用向之前那樣了。"

"嗯,那王爺我要在院子裡種菜還要養幾隻雞,還要養一隻大狼狗。"

"可以可以,不過種菜可以,養狗的話得看這裡有沒有。"

這樣的生活是他們都嚮往的,畢竟寧靜而又自然,但因為主體深深的志向,今天他來到這裡,當初他承諾的那些就要給別人,也許會用其他的方式,但畢竟別人幫了忙,自己欠了人情,很多事情都是說不清楚的,特別是人情,欠的越久,該還的時候就越困難。

不過這樣也好,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就算是自己種田,自己織布也能活。

不過這樣的事情畢竟做起來很困難,畢竟其他人都是服侍他們一家人的,幹了這麼久,他們心裡也非常的清楚,不管最後怎麼樣,該服侍的還是要服侍,這就是他們所做的一切。

探索隊之前探索了不少的地方,當然也遇到了不少地方的突然,但他們並沒有發生大的衝突,反而雙方還有過一些簡單的交易。

燕王朱棣帶來的人和他們也有一些共同的探索,但並不會影響很多事情,這才是朝廷現在所希望的。

要接這樣的事情進行的很順利,不過是資源互享,朝廷那邊有超出的人接待,這邊自然也有這邊的人接待,他們所做的就是把朝廷的訊息互通有無,最後做不一樣的事情。

大明南洲很好,與朝廷的聯絡也很緊密,只不過傳遞訊息的時間太久太長了,按照如今的運力,沒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恐怕是辦不了的,不過也沒關係,建文皇帝朱允文現在並不擔心兩位王爺在大明南洲會出什麼事情,反而覺得那些土生土長的人才會受到兩位王爺的征伐。

兩位王爺都不是簡單的人,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妥協的人,所以來到這裡自然會遇到種種的困難,朝廷從一開始就知道,也許後來會越來越麻煩,但既然他們已經開了這個頭,也就不拒絕了。

故事總是發展的這樣簡單,雖然裡面牽扯的東西太多,中間的環環扣扣有很多,但並不影響整個事情的發生,那就是如今朝廷已經慢慢的將大明南洲完全的納入統治了,雖然裡面有著各種各樣的曲折,至少有一片土地是掌控在大**廷手裡。

京師的百姓們自然不知曉這些情況,他們只知道的就是朝廷正在源源不斷的向外擴張,不僅是發現新的飛機,當然更重要的是能夠找到一些,可以幫助他們獲取財富的機會,這也是每一個百姓現在願意支援朝廷所做事情的原因。

又不上樹的忙碌,意味著他們所做的事情有很多都是要靠這個吃飯的,自然不可能攜帶太多,培養新的子弟還需要時間,大家並不會坐在官衙裡打發時間,反而是強迫自己進步,因為不進步,年輕人就會搶走他們的位置,在如今這個時代,沒有說年輕人一定要從基層幹起來,最後慢慢的,年齡大了之後才可以坐上高位,因為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不拘一格,所以很多重要的崗位都是由年輕人擔任的,更何況有方中愈這樣一個強人所在一些基礎的訊息基本上都可以傳到皇帝的耳中,如果他們在暗中使絆子,甚至是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恐怕第二天被流放的就是他們了。

朝廷可不會認為他們那是氣話,畢竟想要落井下石的人可多著呢,又不會只有他一個人,所以當故事發生了之後,大家都會閉著嘴。(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