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故事,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不容易。

總之這樣的情況就像是之前他們所瞭解的那樣變得可有可無。

朝廷的事情其實在很多的角度上都影響到了很多的人。

又在不同的程度上,給予了不同人不一樣的想法。

春去春又來,又是一年的春天,整個帝國迸發出勃勃生機,就像是京師內外那抽條的柳樹。

有水的地方就有樹,有樹的地方,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垂柳,垂柳,在那個年代還是很常見的。

進市裡面的啊,水渠都開始在做清理,他們在做疏通,更多的只是一些小小的遊船,搭載著遊人們來來往往。

年輕的公子哥們依靠著那些說出一些蕭顯浮誇的話語,他們在那裡陪著很多風塵女子遊玩。

這才是盛世之象,至少很多人來到這裡,都會感嘆京師的繁華。

畢竟在天子腳下,整個一天府如今機構完備,設施完善,甚至是對於城市的規劃,都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探索,遠遠的超出了其他地方。

今天是見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再一次離開紫禁城,到這裡檢視的時候。

在過去的日子裡,他們曾多次離開紫禁城,方中愈也曾帶著金融皇帝朱允文去往各個工坊學院,甚至是之前那些研究朝廷各種新東西的地方。

皇帝可以不懂這些,但不能不知道這些,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會重視那些研發技術的人。

還是和往常一樣,如今方中愈陪著建文皇帝朱允文就那樣漫無目的的遊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兩個人所說的話也只有他們兩個人才懂,對於這樣一個受人重視的錦衣衛大佬,很多人都不得不重新審視與方家的關係,與方中愈的關係,就算是他們夠不到這一步,也會從他身邊的人加以探索。

"打算什麼時候成親啊?"

雖然上回建文皇帝朱允文直接點破了那一層窗戶紙,但是方中愈沒有拿出具體的行動來,雖然他也說一全靠皇帝主持,不過皇帝自然也清楚方中愈的心思,所以在那之後雖然有那方面的意思,但是也沒有逼迫他們。

"跟徐小姐見過了,徐小姐沒有太大的想法,雖然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讓她喜歡,不過如今看來,臣還是能和她做朋友的。"

方中愈已經記不起來,這到底是多少次?建文皇帝朱允炆在他的婚事上問他了,雖然之前一直保持沉默,可皇帝的心思他也懂得,畢竟這麼久了,魏國公徐輝祖除了每年的重要事情,回到京師以外,一直都在外統兵,對於這樣的統兵大將,如果太過放縱終歸是不好的,就算是皇帝不懷疑他們,可是魏國公徐輝祖的手下就不一定那麼想,畢竟只有魏國公徐輝祖更進一步,其他人才能更進一步,當然他們也不會真的就那樣做。

畢竟誰也不清楚自己的身邊到底有沒有其他力量的潛伏,比如說錦衣衛,比如說小方大人身邊屬於他自己的那一部分衛隊。

暗衛的存在是很多力量都非常清楚的事情,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是沒有點破畢竟伸手中都有一些北京人呀,倘若真的渲染桌子,倒黴的還是大家。

"那就好好那就好,別耽誤人家姑娘,該成親的時候還是,拿個主意吧,昨日太后娘娘又在朕的面前提起來了,老是覺得你不聽話,這件事情都跟你說了這麼久了,你還一直遲遲沒有動作,所以朕這邊壓力也很大,還是儘快回去和老師商量一下吧,這件事情不能再拖了。"

方中愈倒是知道這件事情,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太后娘娘一直都關注著他,非要讓她早點成親。

可他又不能說自己是隨便便就能找個姑娘結婚吧,所以總還是拖著,雖然跟徐小姐也見過面了,其實他也能感覺的出來,徐小姐還是挺喜歡她的,至少不排斥,而且這麼久以來,似乎對他也更加的仰慕了。

之前方中愈還覺得小姑娘嗎?小姑娘多少?對於他這樣的人,有一種淡淡的欣賞,他還是能夠接受的,可是後來他發現,似乎不太是那種情感,反而真的有一點喜歡他,所以他不得不把這件事情鄭重的看待,因為現在皇帝雖然迫於太后的壓力,可能要做一些什麼事情,甚至是允許他做這樣的事情,以後的情況誰說得清楚。

況且如果真的到了那個時候,事情又怎麼能夠控制得住呢?別人的話總不能不聽吧,或者說人活著總是會被別人討論的,別人笑笑他或者自己笑笑別人終究是這樣一天一天的過的。

"是,陛下,臣盡力。"

兩個人雖然一前一後的走著,但方中愈回答問題的時候還是快速的反應過來。

後面的護衛跟著挺緊的,但也沒有讓別人覺得很有壓力感,自從上一回見皇帝,朱允文吃了霸王餐,被留在酒樓的後處理刷完之後,這邊的護衛們都越發的緊張了,生怕皇帝離開自己的事情,就算是小方大人在一旁也不行,所以他們不得不緊緊的跟著兩個人。

經濟的看著周圍監視著,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是他們作為皇家護衛所應該做的事情,更何況如今這裡面還有兩個可能改變大明帝國歷史的人,所以他們更加小心謹慎了。

"京師裡的變化正看到了你和莫大人做得不錯,還是要把這裡的經驗推廣出去,其他地方也要學這些,雖然不能完全照搬,但大體上的方向還是可以借鑑的,朕相信你們有能力把這些事情處理好了。"

用朝廷的命令讓別人來學習,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只能讓進市裡發展更好,這也是所有大樓共同的意見,那就是如果京師成為了大的,都是非常非常大的事,不僅僅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來,更重要的是能給其他城市作為一個榜樣,鼓勵他們因地制宜,按照自己的能力來構畫以後的城市建設。

以京師基準的,大道,如今,都在加緊時間趕工,雖然沒有像其他那樣的小型道路修建的那麼簡單,但是他們都非常的有幹勁,因為向其他人宣傳的那樣,他們心裡一直都知道自己如今修建的是整個帝國通往京師的命脈。

順著河道走過去剛好看見了一處施工工地。

建文皇帝朱允文遠遠的就看見了,注意安全四個大字。

看來這裡的安全措施做的不錯。

方中愈看著那裡總有一種到了後世的感覺,前方施工,請繞行,注意安全,這樣的字眼總在她的頭腦裡浮現。

源源不斷的有人把沙石運送過來。

鋪在地面上,然後又有人推著大碾子在上面聯動,來來回回的滾動,將路基壓實再。

整個大碾子也非常的簡單,就是一個大石磙,然後兩邊有推杆。

正在施工的工人們推著那個十年,來來回回走動,將整個路基都壓的很實很實。

接下來又有哪些運送水泥的工人將水泥和砂漿混合在一起,最後送在這些壓實的路基上,經過不斷的壓實。

一條寬敞的馬路就出現了,當然這個時候還需要蓋上稻草,然後灑上水,最後讓整個路面保溼,慢慢的成型。

建文皇帝朱允文看著這一系列操作,聽著方中愈的解釋,非常的感興趣。

隨後,建文皇帝朱允炆還跟那些工人們聊了聊天,問了問他們的起居。

還有工錢的事情。

本來那些工人們看著建文皇帝朱允炆穿著的這麼好,還不打算回答問題呢,但是看著後面那如狼似虎的護衛們,最後也吞吞吐吐的將自己的話語說了出來,無非就是還不錯,現在他們既能掙錢又能幫政府做工,最後還能為自己的家族做些事情。

總之,說起來,他們沒有吃任何的虧上,而獲得了不少對於他們來說有用的東西。

建文皇帝朱允文很是高興,當然,最後也沒有去打擾其他人,反而看著一條條大路,從京師向著四面八方延伸。

這一段時間,朝廷所開辦的工程有很多,之前是主幹的,現在自然是做修修補補輔路次幹道這樣的操作,但並不影響整個京師的交通的執行。

如今自然沒有什麼大型的汽車出現,所以百姓們更多的是看那些馬車。

方中愈並沒有吧,這樣的理論拋出來,只是告訴他們要為以後做打算,長久的打算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現在急急忙忙的,毫無規劃,毫無理智的亂做一通,最後帶來無盡的麻煩,畢竟十年後0年後,誰也不清楚朝廷到底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也許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也許帝國就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但他們心裡都清楚,如果按照小方大人現如今的做法,恐怕誰也不會破壞這些東西,畢竟不管是誰坐上那個位置都需要這樣的利器來控制所有的帝國疆域。

"之前京師修往其他地方的道路都是用這些方法做的嗎?"

建文皇帝朱允炆還是挺好奇的,畢竟之前他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如今這樣問也是因為他想瞭解一下。

"是的,陛下,之前的方法與這些大同小異,不過工部如今培養了越來越多的人才,大家對於整個流程也都有一些修改,不過大體上還是一樣的,之前肯定要比這些要簡陋一些,人才越多嘛,想的方法也就多了,比如說道路的實際規劃,還有這些截彎取直,甚至可以說已為以後留下來的補充,他們都有考慮到,而且這些施工工具的升級換代也在進行之中,所以現在來看還是挺不錯的,您現在看到的已經是最新的技術了,比以前要節省時間很多工人們除了有朝廷的工匠,更多的是沿線的百姓,他們願意自發的來做這些事情,當然朝廷也是支付一定的工資的,也就是說,朝廷沒有強制的要求,他們要來這裡參加勞役,畢竟現在國朝人數在慢慢增多,老一輩的人又要供養,子弟又得參軍,總之各種各樣的事情壓在他們頭上,朝廷對於此還是做了比較大的改善。"

畢竟很多事情都是房東以實際來操作的,所以對這些情況比較瞭解,這樣皇帝朱允文聽了之後還是非常滿意的,之前他生怕地方官員用朝廷的行政命令來要求百姓們扶老以甚至是壓榨他們,但是聽從方中愈這樣講,也就是說還是挺不錯的,百姓們願意來做,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改變,至少不會像以前一樣,就算是朝廷強制要求,他們也不會來做。

"這樣的道路能堅持多長時間?"

畢竟錢已經花了,而且又耗費了這麼多的人力物力,如果只能維持很短一段時間的話,那就得不償失啦,畢竟現在所做的一切,都需要強有力的經濟基礎來做保證。

他可不希望自己花費精力和朝中大臣最後做出來的東西變得一文不值,甚至是成為百姓詬病的東西。

"陛下,其實現在朝廷的能力有限,雖然能夠修建出這麼寬敞的道路,當然要想長久的對他使用還必須花費精力維護,當然以後的技術可能會越來越高,機器設備也會越來越強大,甚至是不依靠人力,也能做很多的事情,當然這需要很長久的時間,如今這樣的道路以臣之見,至少能夠堅持三年,當然三年後到底會發生什麼變化,還需要具體的操作,到時候還要詳細的規劃一番,不過如今朝廷對於整套這樣的流程都有一些具體性的措施,所以陛下不用擔心,如果真的出了什麼不可控的變化,他們也會第一時間進行補救的。"

技術都還不太成熟,雖然難做,但並不一定能夠保證做很多東西。

"那就好,那就好,還是要多多提高技術,尊重一下那些人才,朝廷不能剝削得太厲害,對於那些學子們,還是要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多做一些事情,這樣成長起來也快一些,不要咱們白白培養了一場,最後卻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陛下放心,這是自然。"(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